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海燕 36位独居老人的儿子
摘要:通讯员 王有震 陈远志36位老人分别围坐在几张桌子前,桌上摆满了刚出锅的饭菜,老人们一边拉家常,一边在护工的照顾下吃饭。日前,笔者来到泌阳县三里岔村省道边的泌阳县花
通讯员 王有震 陈远志
36位老人分别围坐在几张桌子前,桌上摆满了刚出锅的饭菜,老人们一边拉家常,一边在护工的照顾下吃饭。日前,笔者来到泌阳县三里岔村省道边的泌阳县花园养老康复中心采访时发现,这个不大的民办养老院一片欢声笑语,像一个热热闹闹的家,处处洋溢着温暖和幸福。
“再等2个月,在外工作的儿子就来接我回去了,其实我电话里和他说了,工作忙就不用接我回去了。我在这每星期吃4次肉,3个月就给我们免费体检一次,院子里有好多健身器材,屋里还有空调、电视,还有这么多伴儿,我在这里过得好、心情也好,环境又好,比家里还热闹,院长对待老人就像自家的亲人一样。”刚过半年养老院生活的赵大爷已经“乐不思蜀”了。
老人说的院长,就是这所康复中心的创办人张海燕。他和妻子马云雪都是农民出身,家住泌阳县泌水街道办事处新兴居委东方红街,小两口经营了10多年的珠宝行,生意红红火火,还在县城购买了两套房子。为了给留守独居老人和孤寡老人解愁,实现当地老年人“老有所养”,张海燕和妻子转让了珠宝行,并忍痛卖掉了两套新房,2013年7月,张海燕与老同学张金良东拼西凑了100多万元,成立了泌阳县花园养老康复中心。
经营两年多来,虽然亏损,但张海燕还是选择了坚持。泌阳县民政局领导得知了他们的难处后,给予了支持。特别是社会上的爱心人士也隔三差五地送衣物和米、面、肉。该县的青年志愿者经常来给老人们聊天、洗头、洗脚,前不久还有一位爱心人士给老人们送来了一辆汽车,大家的支持也给了张海燕坚守下去的动力。
当工作人员还忙着给一些行动不便的老人送餐的时候,张海燕和张金良已经开始了打杂、盛饭、端饭……干这些杂活儿,他们并不在意。
一年365天,张海燕和妻子都坚守在养老院,悉心照料36位患病留守和独居老人,白天为老人们做饭、打饭、洗衣服,夜晚他俩都要起来好几次,到各个房间查看,看看这些老人是否睡了,屋里的电视、空调、门窗是否关了,每次检查完毕回到房间就已经半夜了。
82岁的王宗修是个全身瘫痪、不会说话的植物人,张海燕一有空就给老人煎药、喂饭、端屎、端尿。家住赊湾镇刘岗村、63岁的偏瘫老妪焦秀花,由于大儿子在服刑,小儿子在南方打工,老太太入住一年多了,小儿子既没联系,也没结算伙食费和护理费,但张海燕一如既往地精心照护老太太的饮食起居。焦秀花感激地对张海燕说:“好孩子,你待我真的比亲儿子还亲。”
张海燕在自己家里是顶梁柱,在养老院里也是“老大”,因为老人们当他是“大儿子”,一有事情就愿意和他商量,员工们也当他是大哥,委屈了就向他倾诉。有一天,下午5时左右,张海燕到各楼层查看,刚推开一间房门,一股臭味儿就扑面而来,护理员正在忙着给一位老人换衣裤,地上还有粪便没来得及处理。张海燕赶紧给护理员帮忙,一边还安慰着:“辛苦你了,难为你了。”这句话让护理员觉得心里温暖舒服了很多。
由于大部分老人家庭确实困难,张海燕也不忍心提高收费标准。因此,多出的费用只能是自己出。在康复中心入住半年的一位老人,只在这交了一个月的护理费,儿女们再也没有来交过钱,但是康复中心依然把她当做亲人一样照料。张海燕说:“百善孝为先,孝可感动天,既然他们把老人送来,就充分体现了他们的孝心,既然相信我们,我们肯定会尽心尽责地照料好老人。”
“替天下儿女尽孝,帮世上老人解难,是我们创办养老院的宗旨。”张海燕说。
张海燕倾心敬老爱老的先进事迹,赢得了党和政府的肯定以及人民群众的广泛赞扬。今年6月,经过泌阳县网民的网上投票,张海燕被泌阳县文明委授予首届“泌阳好人”荣誉称号。
责任编辑:wtt
(原标题:驻马店网)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