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信谣不传谣 讲文明树新风 网络安全
首页 文化 非物质文化遗产 重阳文化

上蔡:重阳文化光耀中华

2015-11-09 08:34 来源:驻马店网 责任编辑:ldm
发送短信 zmdsjb 10658300 即可订阅《驻马店手机报》,每天1毛钱,无GPRS流量费。

摘要:重阳节,又称登高节、茱萸节、菊花节、老人节、祝寿节、女儿节等。

 

         刘根社 刘华山 张海波 /

 wub1511128.jpg

上蔡县重阳文化活动之蔡明园广场。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唐代大诗人王维一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成为重阳节流传最广的广告词。

重阳节,又称登高节、茱萸节、菊花节、老人节、祝寿节、女儿节等。每到九九重阳日,人们登高赏菊饮菊花酒,佩茱萸绛囊和插茱萸枝,以求吉祥洪福,重阳习俗作为人们祈求平安吉祥和长寿福康、追求生命健康与美好未来的一种文化活动,重阳文化以其独有的事象特点和文化内涵,经过千百年来的传承与演变,与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一样,这种风俗一直延续至今,已成为中华民族共同的风俗习惯。

近年来,重阳节一直被人们所珍视,它的社会意义与历史意义已经超过“节日”的范畴,由桓景登高饮菊花酒、佩戴茱萸避灾祈福的故事而发祥的节日,从一个避瘟疫的一般传说演化为饱含文化意蕴的民俗节日,重阳文化被赋予了新的内涵,成为中华民族民俗文化中一朵绚丽的奇葩。

 

天下重阳源上蔡

 

重阳文化发源于哪里,多年来是一个颇具争议的话题。2005年,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将上蔡命名为“中国重阳文化之乡”,从而结束了这种争论。

“蔡”由“蓍”生。据传,人类始祖、三皇之首伏羲率部东迁,寻得蓍草、灵龟俱生之地,始创先天八卦,肇启华夏文明,遂名其地为“蔡”。

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灭商,封其弟叔度于蔡,建立蔡国,传18500余年。孔子七十二贤中上蔡有六人。史称“千古一相”的秦丞相李斯,号称“通明相”的西汉丞相、高陵侯翟方进,南宋丞相朱胜非,世称“上先生”的北宋著名理学家谢良佐,西汉著名文士、庐江太守丞桓宽等历史文化名人都出生于古蔡厚土……

重阳成为节日,始于东汉,成俗于晋,兴盛于唐宋。有关于重阳节起因、起源的说法众多。然有文字可考,记载最早、最完整、最翔实,也最具有说服力的,当属南北朝时期,南朝梁人吴均所著的《续齐谐记》:“汝南恒景随费长房游学累年,长房谓曰:‘九月九日,汝家中当有灾,宜急去,令家人各作绛囊,盛茱萸,以系臂,登高饮菊花酒,此祸可除’。”

上蔡鲐背老人尚景熙先生,离休后潜心研究古蔡文化多年,亦出版多部专著。重阳节起源于上蔡的观点,最先就是他提出的,后经国内诸多专家学者考察论证,这一观点得到了公认。据尚景熙老先生讲,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在《辞源》中看到“恒景登山”的条目,于是开始广泛查找资料。他翻阅了康熙年间的《上蔡县志》,到省图书馆查阅了《续齐谐记》一书,并购买了大量的历史地图册。随着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证据证明了他最初的推测。

《水经注·汝水》曰:“汝水又东南,过汝南上蔡县西。”又曰:“汝南郡,楚之别也,汉高祖四年置,王莽改郡曰汝汾。县故蔡国,周武王克殷,封其弟叔度于蔡。《世本》曰:上蔡也,九江有下蔡,故称上。”说明当时的汝南郡,治所就在上蔡。到了东汉,治所迁至今平舆北部,距上蔡县城30公里。上蔡仍属汝南郡管辖。

恒景所登的山就是现在上蔡县城西面的芦冈。彼时,汝南郡一带一马平川,唯独上蔡城西一冈突起。冈南北长25公里、东西宽7公里,最高处于97.2,今名芦冈,古名冈山。芦冈的制高点--今天的蔡侯望河楼,又称玩河楼或看花楼,是当年恒景登高之所在,至今尚存“重阳登高处”残碑。

