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均毛主席曾请她到家中做客
摘要: “延安梅兰芳”任均毛主席曾请她到家中做客□晚报记者 张广智 王莹 通讯员 谢石华 文/图 任均老人在家中。在新蔡县文联主席谢石华看来,任均的家族称得上是
“延安梅兰芳”任均
毛主席曾请她到家中做客
□晚报记者 张广智 王莹 通讯员 谢石华 文/图
任均老人在家中。
在新蔡县文联主席谢石华看来,任均的家族称得上是名门。父亲任芝铭是“清末举人”、老同盟会员,为辛亥革命出力甚多。二姐任锐嫁给了著名革命党人孙炳文,三姐任载坤嫁给了大哲学家冯友兰,外甥女孙维世是周恩来的养女,外甥女宗璞是当代著名作家。她的家族的历史和她个人经历是二十世纪中国人生活的真实写照,也见证了中国在过去近百年间的历史和命运。
和外甥女孙维世是“闺密”
在新蔡实地采访任芝铭故居时,记者从新蔡县文联主席谢石华口中了解到,任均是任芝铭最小的女儿,姐姐们比她大了很多,她喜欢和小一辈的外甥女玩,她和孙维世是“闺密”,同在开封上小学。之后,任均在开封明伦女中念初中,随后在静宜女中念高中。
任均自幼爱好音乐和戏剧。她曾于1935年与外甥女孙维世一起到上海东方剧社向万籁天学习话剧表演,1936年在北平向刘凤林学习京剧演唱,并登台演出《鸿鸾禧》等戏。抗日战争爆发后,她离开北平返回家乡,率先参加由二姐任锐组织领导的妇女救护队,到郑州救护从前线下来的伤员。之后,在陕西加入一个东北军所属剧团,演出抗日救亡话剧,并负责教唱抗战歌曲。
1938年冬天,70岁的任芝铭到八路军办事处办给任均办去延安的手续,他想让任均去吃点苦头。任芝铭送任均到延安后,受到毛泽东主席接见并宴请。随后,任均考入鲁迅艺术学院戏剧系,学习话剧表演。她在延安平剧院从事京剧工作,演旦角十分出色。这一时期,她嫁给了延安鲁艺的同班同学王一达。
在鲁艺学习期间,任均参加了冼星海指挥的《黄河大合唱》排练演出,主演了抗日话剧《被蹂躏的女性》,参加演出日本话剧《婴儿杀害》。同时,她是延安第一个京剧组织鲁艺旧剧研究班的成员,参加了延安早期以现代服饰演出的传统戏《鸿鸾禧》和《打渔杀家》,并参加演出现代戏《钱守常》。
从1940年1月开始,延安开始演出古装传统戏,任均参加了最初的《法门寺》和《棒打薄情郎》的演出。随后,她又参加了新编历史剧《吴三桂》、《梁红玉》的演出。任均在这几个剧目中都饰演女主角。
成就突出被誉为“延安梅兰芳”
1940年6月鲁艺学习结业后,任均被分配到鲁艺平剧团担任主要演员,兼任党支部委员。其间,任均主演了《十三妹》、《玉堂春》、《宇宙锋》、《龙凤呈祥》、《四郎探母》、《宝莲灯》、《梅龙镇》、《奇双会》等古装传统京剧。
1942年4月,鲁艺平剧团与八路军120师战斗平剧社合并,组建为延安平剧研究院,任均仍为主要演员,兼任剧目教员、研究员。在平剧院期间,她主演了《一捧雪》、《得意缘》、《小放牛》、《大登殿》、《铁弓缘》、《审头刺汤》、《四进士》等许多古装传统京剧和《上天堂》等现代京戏,还参加了新编历史京剧《逼上梁山》和《三打祝家庄》的演出。
此外,任均还在以京剧锣鼓点配合身段和动作的大型讽刺话剧《升官图》中饰演女主角,引起很大轰动,还应邀在大型苏联话剧《等着我吧》中饰演老游击队员的孙女。因工作需要,任均还演出过眉户剧、广场秧歌剧《回头是岸》和《张学娃过年》等,并应邀参加院外演出的新歌剧《红鞋女妖精》和《看病》,她在这些剧目中都饰演女主角。
后来,任均还应邀参加了由中央党校组织,著名导演、其夫王一达编舞并导演的民间歌舞《新春花鼓》的演出,受到空前欢迎,成为延安重要晚会、包括招待外宾必演的保留节目。
1946年,任均进入中共中央党校文艺工作研究室学习。当年由于胡宗南军队进攻延安,她被调到晋绥军区所属晋绥平剧院(后改称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区平剧院)任研究员兼演员。除演出原有保留剧目外,她还主演了传统戏《樊江关》、《御碑亭》、《凤还巢》等。
延安时期及之前,向任均传授传统戏的教师先后是刘凤林、陶德康、任桂林、王桂山和刘元彤。当年,无论在怎么艰苦的条件下,她一贯学习努力,工作积极,排练认真,演出严肃,在不同剧种乃至歌舞中的演唱都受到好评,受到延安和陕甘宁晋绥地区广大观众的热烈欢迎和高度评价,被誉为“延安梅兰芳”。
毛主席请任均等平剧演员到家中吃饭
党中央和晋绥军区主要领导同志对任均十分重视。1940年周恩来同志曾在亲笔写给她的信中说:“前晚看了你的拿手戏,赞佩不已。”(《周恩来书信选集》179页),贺龙同志对她更是关怀备至。
