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遂平走出的共和国英杰
摘要:□ 胡金岭 在革命战争年代从遂平县这片土地上走出了许许多多的热血儿女,他们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作出了积极贡献。他们中有朝鲜战场停战谈判首席
□ 胡金岭
在革命战争年代从遂平县这片土地上走出了许许多多的热血儿女,他们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作出了积极贡献。他们中有朝鲜战场停战谈判首席联络官、毛泽东主席亲自改名的将军外交家柴成文,有从抗日进步学生到外交大使的王雨田,有在家乡一直从事抗日救亡工作到和平时期成为广东省常务副省长的李建安和成为黑龙江省常务副省长的王操犁,有从抗日军政大学的一名学员到解放后担任海军指挥学院院长、海军中将的田震环,有8个英雄儿女来自同一个家庭,后来都成为共和国英杰的李氏家族,有追随李先念开辟鄂豫抗日根据地解放后成为中央军委纪律检查委员会正军职专职委员的黎钊,有抗日战场上的地下交通员到解放后成为高级干部的邢瑞征,有从抗日进步青年成长为重庆大学党委书记兼校长的何文钦,还有从抗日英雄到共和国高级干部的王朝平、赵建辛……
以嵖岈山为中心建立豫中抗日根据地
千百年来勤劳、勇敢、智慧的遂平县人民,在反动阶级压榨的苦难岁月里,多次高举义旗,建立武装,向统治阶级宣战。特别是1921年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遂平县人民在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斗争中,留下了光辉的篇章。
遂平县是中国共产党在河南开展工作较早、活动频繁的地区之一。早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就在遂平县播下革命火种。1926年,遂平县铁路道班工人建立了当地中共第一个党小组;1927年,在遂平县张竹园建立第一党支部;1928年春,建立中共遂平县委,后又建立了5个区委和20多个党支部,发展党员200多人。从此,遂平县人民有组织地开展抗捐、抢粮以及震慑土豪劣绅的斗争。抗日战争时期,在那场正义与邪恶、光明与黑暗、自由与奴役的殊死斗争中,遂平县人民建立抗日武装,以嵖岈山为中心建立了豫中抗日根据地,并相继在槐树乡李兴楼成立了豫中地委、行署、军分区和嵖岈山中心县委。刘少奇、李先念等老一辈革命家都曾亲临遂平县,领导和指挥遂平军民开展浴血战斗。嵖岈山抗日根据地成为新四军北上、八路军南下,完成党中央“绾毂中原”战略决策的重要地。解放战争时期,太行、太岳八路军在王树声、戴季英率领下南下嵖岈山,冀鲁豫军区八路军水东八团在王定烈率领下,转战700里来到嵖岈山与豫中部队会合。新四军五师师长李先念亲临嵖岈山欢迎三路大军会师。遂平县人民群情激奋,踊跃参军,支援前线,为全国的彻底解放作出不朽贡献。据1994年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的《遂平县志》记载,全县有名有姓的革命烈士就有514人。
嵖岈山农科职业学校培养输送一批批抗日英才
提到从遂平县走出的共和国英杰,不得不说遂平的爱国民主人士魏朗斋和他的嵖岈山农科职业学校。魏朗斋(1892~1960年),名雁明,遂平城南街人,出身富裕家庭,毕业于国立北京农业大学。先后在河南省建设厅、河南大学(农学院)、河南省造林局、苏门山第一造林场、河南百泉公园等处工作。在苏门山任第一造林场场长时曾受到爱国将领冯玉祥将军的嘉奖。
魏朗斋曾追随挚友梁漱溟、梁仲华、彭禹延走乡村建设道路。1920年代末至1930年代初,他曾任河南村治学院村长部主任、山东省乡村建设研究院巡导师、山东省鄄城县实验县长。1930年1月,他回遂平县嵖岈山,创办遂平县嵖岈山初级农科职业学校。1937年“七·七”事变后,他的长子、共产党员魏致夫从北京农大毕业,同好友张畅九、金宗仁(朝鲜籍)一并来嵖岈山农科职业学校任教。他们到校后提出“抗日高于一切、一切服从抗日”的口号,把学校的课程设置、教学活动、学生组织进行改革。他把不适应抗战需要的旧课本,一律废弃,代之以《政治经济学》、《大众哲学》、《战地测量》、《农村经济》、《游击战术》。