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鸭湖水库1975年汛前紧急除险
摘要:宿鸭湖事忆(三)水库风云:1975年汛前紧急除险□晚报记者 刘荣亚 户向阳 栗晨曦震惊中外的“75.8”特大洪水造成板桥、石漫滩两座大型水库,竹沟、田岗两
宿鸭湖事忆(三)
水库风云:1975年汛前紧急除险
□晚报记者 刘荣亚 户向阳 栗晨曦
震惊中外的“75.8”特大洪水造成板桥、石漫滩两座大型水库,竹沟、田岗两座中型水库和20多座小型水库溃坝失事,驻马店大小河道普遍漫溢决口。处在溃坝失事水库下游,又是在水电部挂了名的病险水库——宿鸭湖水库却顶住了这场特大“洪魔”,再次创造了一个历史的奇迹。
奇迹的背后,是一段跌宕起伏的历史故事。
宿鸭湖过去的采砂船。(本图由市委党史研究室提供)
宿鸭湖的芦苇荡。 晚报记者 鲁峰/摄
湖畔“情歌”
几天前的一个上午,记者一行再次来到宿鸭湖采访。
深秋时节,天高云淡,美丽的宿鸭湖显得更加迷人。轻柔的阳光洒满湖面,微风吹来,湖光潋滟。成群的鸟儿不时从芦苇荡中冲出,在静静的水面上盘旋,悠闲地叫上几声。
湖边的野草已经泛黄,却依然精神抖擞地在风中摇曳。不知名的野花还在开放,以特有的方式迎接深秋的到来。一对情侣依偎着坐在湖边的垂柳下,轻声呢喃,偶尔还会唱几句动听的情歌。
湖的西岸,刘大桥向北一公里的“红船”上,服务员正在准备午餐用的新鲜蔬菜,老支书刘国恩坐在“船头”,向前来吃饭的客人讲述宿鸭湖的故事。这已成为他每天重复的工作。
老支书对宿鸭湖一往情深。1958年修建宿鸭湖时,他家所在的汝南县老君庙镇孙屯村刘竹园村从现在的水库内迁出,迁到离湖相对较远的老君庙镇伍庄村陈湾村。当时11岁的刘国恩和乡亲们一起,恋恋不舍地离开了宿鸭湖畔。
离开祖辈生活的地方,乡亲们很不习惯。1963年,经政府同意,刘竹园村180余名群众又回迁到宿鸭湖畔,刘大桥东北角,紧临大坝的位置。
刘国恩20多岁开始当“村官”,干了11年的生产队长、11年的村委主任、18年的村党支部书记。几十年来,他想法设法带领乡亲们致富,从自己买第一台农机开始,靠自己的带动引领,使孙屯村的农机发展到上千台,成为全国有名的农机专业村。
老支书和乡亲们一样,深恋着宿鸭湖。几年前,他从孙屯村党支部书记的位置退下来后,就到儿子开的“红船”饭店帮忙,更多的时候,则是向客人讲述宿鸭湖的故事。
不仅是老支书,湖畔很多农民都和宿鸭湖有说不完的故事。
“中午咱做鸡肉面片,我保证你们吃了还想吃。”“红船”西侧一个鱼塘边,一位老人正在刨红薯,得知记者来采访,老人盛情邀请。
老人精神十足,干起活来干净利索,让人很难把他与82岁的高龄联系起来。
“这算啥活儿啊,有一天下午,我挖了30多个苗穴,挑了9担粪。”谈起现在的生活,老人有说不完的话。
老人名叫李海,孙屯村孔庄村人,两男两女四个孩子都已成家立业。老人和老伴住在女儿承包的鱼塘边帮女儿看鱼塘。老人身体好,闲不住,在鱼塘周围种蔬菜、瓜果、红薯等,供几个孩子吃,吃不完再拿去卖。老人还养了鸡,去钓鱼的人想在那儿吃饭,老两口就杀只鸡,用地锅做土鸡面片。老两口做的土鸡面片,如今也小有名气。
老人没事儿的时候就到湖周围去转转,用老人的话说就是:“在湖边生活了一辈子,对湖有感情了,几天不去转转,心里不得劲儿。”
老人们对宿鸭湖的感情,也影响着孩子们。李海老人的大儿子李全顺,在湖边开了一家超市,还正在建设文化娱乐广场。
“我50多岁了,不想出去了,就想在湖边做点事儿,心里感觉踏实。” 聊起宿鸭湖和自己的家,李全顺一脸的惬意。
渔民故事
在宿鸭湖畔,有一个特殊的群体,和宿鸭湖有着不得不说的故事,那就是刘大桥东南角大坝上居住的几十户渔民。
渔民故事,要从1959年宿鸭湖护坡灌渠工程建设讲起。宿鸭湖水库修建护坡、灌渠,需要大量石头和沙子,水库不临山,石料的开采和运输成为当时的两大任务。