1948年春,晋绥平剧院进驻收复后的延安,任均除演出原有剧目外,还参加了重点剧目新编历史剧《北京四十天》的排练与演出。
1941年在延安的时候,毛主席请任均等平剧演员到家中吃饭。毛主席喜欢平剧,特别爱看,延安第一次演出平剧《法门寺》时,他连看了四遍。
那时候还没成立延安平剧院。毛主席让江青找于陆琳,于陆琳又找到任均、王一达、阿甲等十来个同志。毛主席对人很客气,双手递烟,还请他们吃大米饭。大米饭在延安是很少见的东西,任均印象很深。那次他们在毛主席那儿做客,从上午到下午,有六七个钟头。
冼星海同志在延安鲁艺写出《黄河大合唱》后,马上就组织人员排练,但是需要人多,他们音乐系的人不够。他就动员鲁艺各个系的同学参加,戏剧系的、音乐系的、美术系的,他都挨个动员。那时候任均自己觉得唱不好,不好意思去。冼星海到任均的窑洞动员时,任均还说她唱不好。冼星海就给她讲道理,说人多一起唱,才能唱出气势,才能鼓舞民族的抗日斗志。大家都被他说服了,就一起参加《黄河大合唱》排练去了。
据任均回忆,当年在延安鲁艺时的日子很苦。延安的自然条件比较差,那时候又加上国民党封锁,生活很苦,缺吃少穿的。窑洞里住得挤时,上个厕所,回去就挤不进去,没地方睡了。吃得差时,他们就想馒头,觉得白面馒头真好吃啊!
“我是一进城就退出了历史舞台”
1949年初,任均作为西北大区的代表,随代表团到解放不久的北平,出席第一次全国妇女代表大会。之后,她担任天津市文化艺术工会宣传部长兼文艺工会业余学校校长,从此告别了舞台生涯。
任均曾风趣地说:“我是一进城就退出了历史舞台。”后来她曾在我国驻保大使馆、北方昆曲剧院、辽宁青年实验戏曲剧院、北京戏剧专科学校等单位任职。“文化大革命”中曾受到一定冲击,长时间被下放干校劳动,1983年离休。
由于任均对戏剧事业尤其是京剧事业做出过重要贡献,《中国京剧史》为她立了传。2010年,任均以90高龄,出版口述历史《我这九十年》,其实事求是、平实诚实的叙述,成为私人记忆中对宏大历史的有益补充,被誉为当代同类作品中的上乘之作,受到广泛好评。
新中国成立初期,任均的丈夫王一达任中国驻保加利亚使馆文化参赞,两人驻外工作数年。
据谢石华介绍,王一达和任均共生育了5个孩子,老大是青少年教育专家,曾任北京市少先队总辅导员;老二定居美国;老三在深圳,是优秀企业家,现从事公益事业;老四王克明,是文化学者;老五名叫王克林,定居加拿大,是地球物理方面的著名专家,很有成就。
相关链接
王一达小传
王一达(1919年~2003年),曾用名王异,著名爱国民主人士任芝铭第六女任均的丈夫。1938年入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参加革命,后在鲁迅艺术学院戏剧系学习。1940年入鲁艺实验剧团,后转入鲁艺平剧研究团,任演员兼干事、教员、导演。1942年延安平剧研究院成立后,曾任专职研究员、导演团主任、院务委员、教务处长等职。
1946年调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晋绥军区平剧院副院长,1949年起从事工会、处室工作,曾任天津市总工会宣传部长、副主席和驻保加利亚大使馆文化参赞。1962年归队,任辽宁青年实验戏曲剧院第一副院长兼艺委会主席。1980年从北京京剧院调入中国京剧院任副院长,1985年改任中国京剧院顾问。离休后任文化部振兴京剧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东方文化研究会戏曲分会会长等。是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延安文艺学会理事,鲁艺戏曲改革研究社社长。
代表剧目有话剧《日出》(饰潘月亭,1940年)、《等着我吧》(饰叶莫夫,1946年)、京剧《三打祝家庄》(执行导演、饰乐和,1945年)、《北京四十天》(编、导并饰牛金星,1949年),在延安平剧院复排导演《逼上梁山》(1944年)。导演剧目还有《红娘子》(京剧)、《不是蝉》(话剧)、《龙凤镜》(辽南剧)、《红灯记》(评剧)及《司马迁》(京剧)、《大明魂》(京剧)等。此外,上演、出版了《武大之死》,论文《〈红娘子〉导演总结》收入《中外导演论文集》。传略入编《中国京剧史》等书。
责任编辑:fl
(原标题:驻马店网)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