不信谣不传谣 讲文明树新风 网络安全
首页 文化 当代文化 民俗文化

艺术无顶峰 书论有佳作

——读张一仁《书法艺术无顶峰》

2015-12-04 08:12 来源:驻马店网 责任编辑:ldm
发送短信 zmdsjb 10658300 即可订阅《驻马店手机报》,每天1毛钱,无GPRS流量费。

摘要: □ 陶秉礼 读张一仁新著《书法艺术无顶峰》,感到这是一本独具特色不可多得的书法艺术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的好书。作者以独特新颖的视角观点,以神韵恣意的

 

 

         陶秉礼

       读张一仁新著《书法艺术无顶峰》,感到这是一本独具特色不可多得的书法艺术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的好书。作者以独特新颖的视角观点,以神韵恣意的心灵触角,通过浩瀚的知识容量和优美洗练的文笔,把现实生活、自然观景与书法艺术的天然联系展现在读者面前。名家书画与作者书法穿插其中,更显文图并茂。阅读此书,你会从中感到知识的能量、历史的厚重、哲学的思考、艺术的熏陶、科学的思维、美丽的享受、心灵的启迪,并展开宽阔的胸襟去拥抱生活,感悟人生,融于自然,融入社会,在古老而又厚重深邃的书法艺术海洋里自由翱翔。

知识海洋,浩瀚无涯。该书是一部书法艺术论著,但是作者不拘泥于就书法艺术而论书法艺术,而是调动自己的全部知识储存,厚积薄发,全方位多角度进行深刻阐述。纵观全书内容,涉及经济、政治、历史、地理、天文、人文、艺术,有关人类学、社会学、科学、哲学、文学、美学、医学、建筑学、管理学等,可以说是一部小百科全书。一仁先生博学多识,融类旁通,把书法与其他门类的艺术紧密联系起来,说明书法家需要深厚的文化底蕴。作者以哲学辩证的观点,以楷书的“静态”,行书草书的“动态”,用形象的比喻告诉读者楷、行、草三体之间的关联。书法天地里对立统一规律、相辅相成原则、对比照应手法,蕴涵着中国人几千年来形成的朴素的哲学思想,从而得出中国书法内在的辩证关系。尤其是作者把书法放在宇宙这个大气场中进行谋划,以胸中之气运天地之笔,“纸为白,字为黑,两个极致的对立统一形成了中国艺术最初的观念。”整个书中充满哲学的思考,并使人在阅读思考中得到有益的启迪。作者认为,书法与建筑这两个基本元素的起点交映生辉,密不可分。一座座建筑群的有机组合产生强烈的视角美感,自然而然地运用到书法艺术创作之中,形成了一幅幅精美的书法作品。总之,感到作者是一个“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经万件事、师万人长、抒万般情和托万丈胸”的学者型著者,阅读此作品犹如书海泛舟,在精神愉悦中获取知识,在获取知识中得到美的享受。

别具一格,独树一帜。文贵于新,言别人未能言。著书立说,重要的在于创新,不人云亦云,有自己独到见解。中国书法是一种熟透了的艺术,创新谈何容易。但一仁先生视创新为书法艺术的生命。创新的过程实际上是艺术家观念裂变的过程。只有艺术观念的创新,其艺术作品方有可能实现创新。创新的艺术作品才有可能站在时代的艺术前列,艺术家才能独树一帜。基于这些理念,作者大胆突破定势,十分注重立意的创新,从时代的需要、历史的高度、清醒的认识、准确的把握4个方面阐释创新。提出在探索创新的过程中,从经典中走出来,不要被恩师所俘虏,不要被权威人士所左右,进而提出自己较为独到的见解。如“书外功夫是书法艺术的升华”、“书法是艺术也是学术”、“书法的写生比书法临摹更重要”、“万物取像中获取个人的书法语言”、“艺无止境是书法艺术的最高境界”等,都是作者在书法艺术的实践探索中获得的独特认知。在“书法的写生比书法临摹更重要”观点中,作者强调“临摹”重要,更重要的是通过特定的书体内容和笔墨线条,来表现独特的动人意境,给人以强烈的感染力。在对“书外功夫”的论述中,作者推崇的是书法之外的综合修养,强调的是书家要修炼出高尚的人格。写好字固然重要,但只有把技法和书外功夫有机结合,才能称得上真正的书法艺术家。这无疑就提升了书法艺术理论的层次和水平,拓展了认识理解运用书法艺术的空间范围,摆脱了就书法而论书法低层次的藩篱禁锢。

