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信谣不传谣 讲文明树新风 网络安全
首页 文化 历史 人物

杨秀枝:双枪英勇抗日寇巾帼亦不让须眉

2015-10-01 16:43 来源:驻马店网 责任编辑:fl
发送短信 zmdsjb 10658300 即可订阅《驻马店手机报》,每天1毛钱,无GPRS流量费。

摘要:双枪英勇抗日寇 巾帼亦不让须眉——记革命战士杨秀枝□晚报记者 高琳琳 文/图 杨秀枝和她的纪念章。所谓巾帼英雄,即以女儿柔弱之身肩负起家国重任的女子。国

双枪英勇抗日寇 巾帼亦不让须眉

——记革命战士杨秀枝

□晚报记者   高琳琳   /

 luf1509351.jpg

杨秀枝和她的纪念章。

所谓巾帼英雄,即以女儿柔弱之身肩负起家国重任的女子。国家有难,匹夫有责,而巾帼亦不让须眉。在抗战期间,在中华民族处于危难之时,我市涌现出一批批“谁说女子不如男”的巾帼英雄。

今年已经93岁的杨秀枝,目前在确山县竹沟镇关沟村姚沟的二女儿家安度晚年。杨秀枝虽然身材瘦小,但很精神。老人是一位久经沙场的革命战士,而且是远近闻名的“双枪老太婆”。昨日,记者来到老人家,听其家人讲述老人当年在残酷斗争中度过的青春岁月。

luf1509350.jpg 

姚新社在擦拭父亲的照片。

为避乱世走上革命道路

1922年,杨秀枝出生在确山县石滚河乡一个贫穷的农民家庭。“我娘是个苦命人。姥姥去世得早,姥爷没等她成家也走了。”在采访中,杨秀枝的二女儿姚新社说起母亲的身世叹了一口气。她说,母亲从小吃了很多苦。由于没人照顾,母亲练就了坚强的性格和不屈不挠的精神,这也是她走上革命道路的原因之一。

杨秀枝15岁时父亲去世,唯一的姑姑把她接回了家。

19405月,4万日军从信阳出发,侵犯桐柏、正阳、确山、泌阳一带,中日军队展开激战,日军受挫。随后,日寇发动豫南战役,攻打正阳、汝南、遂平、西平、确山、泌阳,到处烧杀奸淫、掠夺财物,罪行累累。

担心杨秀枝被日军发现抢走,杨秀枝的姑姑把她藏在床底下,但又担心不保险,姑姑就劝她离开家,能走多远走多远,远离受侵略的家乡。

脸上抹了草灰,穿了件破衣服,18岁的杨秀枝离开家乡。一路上看到民不聊生,乡邻都在受日寇的欺凌,杨秀枝下定决心,要参加革命。在路上,她遇到一些游击队员。

在对方的带领下,她走上了革命道路。

在部队和丈夫相识

1944年,杨秀枝参了军,被分配到新四军第五师。因为有一手好枪法,杨秀枝在部队十分“抢手”。战友们纷纷向她讨教,听她讲杀敌的英勇故事。

后来,据杨秀枝的战友回忆,杨秀枝在一次与敌人的战斗中利用自己的优势,打死敌军几名机枪手,为部队突围赢得了先机,受到部队领导的表彰。

在战场上,杨秀枝遇到了姚运明(小名姚磨,曾是新四军八团一营九连连长马长寅的参谋长)。姚运明曾在湖北大别山阻击日军时受伤,他的脚面被子弹打穿,三个脚趾被打飞,鼻梁被日军的刺刀刺破,留下了终身的烙印。

杨秀枝很佩服姚运明的英雄气概,姚运明被杨秀枝巾帼不让须眉的勇气打动,二人相识相恋后在部队结了婚。

后来,新四军北上,因为当时丈夫身体不好,在部队领导的建议下,杨秀枝主动留下来和丈夫一起牵制敌军。

“女同志细心,容易伪装,侦察敌情的时候容易让敌人放松警惕,但是在行动的时候,我们和男同志一样勇敢果断。”杨秀枝说,她和其他女同志组织村民唱歌、扭秧歌,进行抗战救国宣传,鼓励全民齐抗战。