体育课改为描三角、打靶、爬山、游泳、野外演习。课外活动教唱抗战歌曲、出《吼声》壁报、到街头和农村宣传。那时嵖岈山农科职业学校成了中国共产党在遂平从事抗日救亡活动的前沿阵地。1938年2月,中共豫南特委批准成立遂平县委,邢海平任书记,魏致夫任宣传部部长,并派特委组织部部长杨毅来遂平县加强领导。嵖岈山农科职业学校已发展了党的组织,并在7月间开始向竹沟和延安输送学生。同时党派刘子厚(解放后任中共河北省委第一书记)、范文澜(解放后成为著名历史学家)等来遂平,到县城抗敌训练班和嵖岈山农科职业学校讲学。范文澜、马致远(刘子厚)来到嵖岈山农科职业学校后,首先与魏致夫共同商定为抗日服务的办学方针。范文澜、马致远亲自为学生授课宣传新思想,讲授马列主义、时事政治等。在范文澜、马致远引导下,很多青年学生以抗日救国为己任,先后有50多名青年投笔从戎,加入革命队伍。嵖岈山抗日救亡运动的发展,受到了中共上级党组织的重视。1939年1月,胡服(刘少奇)来到嵖岈山农科职业学校。范文澜、马致远向胡服(刘少奇)汇报了当地工作。胡服(刘少奇)作了三条指示:一要建立巩固农村根据地,二要建立人民武装,三要搞好统战工作。因此,我党在魏朗斋及进步人士的支持下形成了以嵖岈山农科职业学校为中心,南北15公里、东西10公里的农村革命根据地,在豫南敌占区建立了一个被共产党控制的政权。
魏朗斋创办的嵖岈山农科职业学校成为培养、输送抗日英杰的摇篮,先后发展共产党员100多人,为延安输送40多名八路军干部。其中有朝鲜板门店谈判中方首席联络官、后来成为外交家的柴成文;有成为广东省常务副省长的李建安;有成为黑龙江省常务副省长的王操犁;有千里步行到延安,后来成为外交家的王雨田;有在延安时期被朱德称为“后勤好管家”、新中国成立后曾任广东省韶关地委书记的的李海涛等。
一大批遂平英杰为新中国的成立和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
柴成文原名柴军武,1915年出生于遂平县,参加过嵖岈山农科职业学校学习。1936年,他考入北平大学法商学院俄文班,参加了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1937年“七·七”事变后,他回遂平县组织平津流亡同学抗日促进会。同年,他入西南联大,后到延安,在抗大学习,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他任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队副政治指导员、抗大总校政治部干部股股长、八路军前方总指挥部参谋处股长、晋冀鲁豫军区情报处副处长。解放战争时期,他任北平军事调处执行部整军科科长、晋冀鲁豫军区司令部情报处处长、第二野战军司令部情报处处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任驻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大使馆参赞、中国人民志愿军朝鲜停战谈判代表团秘书长、朝鲜军事停战委员会委员、曾陪同周恩来总理参加板门店谈判,并多次参加金日成与彭德怀商谈军情要务的会晤,彭德怀与金日成商议重大事宜的电报也由柴成文亲自转报。他获朝鲜二级国旗勋章、一级自由独立勋章、二级自由独立勋章。1955年,柴成文出使丹麦,一年以后回到军队,任总参二部副部长、国防部外事局局长,1961年晋升少将。1969年,柴成文任中苏边界谈判中国代表团副团长。离休后,柴成文从事国际战略问题研究,著有《板门店谈判纪实》《板门店谈判》等著作。
王雨田,一位从卫生战线上的著名医疗专家到共和国的外交家。1929年,王雨田考入河南大学医科班,在校内积极参加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孙文学说研究会,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1935年,日本帝国主义侵入华北,北平爆发了“一二·九”学生运动,抗日的怒火迅速燃遍全国。开封市大、中学生也纷纷投入这场挽救中华民族危亡的斗争。王雨田被推选为开封市学联主席。他率领学生队伍走上街头,游行示威,高呼抗日口号,和学生代表一起组织万余名学生在冰天雪地上坚持三昼夜卧轨斗争,要求赴南京请愿,抗击日寇。
