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流动儿童 专家呼吁政策支持和亲子沟通
摘要: 新华网北京10月25日电(刘雅萱)“流动儿童的贫困是个多元的问题,相应的反贫困政策亟待优化。城镇随迁子女如果没有好的社会阅历,会成为劳动力优化和社会进步
新华网北京10月25日电(刘雅萱)“流动儿童的贫困是个多元的问题,相应的反贫困政策亟待优化。城镇随迁子女如果没有好的社会阅历,会成为劳动力优化和社会进步的潜在阻力。”在刚落幕的“第四届反贫困与儿童发展国际研讨会暨亚太儿童早期发展2015年年会”现场,与会者围绕流动儿童、城市贫困以及解决方案进行了深入探讨。
“早期教育水平低、义务教育阶段后的升学压力、职业发展以‘苦力’为主,青少年暴力犯罪等问题是流动儿童面临的问题。”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儿童中心执行主任杜智鑫介绍说,2020年人口年龄结构预测数据显示,城市的流动儿童必然将超过农村的留守儿童,贫困的周期性有可能导致贫困代际传递。
他指出,现行的反贫困政策基于‘城乡两个区域、城乡居民两个群体’的思路设计,二元的公共服务体系以及主导部门的缺位,增加了流动人口及其子女的贫困风险。“加大流动儿童早期发展投入和政策支持,加强城中村社区的公共服务,改革户籍制度,通过教育实现社会融合等是可行的办法。”
事实上,全国17岁以下的流动儿童数量已达到3581万,进城务工人员的随迁子女数量仍在不断攀升,他们在接受教育过程中,面临升学考试等诸多挑战。
针对随迁子女占用当地孩子的升学名额、升学需求与现实政策之间的矛盾问题,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吴霓在会上表示,要根据城市功能定位、产业结构布局和城市承载能力等综合条件来确定当地的升学考试办法。
他建议,多方参与,统筹规划,以常住人口为统计口径,将随迁子女纳入到本地的教育规划中,加大招生计划的宏观调控力度,建立科学的随迁子女信息监测机制,科学预测流入地的接纳“容量”,系统评估升学考试政策的利弊。
中国人民大学反贫困问题研究中心主任汪三贵说,要推进城乡一体化,让孩子随迁进城,但如果流动儿童得不到城市的认同,会产生回到“留守”的恶性循环。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副院长林丹华结合实证研究成果指出,在对民营学校中的流动儿童的动机、情绪、认知、父母沟通等进行干预后,对比前测和后测的实验结果发现,亲子沟通是提升流动儿童、留守儿童积极发展、减少问题行为的重要保护性因素。“心理学家、教育工作者、社会工作者应携手帮助流动儿童、留守儿童应对压力和不利处境。”
责任编辑:yss
(原标题:新华网)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