河南省信阳专区宿鸭湖水库护坡灌渠工程指挥部1959年12月11日《护坡灌渠工程前段总结》记载了当时的情况。当年4月,指挥部动员汝南县2750名民工开采和运输石料。其中320人到确山独山、扁担山开采石料,其余人负责黄砂运输,到确山新安店,驻马店相山、首山等地采购石料,同时收集夏屯闸附近原施工队遗留下来的块石,共开采和收集块石50500立方米。
石料开采和采购后,运输成了最大的问题。为了运输石料,指挥部铺设了轻便铁路。确山、汝南等县建立运输大队,共有马车540部、牛车500部,同时开通了遂平、新庄至湖内两条航线。为了抓紧运输,多装、快卸,沿湖分别在十里岗、独山、新庄、相山、遂平、刘大桥、鸿门堰建立7个石料装卸转运站。
航运是当时一个重要的运输方式。就是在这种情况下,1959年春天,30多户渔民从信阳淮宾县来到宿鸭湖运输石料和黄砂。今年78岁的徐登付老人和妻子就是其中的一个家庭。
“来到第二天,我们便开船运输石头,一家一艘船,我们家就我俩。”谈起往事,徐登付记忆犹新。他们先把石头从转运站拉到岸边,再一块块把石头搬到船上,到达工地后,再一块块搬到工地上。当时的船可以承载十吨左右,这些石头全靠两人搬运,而且还要拉纤。
“一天一个来回,累得不行。”徐登付的老伴至今仍然不愿意再回忆当年干活时的辛苦情景。
宿鸭湖水库连年除险加固水库大坝,每年都要运输一些石料。徐登付和其他渔民再也没有离开宿鸭湖,除了运输石料外,他们吃住都在船上,以捕鱼为生。
“我们来宿鸭湖时,刚结婚,还没有孩子,现在 6个孩子都长大了。”徐登付说,他们6个孩子全部都是在船上生、船上长大的。孩子小时候,为了干活儿,他们就把孩子拴在船上,直到后来,渔民们陆续在岸边建了房,他们也有了自己的家。
徐登付说,随着交通的发达,石料运输不需要航运了,他们就靠捕鱼为生。如今,打鱼也有了限制,第一批来的渔民由于年龄大了,多数已经不再上船,渔民的后代除了一少部分人还在以捕鱼为生外,多数都陆续走出了湖畔,走向了全国各地。
“我们这批渔民已经在这儿生活近60年了,早已对这儿有了感情,也不想再离开了。” 这是徐登付的心声,也道出了渔民与宿鸭湖的情愫。
水库三次除险加固
渔民的到来,开启了宿鸭湖水库除险加固工程。
1959年,3年自然灾害的第一年,正值国家困难时期,水库除险加固工程也迫在眉睫。
史料记载,大坝1:8无护面护坡存在着严重的安全隐患。
汝南县防汛抗旱指挥部1959年6月6日《宿鸭湖水库1959年防汛工作方案》记载,水库经过一年的考验,主要存在以下问题:大坝临水坡已被普遍冲坍,其深1.2~2.0米,严重影响整个坝身的安全;原有西隔堤已被风浪冲坏,新建西隔堤尚未全部完成,如湖水位略涨,老君庙和水屯区所辖部分地区将受到水灾的威胁;夏屯闸下游干砌块石护坡已被冲毁560平方米,淘深达3米;桂庄渠首闸上游围堰未拆净,影响放水流量并发生回流冲刷,下游干砌块石护坡被冲毁100平方米 ,深1~2米,放水时呈现较长距离不稳定的紊流……
汝南县宿鸭湖大坝护坡灌渠工程指挥部《关于大坝护坡工程的工作意见》记载:除护坡崩塌外,大部分坡面上有1~3条表面裂缝,缝宽均在2~4厘米,大有随时滑坡崩塌之可能。根据1958年汛期考验的证明,1959年如不采取紧急措施,及时抢修,如再遇5级大风时,大坝安全很难保证,直接威胁着汝南县城及新蔡、平舆广大平原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在这种严峻的形势下,护坡灌渠工程陆续展开。