情切心静,神韵恣意。纵观全书,充满着一仁先生对书法艺术“情、心、意”的感悟与虔诚。书法艺术创作中要有深切的情感、寂静的心灵、浓郁的意境,要用情去写、心去运、意去书。作者书中的“情”,包含激情、豪情、真情、柔情、恣情、神情。书法艺术与其他艺术一样,创作时首先是要“入情”,带着情感面对美好的自然景象,无穷的宇宙奥秘,生命的漂泊无常,书法艺术家就会产生创作感悟、生命激情和宇宙关怀,自觉融入书法艺术创作之中。此时,情感高潮悄悄光顾,达到“物我两忘”地步,书以情发,情以人发,笔、纸、墨、线条不着边际纷至沓来,作品也就自然而然具有了情致。作者书中的“心”,包含静心、精心、清心、专心、用心。书法技艺不是单纯的“写字”,而是要静心神往。书法艺术虽然看到的是作者手在运、笔在书,但这种运与书,都是“心”在起着决定性作用。书家应手随心运,“笔在手中握,以笔书我心。”强调心灵的意志在书法艺术中具有无限的妙用。作者书中的“意”,包含意境、意念、意蕴、意想,也就是书法艺术的创作灵感。书法不是诗,却具有诗一样的意境和意味。一件书法作品打动观众的既是书法的形式美,最重要的是释放出的人格美和情感美。书家在书写作品的过程中,应以传达书家的精神意蕴为主,捕捉到自己创作灵感。书家如无精神、无灵气,优美的书法造型姿态也就荡然无存了。书中几乎用了一章的笔墨论述书法艺术的境界,并把这种意境提升到人生的大问题,不能不引起读者尤其是书家的深深思考。

源于生活,融入时代。在一仁先生看来,书法艺术同其他文学艺术一样,来源于生活、来源于社会。书法是生活的一部分,生活是艺术的全部。书家要把自身融于社会生活,在社会和生活里体味人生、感悟自然。你看,“春天郊游,观杨柳枝条在风中摇曳,可观其形;走在大街上,目睹少女婀娜的身姿、飘逸的秀发,可得其韵;观察工人的工作,可得其势;农忙之际,看到老农挥鞭赶牛,可得其意。”这些都是生活。尚若一个书家,“两耳不闻窗外事”,整天沉溺于笔墨点画,其作品离开了生活与社会,即使字写得再好,也缺乏“灵性”,只是个“写字匠”。作者从中国汉字来源于劳动生产过程,来源于天地万物、花鸟草木等自然现象,对汉字的结构组成及象形意义,来理解书法艺术与现实生活的内在联系,这就增强了书法艺术融入社会生活的必然性和必要性。艺术的真实是对生活真实的进一步提炼,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作者做过市政府秘书长、发改委主任、银行董事长,他把书法艺术和金融管理上的某些方面相互渗透、融合,既利于本职工作,又有利于书法创作,可以说是相得益彰。书法是中国一门古老璀璨的艺术,但又是时代的艺术,且每个时代都赋予它不同的内容和精神状态。该书从历史的高度既讲融入时代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又强调书家要与时代一同前行,具有时代精神,时代骨气。不同时代的书法家,受时代的影响,必然打下时代的烙印。如唐代“大丈夫”精神,开书法艺术之一代风尚。在当代,艺术家、书法家要投身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滚滚洪流之中。这种时代精神会产生书家人的骨气,进而延伸到书法艺术的骨气,方能书写新时代的新气象和新旨趣,开辟书法艺术领域盎然生机。

文笔隽秀,酣畅淋漓。作为一位在当地乃至全国有一定知名度的书法家,他有较高的文学造诣和理论底蕴,文笔流畅,语言功底深厚且淋漓酣畅。读其作品犹如读一长篇美文,一气呵成,舍不得放下。如对书法情感的描写:“一个人神采飞扬时,其书盛气凌人;一个人心有郁结时,其书艰涩凝滞;慷慨悲歌时,其书剑拔弓张;沉着安详时,其书静穆端庄;欢畅愉快时,其书和悦潇洒;神思豪爽时,其书飘逸超脱。”读后既让人万分激动,豪情激昂,又让人俯首沉思,浮想联翩。书中警句迭出,佳句充饰全书章节段落。如对书法艺术家 “没有比双脚更高耸的山峰,没有比思想更深邃的海洋,没有比眼界更宽广的平原,没有比胸怀更博大的世界。”这既是书法艺术家需要修炼的精神境界,又是对一个热爱生活、志存高远的人需要修炼崇高精神境界的鞭策与砥砺。他在探索书法艺术实践体会时写道:“每当面对夕阳西下衰草晚风中的古城楼,或面对一幅笔墨淋漓、苍劲古掘的草书作品时,心底里都涌动出一股莫名的感伤豪情;而面对小桥流水人家的园林建筑,或面对一方娟秀、绮丽、俊雅的蝇头小楷时,又会顿感身心俱宁、神清气爽。”此时你会感到相似的或相反的审美愉悦。

艺术无顶峰,书论有佳作。让人尤其感到难能可贵的是,作者还以犀利酣畅的文笔,提出对当代书法面临的忧虑:“如果书法艺术失去了青年一代的传承与拓展,其发展前景和意义又何在呢?难道书法只能是精英艺术中的一种博物馆文化?难道人们关注自然生态时,不可以关注一下书法文化生态和精神生态的问题?”等。这无疑是站在中国书法的整体形象思考问题,站在中国文化的大义思考问题,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普遍的借鉴意义。

责任编辑:ldm

(原标题:驻马店网)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 点赞

  • 高兴

  • 羡慕

  • 愤怒

  • 震惊

  • 难过

  • 流泪

  • 无奈

  • 枪稿

  • 标题党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