王雨田大学毕业后,由于他学习成绩优异,被推荐到北平协和医院细茵系研究生班。1937年,王雨田从协和医院回到河南,面对国民党政府的腐败,他毅然约上好友霍丁等,千里步行到延安参加革命。王雨田开始在安吴堡训练班,后受边区政府主席林伯渠的委托,随白求恩一起到延安,被分配在中央卫生部医政科工作。
1938年,王雨田到新四军军部,被分配到军部后方医院工作,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2月,王雨田被任命为新四军三支队军医处主任。1939年底,新四军在长江以南的主力开始向江北转移,王雨田带领一支13人组成的卫生队渡过长江,到达新四军江北指挥部,数日之后任五支队卫生部长。皖南事变后,重整新四军。王雨田被任命为新四军第七师卫生部部长。他和爱人张惠新乔装绕道上海,通过熟人关系,动员一批医务人员陆续参加新四军。
1943年3月,日军对新四军七师驻地进行大扫荡。当时,王雨田因结核病正在无为县大陈家祠堂疗养,爱人已怀孕6个月,不能随军行动,组织上决定让其转移到山区隐蔽。不久,王雨田在日寇搜山时被捕,被关押无为县城。狱中王雨田机智多谋,隐瞒身份,并且巧妙地和组织取得联系,几个月后,通过组织营救出狱,回到七师司令部。1944年2月,王雨田调任山东军区卫生部部长,他曾和奥地利泌尿科专家罗森特一起工作,相处十分友好。当时,山东军区政委罗荣桓患尿血病,在医疗器械和药品奇缺的情况下,他们一起精心为其治疗。罗政委认为王雨田忠诚积极,有真才实学,对他非常信任。1945年8月,王雨田随罗荣桓到东北,任辽东军区卫生部部长。1946年,任大连卫生局长,他白手起家创办了旅大地区第一所高等医学院——关东医学院(今大连医学院),为党培养并输送了一批高级卫生人才。
解放后,根据工作需要,组织上突然找到王雨田谈话让他改行从事外交工作。这对于他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然而,王雨田二话没说,欣然接受了组织的安排。于是,王雨田从1950年至1977年一直从事外交工作。他先后担任外交部礼宾司、社会主义国家司、亚非司司长,并先后出任民主德国政务参赞,驻苏丹、肯尼亚、刚果和联邦德国等国大使。王雨田为发展中国同非洲国家的关系,打开对非洲工作的局面作出了重要贡献。
黎钊,从遂平县走出的又一位英杰。他1915年出生于沈寨镇后薛庄村;1929年考入西平县立第二小学;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考入遂平县立简易师范;1933年考入汝南乡村师范学习;1938年到确山县竹沟镇新四军留守处军训队学习,并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担任新四军独立游击支队三十七部书记;1939年跟随李先念南下湖北,开辟鄂豫抗日根据地;1946年参加中原突围到达陕南,不久任三十八团主任;1947年跟随李先念率领的晋冀鲁豫边区第十二纵队南下,留任中共沈丘县委副书记,后升任为豫皖苏第四军分区政治部副主任。新中国成立后,他任皖北军区政治部宣传部部长,第十六步兵学校副政委,总政治部组织部统计处长、党处处长、监察处长,总政治部直属政治部主任。他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和独立功勋荣誉章。“文革”前夕,他被下放到甘肃天水劳动改造。1970年7月,他调任安徽省军区政治部副主任,不久任安徽省军区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等职。1980年,他调北京任中央军委纪律检查委员会正军职专职委员。1988年病逝于北京。
出生在嵖岈山脚下的李建安,在嵖岈山农科职业学校毕业后带领本村9名青年秘密到确山竹沟参加新四军,并于同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他历任新四军二团(留守处)文书、新四军豫鄂挺进纵队政治部挺进报社缮写员兼编辑、新四军第五师政治部宣传部秘书兼出版发行科科长、新四军第五师印刷厂厂长兼政委、新四军第五师十三旅三十七团团部党总支书记、新四军河南军区豫中军分区西遂泌舞指挥部政治处主任、新四军第五师嵖岈山总队政委、豫中军分区政治部宣传科科长、中共河南省泌阳县委书记、中共卢洛县委副书记、军分区政治部宣传科科长、豫鄂陕军区第四分区洛北(卢洛灵)支队政治处主任、豫西军区第六军分区军政干部学校副政委,中共河南省委党校学员队队长。在错综复杂和极其艰难的恶劣环境中,他参与开辟豫中抗日根据地和豫鄂陕边区的斗争。