河南省信阳专区宿鸭湖水库护坡灌渠工程指挥部1959年12月11日《护坡灌渠工程前段总结》显示:宿鸭湖水库护坡灌渠工程从4月开始准备,计划第一期护坡工程由52.5米高程护到54.5米高程,长达20公里。黄砂、碎石倒滤层各1分米,干砌块石3分米。但由于夏季以来遇到了久旱不雨的旱情,按照地委指示,护坡工程暂停,全力投入抗旱保丰收运动。10月25日地委决定成立宿鸭湖水库护坡灌渠工程指挥部,并建立了工程党委。10月29日在宿鸭湖召开了护坡灌渠工程党委扩大会议,成立了汝南、平舆、上蔡、新蔡灌渠指挥部,会议对护坡灌渠工程全面作了研究与安排,渠道工程与建筑物已包到各县。
后来,根据年前完成第一期护坡工程的原则,时间紧,任务重,指挥部对护坡工程原计划作了研究和修改。宿鸭湖水库管理局原副局长王振坤撰写的材料记载:1959年冬至1961年夏,大坝第一次加固完工。主要完成了:在洼地段临水坡(53~54.5米和54.5~56米高程)将无护面坝坡余土削除,加作两级干砌块石护坡,坝顶由4.0米加宽为7.0米,并在52.5~56.5米高程增筑块石护坡,在54.5米高程凿一平台。国家投资376万元。
土坝北岗段临近汝河北堤部分,原设计是削除老堤,重填新堤,而施工时将老堤加高培厚做为新坝。当蓄水运用后,造成鸿门宴迎水坡严重坍塌,顺河店严重渗水,故于1960年在顺河店附近进行了取值,又于1961年冬采用抛石、下柳枕、植柳等措施改善鸿门宴险工,进行大坝的第二次除险加固。
大坝第二次加固, 1963年9月20日《宿鸭湖水库去冬今春岁修工程总结》作了介绍:去冬今春在全面加强工程管理的同时,积极进行了工程岁修,取得了很大成绩,截至7月底,共完成了岁修工程14项,其中包括土坝维修、夏屯闸机械维修、夏屯闸下护岸排水工程加固、坝顶砖碴路面镇静铺筑、石料整理、渠首闸海漫灌浆加固、电话线路架设、养护房维修等工程,是建库以来的最大一次岁修。
经过几年的运行,水库对淮、洪、汝河起到极重要的防洪和灌溉作用,但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
1969年11月28日,驻马店地区跃进水库改善加固工程指挥部《跃进水库改善加固工程1970年度施工方案》(宿鸭湖水库当时更名为跃进水库)显示,当时水库存在的主要问题:水库标准低,泄洪闸门小,蓄泄不相称,无溢洪道,迎水坝坡受风浪冲刷威胁,大坝不安全等。为彻底解决上述问题,经中央批准、投资,省、地革委指示,于当年冬开始进行改善加固工程施工。
从1969年起,大坝开始第三次加固。水库防洪标准由原50年设计、200年校核,提高到100年设计、500年校核。该工程计划投资1700万元。
史料记载,大坝第三次加固自1969年12月开工后,于1974年8月完工。
完成工程项目有:土坝洼地段迎水坡加固建林台宽25米,并将一级护坡全线改为浆砌块石(14公里);土坝北岗段取直2.5公里,老坝坝顶(长7.5公里)加宽至7米;引洪道西岸扩宽80米;刘大桥西端增建3孔;新建七孔泄洪闸一座。国家投资1894.94万元。
市水利局原副局长牛占中当时参与这次大坝除险加固工程。如今回忆起来,老人认为这次除险加固工程太及时了:“如果不建七孔泄洪闸,扩宽引洪道,‘75.8’特大洪水发生时,宿鸭湖水库就完了。”
宿鸭湖水库过去的五孔泄洪闸。(本图由市委党史研究室提供)
宿鸭湖水库现在的五孔泄洪闸。晚报记者 鲁峰/摄
赵搭拉两次给李先念发电报
水库第三次除险加固主要工程完工后,收尾工程由于各种原因一直没有处理,存在着很大的安全隐患,而且当时还存在着大坝护坡块石被偷扒,大坝上堆放的石头被偷抢现象。
水库存在的这些问题,让一个人“睡不着”了。
赵搭拉,水利战线上的一个老兵。1952年到薄山水库工地工作,被人们称为是“永不知累的钢铁汉”。1962年,赵搭拉调到宿鸭湖水库管理局工作,后来负责水库的工程管理工作。几年的管理工作,让他对大坝非常熟悉,也深知“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的道理。