重阳节登高的那个恒景就是上蔡人。恒姓自春秋末期就是上蔡的豪门世族。在历史上,恒姓名人--《盐铁论》的作者恒宽就是上蔡人。据《盐铁论》记载,当年孔子带领弟子周游列国路过上蔡时,就遭到了恒姓家族的进攻。《上蔡县志》(1995年本)记载,在上蔡264个姓氏中就有恒姓。

2002年前后,尚景熙老人把他的研究所得写成论文先后发表在《天中晚报》和《中州今古》杂志上。恰在此时,传出国家邮政总局将于2003年在重阳节的发源地举行重阳节特种邮票的首发式。尚景熙老人得知这一消息,高兴得夜不能寐,立即给当时的县政府主要领导写信,希望政府出面,争取重阳节特种邮票首发式能在上蔡县举行。

在尚景熙等人的奔走呼吁下,经过上蔡县委、县政府的努力争取下,国家邮政总局于2003104农历九月初九),在上蔡县成功举办了首届了国家重阳节特种邮票首发式暨中国·上蔡首届重阳文化节“最美不过夕阳红”文化活动,至今已连续举办了十三届重阳文化节。

其后,200512月,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组织有关专家在认真细致考察的基础上,正式命名上蔡为“中国重阳文化之乡”, 20063月,上蔡重阳习俗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16月被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重阳登高传千年

玩河楼又叫望河楼或望花楼,坐落在蔡国故城西面城垣的一处高台上,东边是蔡国故城的宫殿区,西面是汝河故道。据《上蔡县志》记载,西周时期,每当汝河泛滥,这里便成了一片汪洋。蔡侯专门在此筑台建楼,登高望河,故称之为望河楼。

玩河楼山门向东,上书“芦岗雅地”四字。进山门拾阶而上,一门楼高耸,翘角飞檐,匾额行书“蔡侯望河楼”。进院是一平台,东西、南北都有四五十米。院中有火神庙、奶奶庙各两间,佛殿四间,关公庙两间,还有几通“重阳登高碑”、“功德碑”以及才立不久的诗文碑刻。

“悠悠冈山、芦岗拥翠”为古蔡八景之一。唐太宗年间,人们认为此地是风水宝地,有神灵之气,就陆续在高台上建筑供奉神仙的庙宇殿堂,官府还为这些庙宇设祭田88亩。到了明朝,玩河楼建筑得更加富丽堂皇,玉皇庙就是那时建的。东汉桓景“齐家登山”避邪免灾的故事发生后,人们遂纷纷效仿,重阳登高之地由此而生。

为什么重阳节又被称为老人节?上蔡诗词名家刘孔名先生的一席话为我们揭开了谜底:九在数字中又是最大数,因为“九九”与“久久”同音,有长久长寿之意,故而将这一天确定为“中国老人节”是符合中国人的传统价值取向的。把这一天定为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节日,可以说寓意深远,能够得到人们普遍的心理认同。

《中国民俗大词典》主编叶大兵认为,重阳节长寿的主题也是由于季节的原因确定的。农历九月,暑热已过,寒秋将至,地气开始上升,天气下降,天地之气交接便会产生一种不正之气。避免邪气上升,人们便采用一系列措施进行抗衡,这就是重阳节插茱萸、饮菊花酒、登高等节俗的由来。

我们迎着风站在高台之上,让思绪穿越时空,遥想当年蔡侯凭栏远眺,天地间一片苍茫。如今上蔡还保留着重阳节登高、佩茱萸、饮菊花酒、吃重阳糕的习俗,流传千年而不衰,就足以表明重阳节俗一直影响和哺育着华夏儿女,并在经济社会生活中起了显著的作用。

 

重阳文化正崛起

 

“文化是一个国家和地区发展的软实力,同时也是宝贵的资源。上蔡作为重阳节的发源地,传承弘扬重阳文化,发展壮大上蔡县重阳文化产业,有着得天独厚的原生文化品牌优势!”上蔡县委书记彭宾昌满怀信心地说。