解放初期,他离开中原来到南方,先任中南军政委员会商业部华中运输公司科长、广州运输公司经理、广东省经济委员会主任等职,后任中共广东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中共广东省顾问委员会副主任。李建安长期在广东省经济战线担任领导职务,为发展广东省的商业、工业、交通、通信、能源等方面做了许多开创性的工作。特别是改革开放后,他受中共广东省委指派,在认真分析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向省委上报了《关于搞好保安珠海边防县建设和外贸出口的意见》,提出了组织领导、机构设置、建农副产品出口基地、进出口物质、工业交通建设、来料加工、引进生产线、搞好城镇建设和发展旅游业等,初步勾画出深圳、珠海的未来雏形,这一意见被中央和广东省委采纳后,打开了广东对外开放的大门。李建安对广东的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被人们尊敬地称为“站在改革开放最前沿的人”。
来自遂平县槐树乡王尚庄的王操犁,解放初期就担任黑龙江省常务副省长。王操犁,原名王光震、王光乾。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他正在遂平中学读书,因组织罢课反对政府的不抵抗政策,被学校除名。1935年考入开封艺术师范学校,参加了“一二·九”学生运动。1940年8月,王操犁到延安鲁迅艺术学院文学系学习,后又到马列主义研究院学习。学习结束后,调任中央党校教员。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王操犁被派往东北工作。1946年被分配到凌源县工作,先后任县武工队长、县长、工作团长。1948年秋,他带领担架队参加了辽沈战役,有力地配合了作战部队,受到部队的嘉奖。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王操犁调任东北人民政府研究室副主任,后任中共中央东北局农村工作部处长。1954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决定撤销东北大区一级行政机构,8月王操犁调黑龙江省任省农业厅厅长,不久又调往北大荒筹建国营友谊农场任场长。友谊农场是苏联援建的我国第一个大型机械化农场。1957年是友谊农场投入生产的第一年,他们当年完成开荒任务2万余公顷,播种5.2万多亩作物,收获381万公斤粮食。到1956年底,农场已拥有耕地37.9万亩、职工2400余名、百余台拖拉机,还有大量的汽车和农机具,成为中国第一个新型农场。友谊农场的建成,成为全国建设机械化农场的榜样。1957年,王操犁调任中共黑龙江省委农村工作部部长,省委常委。“文化大革命”中,被诬为“反党集团成员”、“叛徒”,遭到残酷迫害。1979年2月,他被选为副省长,主管农业。
一家走出8个英雄儿女
李明道,字景程,遂平县沈寨镇雷王庙村人。李家世代务农,勤恳耕作,家业逐渐殷实起来。到李明道当家时,已拥有耕地300多亩,办起了烟厂、粉厂、酒厂,成了方圆百里的大户人家,在当地颇有名气。李明道生有六子三女,除长女自小因没有读过书一直在乡下外,其余8个孩子,一个个成为无产阶级革命战士。
李明道自小读私塾,他早期受孙中山先生三民主义思想的影响,后又接触了遂平早期中共地下党员李耀南、于敬斋等人。李明道的思想开明,倾向革命,他把几个子女送到开封、新乡等地读书,指望他们能够为国为民做一番事业。在他的影响下,几个子女都义无反顾地走上了革命道路。“要没有父亲的培养和支持,我们家兄妹几个也可能有人干革命,但决不会兄妹8个都走上革命道路。”其长子李海涛说。