“那时急得天天睡不着觉,几个月时间,我吃了两大瓶安眠药,每瓶1300多片,体重从130多斤瘦到90多斤。” 今年已83岁的赵搭拉老人如今精神矍铄,除了有点轻微耳聋外,身体非常健康,看上去像60多岁。谈起自己的身体,老人笑称:“也许是年轻时做了好事,老了才有这么好的身体。”
水库每年都要进行汛前检查,这是常规。1975年伊始,时任宿鸭湖水库管理局工程管理科党支部书记、负责人的赵搭拉就带领工程管理科的同志对水库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全面检查。
“引洪道内有58万方土没有挖,大坝上有30多处管涌没有处理,新建的七门泄孔闸围堰没有拆除,护坡块石遭到哄抢……” 回忆当时的情况,赵搭拉眉头紧锁。
“这些问题如不及时处理,汛期势必影响泄洪,危及大坝的安全。”赵搭拉习惯把水库管理工作人员称为水库的“保健医生”,他认为,作为一个病险水库,每年都要按有大汛去准备。他把水库存在问题的处理方案上报上级有关部门,但当时由于连年伏旱,助长了人们的麻痹思想,觉得不会那么凑巧就发了水,他的建议也一直没有被采纳。
“水库管理坚决不能存在侥幸心理,更不能让哄抢石头的事儿蔓延,如果水库一旦垮坝,下游几个县就完了。” 赵搭拉用“心急如焚”表达自己当时的心情,每天晚上睡不着觉,他就在大坝上来回跑、想办法。
赵搭拉随后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向中央求助。1975年1月17日,赵搭拉以一个共产党员的名义,向时任副总理李先念发了告急电报,陈述宿鸭湖水库存在的问题,请求速派人解决。
“李先念副总理非常重视,批示:万万不能出事。他还让水电部向省革委打电话询问情况。” 赵搭拉说,虽然中央非常重视,但并没有引起地方的重视,2月22日,赵搭拉再次给李先念副总理发告急电报。
“李先念副总理和水电部部长钱正英非常重视,钱正英打电话向河南省革委询问情况,省水利局派人到宿鸭湖水库水库调查我反映情况的真实性,经过10天的调查,确认我所反映的情况属实,立即向省革委作了汇报,省革委又向水利部作了汇报。” 赵搭拉说,这个过程也实属不易。
在宿鸭湖水库管理局档案室,记者也查到了两份文件,反映当时的情况。
1975年1月31日,驻马店地革委生产指挥部向省革委生产指挥部报送《关于报送宿鸭湖水库改善加固工程部分尾工与迁安的报告》 称:宿鸭湖水库改善加固工程,由于受一些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的影响,当时还未能彻底完成改善加固工程,致使工程不能充分发挥效益。根据省对宿鸭湖水库要安全渡汛的指示精神,结合当前的实际情况,对遗留的水下工程(如新闸上游护坡、围堰拆除、喇叭口土方开挖、新老闸之间的园裹头、引洪道、刘大桥桥下土方、少王坟险工等)进行施工,确实困难很大,且下游何坞闸正在紧张施工,灌区又需春灌,以保证农业更大的丰收,经请示领导同意水下工程暂时不搞,特冬季安排施工,目前搞水上渡汛工程。
这份报告,省革委并没有同意,也没有回复。直到 1975年2月28日,河南省革命委员会水利局才下发了《关于宿鸭湖水库改善加固工程尾工与迁安问题的复函》:宿鸭湖水库库容较大,下游为平原,根据中央多次指示:“万万不能出事”。据此,与解决水库安全有关的工程,应力争在汛前做完,结合水库的管理运用,确保安全。其他和脱险无直接关系的工程可以缓做。为了保护群众安全,要求54米高程以下应迁未迁的群众应及时迁出,也应有临时安全措施,对于返迁的群众应做好政治思想工作,动员回安置地区。同时,要求制订当年春天和汛期限制蓄水位和管理运用办法,报省核准执行。