近年来,上蔡县委、县政府充分发挥重阳文化特殊的资源优势,提出了“文化立县、文化名县、文化兴县”的战略,确立了“文化资源大县向文化名县转变”的发展思路,从政策、机制、资金、人员等方面,给予充分的支持和保障, 切实把重阳文化资源作为一项产业进行整合、开发、策划,把重阳文化资源和相关产业作为一种产品进行市场运作和市场经营,打造品牌文化,发展大众文化,推进经济、文化事业的繁荣和发展。

为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县委、县政府成立了由县主要领导为第一责任人,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上蔡县文化建设领导小组,明确了各成员单位职责,同时根据上蔡文化建设现状和存在的实际问题,科学制定了《上蔡县发展文化暨旅游产业的实施方案》,明确了基本原则、总体目标,强力推进工作的开展。围绕重阳文化的研究和发掘,县委、县政府还专门成立了中国重阳文化专业委员会,具体指导工作的开展。

上蔡县委、县政府注重挖掘重阳节的特有文化内涵。先后组织召开多次重阳文化研讨会,结集出版了《重阳节发源地--上蔡》、《古蔡风物》、《天下重阳源上蔡》、《龙岗金秋》、《中国上蔡重阳文化诗词选》、《重阳文化研讨会论文选》等论著、画册和专题宣传片,成立了重阳节起源地桓景登高处抢救工程领导小组,修筑了通向桓景登高处蔡侯望河楼的柏油路,以望河楼为中心,拟建占地100亩的重阳公园,开发十二生肖茱萸降囊。

每年重阳节期间,县老干部局、县教体局等单位组织诸如爬山、健步走、老年太极拳表演、老年健身舞等活动;在文学艺术方面,组织举办金秋重阳老年书画邀请展,一些中小学校开展了《弟子规》经典诵读,退休老教师石廷俊等人发起成立的上蔡霞天诗社,由刘太平创作、陈玉德编剧的《孝感龙心》古装剧等受到社会广泛关注,他们的创作或表演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以“倡导人文精神,展现古都风貌”为主题,县委、县政府每年都定期组织开展丰富多彩文化活动,邀请国内外艺术团、人文历史专家学者开展文化交流和研讨,促进文化事业繁荣。共举办各类文化交流研讨会等文化活动200多场次,使国内外人士对上蔡文化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和认识,传统文化得到传承和发扬。围绕重阳文化,自2003年以来,已举办了十三届规模宏大的“中国·上蔡重阳文化节”,开通了中国重阳文化网站,邀请国内知名学者、专家,举办高规格的重阳文化研讨会,全方位、多角度地宣传重阳文化,真正把重阳文化节办成全国性的节日庆典活动。

重阳节是老人节。县委、县政府发掘重阳文化内涵,大力弘扬尊老敬老传统美德,促进社会和谐。制定和出台了上蔡县老龄事业发展规划、老龄工作目标管理实施细则等规范性文件,使全县各个时期的老龄工作有目标、易操作。在全省率先实行了90岁以上的老人和百岁老人生活补助制度,已累计发放生活补助金100多万元,认真抓好离退休人员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生活福利落实以及农村老年人等低保工作。抓好敬老院设施建设,集中供养的五保对象达到4372人,集中供养率达到60.4%,提前三年实现了省、市确定的五保对象集中供养率目标。结合重阳文化节活动,县委、县政府每年对好婆婆、好媳妇进行隆重表彰,在全社会倡导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良好社会风尚。

县委、县政府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扶持、产业带动,积极做好重阳文化等文化产业相关产品的研制开发工作,形成了独特的经济亮点。扶持创办了上蔡县重阳茱萸绛囊祈福用品有限公司、上蔡县秀梅重阳茱萸绛囊制品有限公司、东岸雕花桃核扣等重阳文化生产企业。与科研单位联合做好菊花酒、茱萸绛囊、雕花桃核扣发等重阳文化衍生产品的开发,打造重阳文化品牌,提升文化产品档次,实现经济文化和谐共兴。目前,茱萸绛囊、桃核雕花等文化产品出口到缅甸、老挝、越南、朝鲜等7个国家和地区,年创汇500多万美元。