1937年至1939年间,日本帝国主义大举入侵中国,河南省会开封沦陷。李海涛从省会国立开封艺术师范毕业回到家乡期间,正是遂平县掀起抗日救亡运动高潮时期。共产党员邢海平、魏致夫、时志仁等纷纷从外地返回遂平,在青年教师及学生中组建遂平抗日救国团。1938年,河南大学教授范文澜和共产党员刘子厚在遂平县中学办了干部训练班。李海涛经人介绍参加了这个班,并经地下共产党员杜松山介绍加入了地下党组织。1939年“竹沟事件”后,遂平形势急剧恶化,中共中央依据有关情报,决定紧急撤退河南省党员干部。李海涛从此离开家乡,奉命随豫西党组织撤到延安。到延安后,李海涛先到抗大学习了一段时间,后调到延安中央党校一部任总务科长,被朱德总司令赞为“党校的好管家”。1946年,他从延安调往东北,任中共黑龙江省肇东县委组织部部长,不仅参加了“四平保卫战”,还在开展清匪反霸斗争中击毙了当地臭名昭著的土匪头子“一枝花”。1949年,他随大军南下,后在广东省任职。
李海涵曾用名李浔。1938年5月,他从开封第一师范毕业后回遂平县参加革命,同时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底,党组织秘密送李海涵到延安抗大学习。1939年抗大毕业后,被派往晋察冀边区从事地方工作,先后任冀中军分区第八中学科长、满城县区长、淀南县区长。抗战胜利后,李海涵随王定烈率领的冀鲁豫军区水东八团回到了阔别7年之久的家乡,先后任商光办事处宣传部部长、区长。1946年,组织任命李海涵为晋冀鲁豫军事情报处情报员,成为晋冀鲁豫军区情报处处长柴成文手下一员得力干将。当时,他们以在河南大学附近开办的黄河书店为掩护,秘密收集情报,为中原战争取得最后的胜利作出了积极贡献。解放后,他在省会及市、县担任领导职务。1978年任河南农学院(后为河南农业大学)党委副书记;1983年10月离职休养。
受两个哥哥的影响,毕业于百泉师范学校的李海澎也把参加革命作为自己的追求和向往。他和遂平县早期地下党员曹志仁是好友,经常在一起谈论时事。1944年,李海澎和曹志仁一起参加了新四军五师遂平独立团。从那时起,他正式走上了和两个哥哥一样的革命道路。1948年初,按照中共豫、陕、鄂等七地委批准建立西(平)遂(平)军政办事处武装大队的要求,李海澎把许多在中原突围中掉队的新四军五师战士和失去联系的同志聚集起来,组建了一支地方人民武装——西遂武装大队,李海澎任大队长。短短几个月时间,大队就发展成3个连400多人的队伍。
四子李海波,1941年考入遂平县城中学时,受几位哥哥的影响和同学一起宣传抗日主张。日本投降后,由开封高中毕业的李海波经李海澎介绍到豫西二分区教导队学生队训练,接受革命教育,后被分配到豫西二分区政治部文工队,从此参加革命。李海波有极高的文艺天赋,创作了一系列鼓舞战士士气的文艺作品。他创作完成了独幕歌剧《渠》,与别人合著歌曲《增产建设》等并获奖。解放后文工队奉命取消建制,他转业到地方后在郑州市文化局、省文联《奔流》、《河南戏剧》编辑部任职。
五子李海群,1947年在家庭成为敌人集中攻击和迫害的重点时,年仅14岁的李海群和四哥李海波、姐姐李海澜,被迫离开家乡,前往豫西二分区参加革命。他们一起先是在豫西二分区教导队学习,后被分配到该队政治部文工队任宣传员。在豫西二分区整编为中原野战军第四兵团第十四军第四十二师工作。李海群在入朝演习中负过伤,立过三次功,定为三等残废军人。新中国成立后,在黑龙江省军区独立师一团任作训股长、二十三师教导队任副队长。1979年,转业到河南省测绘局任测绘一队副队长。
李家最小的儿子李海洋,也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前1949年9月参军入伍。先后在第四野战军骑兵五师十四团卫生队任卫生员、东北军区独立八团后勤处卫生队当护士。1952年4月转业回到故乡。
次女李海润,毕业于开封女师,1948年参加革命。她先是在遂平县干部训练班学习,后分配到遂平县妇女联合会工作。1963年12月,调遂平县纺织品公司财务股任股长,后调遂平县饮食服务公司任财务股长,直到离休。
三女李海澜受大哥李海涛的影响,从小对革命充满憧憬。在开封女中上学期间,已是二野情报部门情报员的二哥李海涵,为了安全起见,经常让李海澜帮忙送信。每次她都能认真、安全地完成任务。1949年,李海澜加入党组织,并被分配到二野政治部保卫部保训队。不久随军南下,开始了对南京市公安局的接管工作。1949年11月,李海澜又被派往重庆市公安局参加接管工作。在西南公安部,李海澜被任命为公安部一处机要秘书。后又在国务院做机要工作。1980年调河南省人大机关党委任专职调研员(正处级)。1987年离休在家。8个英雄儿女来自同一个家庭,这不仅是一个家庭的骄傲,遂平人的骄傲,更是一个国家的骄傲!