“中央、水电部、省革委都非常重视,要求驻马店迅速解决宿鸭湖水库的安全隐患,刹住哄抢防汛石头的行为,水电部还派一名叫陈东明的司长到驻马店坐镇督察。”赵搭拉说,在李先念副总理的高度重视下,宿鸭湖水库除险工程才得以顺利推进,并对哄抢水库防汛石头事件进行了严肃处理。
1975年汛前紧急除险
宿鸭湖水库汛前除险也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
孔繁斌,今年83岁,也是水利战线上的一位老兵。16岁投身革命,18岁与水利结缘。1951年春,参加汝河西洋潭治理工程,被评为治淮模范干部,受到河南省政府的嘉奖。1955年元月,不足23岁的孔繁斌被任命为汝南县人民政府副县长,主抓农业水利工作, 以后先后担任信阳地区洪汝河管理处第一副主任,驻马店地区水利局副局长、局长、革委会主任,驻马店地区农委副主任,驻马地革委生产指挥部副指挥长兼驻马店地区防汛指挥部副指挥长等职。
孔繁斌老人在水利战线工作几十年,为全区水利事业作了很多工作,而令他最为自豪的就是1975年坐镇指挥宿鸭湖水库除险加固工程。
老人如今身体不好,但还是欣然接受了记者的采访,向记者讲述了1975年宿鸭湖水库除险加固的那段尘封往事。
1975年4月中旬,水电部一名叫陈东明的司长到驻马店督促宿鸭湖水库隐患工程。时任驻马店地委副书记张干和时任驻马地革委生产指挥部副指挥长兼驻马店地区防汛指挥部副指挥长孔繁斌把陈东明接到招待所后,就向时任驻马店地委书记苏华汇报。苏华当天连夜召开会议研究宿鸭湖水库除险工程。
“当时地委、地革委领导对麦收前还是麦收后开始施工,意见不统一,苏华就征求我的意见,说老孔,你是分管水利的,你说说。” 孔繁斌介绍,当时他就对苏华说:“水电部派人坐催,咱顶着不干,万一遇上大雨,水库出了问题,那就不是谁坐牢的问题了,我看还是现在就开工,麦收前完成为好。”最后,苏华拍板说:“麦收前完成。”
当年4月底,驻马店地委成立了宿鸭湖除险加固工程指挥部。张干任政委,孔繁斌任指挥长,时任军分区参谋长袁永伦、地区水利局局长辛鸿江任副指挥长,并确定当年5月5日工程正式开工。
据孔繁斌介绍,当时,来自汝南、平舆、遂平、西平、上蔡等县的5万名民工集中参加了这次除险工程“大决战”。
“民工到达工地后,烧火做饭的煤没有运到,民工吃不上饭,有的又回去了,无奈,工程指挥部就让平舆县组织200名民工在刘大桥把往东各县运煤的汽车截下来借煤,打下欠条,保证7天后如数归还,才解决了民工吃饭的问题。” 孔繁斌说,为此,当时的新蔡县委书记还向苏华汇报,称民工把新蔡发电厂的煤截下来影响了发电。
“5月底,当任务完成80%左右的时候,有关领导要求先放民工回家收麦,剩下工程秋后再搞,但我们指挥部的几个人没同意。” 孔繁斌介绍,经过5万多人50多天的奋战,主要工程于6月下旬基本完成,一些扫尾工程持续进行,全部工程于8月1日彻底完成。
历史就是这么巧合,宿鸭湖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完工几天后,震惊中外的“75.8”特大洪水暴发,26座大中小型水库垮坝,这座当时在水电部挂了名的险库却没有垮坝。
孔繁斌、赵搭拉,这两位大半生从事水利事业的老人都认为,如果这次除险工程不搞,隐患不除,宿鸭湖水库大坝必垮无疑。当然,这种认识在洪灾后被很多水利专家肯定。
假如宿鸭湖水库垮坝,又会带来多大的灾难呢?据《驻马店地区志》记载:在这次洪水期间,宿鸭湖水库共拦蓄12.28亿立方米洪水,超标准蓄水1.8亿立方米,从而确保了下游数百万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创下了水库抗洪史上的奇迹。
责任编辑:fl
(原标题:驻马店网)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