在文化旅游业发展方面,上蔡县提出了坚持以旅游业引领现代服务业发展,重点打造“三一”(“一厅”、“一廊”、“一节”)、“ 三园”(重阳文化园、根亲文化园、李斯文化园)旅游文化产品。近日,由省、市、县组成的旅游规划评审专家委员会,对《上蔡县重阳文化旅游产业集群区概念性总体规划》进行了现场评议,通过听取规划编制单位成果介绍、征求与会人员意见、规划评审委员会评议等方式,评审通过了该《规划》。

“依托重阳文化等古蔡文化品牌优势,上蔡县加大投入力度,将用十年左右的时间,做深、做精、做强一批在省、市外有影响的文化精品工程。”上蔡县政府县长胡建辉表示,力争到2020年,形成具有较强实力和市场竞争力的文化产业体系,使文化产业在全县生产总值中的比重逐步增加,成为新兴产业和县域经济亮点。

 

重阳之乡孝星多

 

2014“感动天中”十大年度人物颁奖典礼现场,在十位获奖者中,有一位年过60,身材魁梧的汉子。他就是几十年如一日,悉心照顾6位老人的孝老敬老模范,驻马店供电公司110千伏上蔡变电站已退休的原站长刘黑。在上蔡县城,提起刘黑,无论是单位的同事,还是街坊邻居,人们无不翘起大拇指称赞他有一颗菩萨般的爱心。

像刘黑这样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孝心模范,可以说数不胜数。从久病床前有孝媳的“好媳妇”代莲香,获得“河南十大敬老楷模”称号、把爷爷作为“嫁妆”的上蔡一高女教师吴叶,到“给多少钱也不出去”、一心在家伺候并无血缘关系“老娘”的华陂镇寺后赵村民间艺人赵粪堆,素有尊老敬老传统的中国重阳文化之乡--上蔡,可以说是“孝”星璀璨,层出不穷。

在上蔡县朱里镇拐子杨村,提起张全收,群众纷纷称赞。张全收是该村在深圳创业的成功人士,被誉为“农民工司令”,拥有资产过千万元的全顺人力资源开发有限公司,先后投资扩建了以其名字命名的“全收希望小学”和“全收敬老院”,慷慨捐助社会公益事业、资助贫困大学生和困难群众,几年来共捐赠各类资金达500多万元。

鹏宇集团总经理朱新红,在企业获得大发展的同时,时刻牢记企业家的使命与担当,几年间先后在捐资助学、文化项目等公益事业上投入资金1亿多元,特别是投资5000万元新建的鹏宇学校,无偿捐给政府,解决了2000多名学生的入学难题,在社会上广受好评。该企业和朱新红本人也分别获得河南省“2012年度河南慈善最具爱心捐赠企业”、“河南省华侨爱心事业基金会爱心大使”光荣称号。

百善孝为先。孝道文化是重阳文化核心价值之一。在孝道文化传承弘扬方面,上蔡县坚持多年来在重阳节期间,大张旗鼓地开展评选好儿女、好媳妇、好公婆活动,隆重表彰奖励一批尊老敬老的孝道家庭,孝心模范、对模范敬老院进行表彰,对90岁以上老年人代表现场颁发长寿金。同时长期在青少年中开展“弘扬优秀传统,倡导敬老爱老”活动,宣传尊老敬老先进典型的感人事迹。

2014年为例,全县共发放90岁以上老年人高龄补贴109.9万元,为668名老年人办理了优待证,发放五保供养资金1419万元,加强农村幸福院建设,全县31所幸福院统一安装了室内健身器材、购置了办公设施,其中27所幸福院还安装了室内器材。由于多年来持续不断的努力,该县先后被评为全国民政工作先进县、全国老龄工作先进县、全国敬老模范县、全国五保供养工作先进县。

美哉,上蔡;醉哉,重阳。走进中国重阳文化之乡上蔡,如一杯清香芳醇的菊花酒,让人回味无穷。

责任编辑:ldm

(原标题:驻马店网)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 点赞

  • 高兴

  • 羡慕

  • 愤怒

  • 震惊

  • 难过

  • 流泪

  • 无奈

  • 枪稿

  • 标题党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