一个个成长为共和国的英杰,在家乡遇到困难时以赤子之心回报家乡
新中国成立后,李家兄妹取得了联系并互相勉励。作为长兄的李海涛随军南下后即转入地方工作,先后任广东省清远县第一任县委书记、广东省粤北区委组织部部长、广东省粮食厅副厅长、广东省合浦地委副书记、合浦行署专员、韶关地委副书记、韶关行署专员、广东省计划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兼国防办主任、韶关地委书记、中共广东省委委员等职。更难能可贵的是,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家乡建设正需要人才的时候,李海澎、李海洋、李海润兄妹三人,毅然放弃外地优越的生活条件,义无反顾地回到了遂平县,和家乡父老一起投身遂平县火热的社会主义建设。李海澎回遂平后先后担任煤建公司、交电公司经理等职,多次被评为先进个人。李家兄妹始终不忘家乡父老,1962年春,为解决缺粮问题,李海澎和县供销社主任侯振铎受县委、县政府委派,前往广东找到时任韶关地委副书记、行署专员的大哥李海涛,请求支援一些副食品。李海涛听说家乡的灾情后非常关心,及时召开班子会议,研究决定支援遂平150万公斤木薯干。
同样是从遂平县走出的共和国英杰,在三年自然灾害期间,时任黑龙江省常务副省长的王操犁了解家乡灾情后非常着急,千方百计协调到了1000多吨甜菜和10多个车皮的碳材林,以及很多的土豆和麦麸子。
赵霞,从遂平县走出的巾帼英雄,广东省常务副省长李建安的妻子。受革命影响,1945年刚满15岁的她带上父亲的亲笔信,来到设在槐树乡胜桥村的豫中部队军政学校参加革命,在战斗的危险时刻她多次出色地完成了组织交给的任务。她被兵团司令员黄霖、政委栗在山称赞为“新四军少年女英雄”。后来,她随李先念领导的中原军区部队鏖战豫鄂陕,转战大江南北。1949年她与丈夫李建安一起横渡长江,随大军南下进驻广州城。年仅20岁的她被送到中国人民大学学习。毕业后,赵霞历任广东省粮食厅厅长、商业厅厅长。50年来,她一直关心家乡的建设,当家乡遇到困难时,她竭尽全力帮助家乡人民渡过难关。1960年代,3年自然困难时期,她听说遂平闹饥荒,他和丈夫李建安千方百计协调粮食4000万公斤,从湛江口用列车运到家乡。1975年8月,遂平遭遇特大洪水,她以最快速度募集了13列车救灾物资,请求时任广州军区司令员尤太忠用特快列车运送,赵霞亲自押车把救灾物资运送到遂平。改革开放时期,赵霞虽然已经离休,但她仍然关心着家乡的经济发展,经常为家乡的发展献计献策。
从遂平走出的共和国英杰是家乡人民的骄傲,他们的英雄故事都在家乡广为传颂!
责任编辑:df
(原标题:驻马店网)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