夫妻同心为革命

杨秀枝的丈夫姚运明比她年长几岁,也是个苦命的孩子。姚运明4个月时父亲过世,5岁时唯一的姐姐死了,他一直跟着母亲生活。生活的贫苦和环境的影响让姚运明早早就有了报国之心。1935年,17岁的姚运明到竹沟参军,一直在李先念的部队,当过警务员,后任马长寅的参谋长。1936年,他随马长寅的红军游击队参加了平氏夺枪战斗。

同年2月,豫南桐柏山区红军游击队成立不久,就进行了一次远离根据地的战斗。但是,红军游击队在行动中遭到遂平县保安队的偷袭,副队长王国平等人英勇牺牲,四名游击队员被捕。

由于游击队受到重创,姚运明和游击队员平原海、牛德胜等人在确山界狮子口和经官译、王店、柳河、羊进冲等翻山过来的马长富、马长兴、靳九聚及王国华等人会合。

随后,众人来到一个叫张庄的小村里。在这里,鄂豫边区省委领导决定召开会议,调整军事工作思路,把游击队拉回铜山沟休整。会上,鄂豫边区省委书记张星江提议,为鼓舞士气,借桐柏平氏农历三月初三庙会夺枪。

327日,按照事前计划,姚运明和张星江率领30多名游击队员,到平氏孤峰山庙会夺枪。王国华以得子还愿为借口,扮成香客,带领30多人从张楼出发,第二天和部分游击队员到达行动地点会合,然后进行埋伏。

“那一次,我们的收获不小,大大地鼓舞了士气。”姚运明生前常常跟孩子们讲这些让他终身难忘的故事。他曾说,在那次夺枪战斗中,游击队员和革命群众共夺得长枪8支、短枪5支。

“双枪老太婆”的传奇

杨秀枝和丈夫留在当地继续革命,由于敌军众多,杨秀枝和战士们准备向东部一带转移。但是,由于连日下暴雨,附近道路被洪水淹没,战士们无法前进,只好改变计划,到附近的村庄待命。

杨秀枝等人来到碾盘沟村。这是一个贫穷的小村庄,村里只有几十户村民。因为村子小,战士们除了住在村口的小祠堂外,还有一部分住到老乡家里。杨秀枝和丈夫挤在老乡的一间厨房里。

部队的行动被敌军发现后,敌军立刻赶到碾盘沟村,试图将部队歼灭。天还没亮,村里有个老乡外出,半路发现了敌军,急忙赶回报告哨兵,哨兵当即鸣枪警报。这时,敌军已开始占领村口高地,并逐步逼近村庄,情况十分危急。

部队当即作出突围决定。当时,杨秀枝被枪声惊醒,急忙背起受伤的丈夫,拿着枪冲了出去。这时,外面枪声大作,部队正在组织突围。由于背着丈夫,杨秀枝行动受到了限制,落在了战友后面。

后来,敌人发现了她的身影,十几个人上前围追堵截。杨秀枝用捆裤腿的绷带把丈夫和自己系在一起,然后双手开枪和敌人周旋,最终带着丈夫冲破敌军重围,和部队会合。得知她的英勇经历,大家都很惊讶她背着丈夫还可以从敌人的围堵中逃出来,称赞她是双枪女战士,简直可以与“双枪老太婆”媲美。

复员回家一心为民

如今,杨秀枝老人四世同堂,尽享天伦之乐。经历过艰苦卓绝的斗争生活,老人用自己的经历告诉后人,一定要好好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解放后,杨秀枝为了支援家乡建设,和丈夫回到家乡。

“我父亲生前是村里的队长,也就是现在的村支书,母亲当了好多年的妇联主任。”姚新社说,她是1951年出生的,因为出生在新中国,新社会,父母就给她起名叫姚新社。

说起杨秀枝夫妇,姚沟村的村民没有不认识的,大家都说这两位老人不仅正直善良,而且一心为民,几十年来为村民办了许多实事、好事。

姚运明1990年去世后,当地政府在竹沟烈士陵园为他立了一块墓碑,上面写有老人的英雄事迹。

杨秀枝一直跟着二女儿生活,虽然身体不太好,但老人一直坚持劳作。

    “孩子们孝顺,我有福。”杨秀枝说,她为国家做的贡献是有限的,但是国家和政府一直对她很好。她希望后辈子孙不忘先烈遗志,多为社会做贡献。 

责任编辑:fl

(原标题:驻马店网)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 点赞

  • 高兴

  • 羡慕

  • 愤怒

  • 震惊

  • 难过

  • 流泪

  • 无奈

  • 枪稿

  • 标题党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