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工抄纸竹帘细若毫发薄如蝉翼
摘要:原标题:手工抄纸竹帘细若毫发薄如蝉翼 要用上千根竹丝 抄纸工人手执竹帘,娴熟地在纸浆池中捞起湿纸。人们在称赞抄纸工人技艺高超的时候,很少有人注意到他们手中的竹帘
抄纸工人手执竹帘,娴熟地在纸浆池中捞起湿纸。人们在称赞抄纸工人技艺高超的时候,很少有人注意到他们手中的竹帘。造纸必用帘,有帘方成纸。抄纸竹帘是中国传统造纸器具之首,抄纸竹帘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抄出纸张的品质。
目前,夹江县许多国画纸作坊使用的抄纸竹帘均出自该县迎江乡师坝村村民王亮华之手。近日,王亮华和弟弟王亮银向夹江文化部门递交了《夹江县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申报书》,申请将手工抄纸竹帘制作技艺列入非遗名录,更好地传承和发扬它。
细若毫发 薄如蝉翼一张抄纸竹帘要用上千根竹丝
5月4日,笔者来到迎江乡师坝村王亮华家,只见他正坐在屋檐下打竹帘。两米多长的木凳是王亮华的操作平台,木凳上放着夹板,编织中的竹帘固定在夹板上。木凳前放着一个竹筒,竹筒里装有大量直径约0.5毫米竹丝,细若发丝。他正在编织的竹帘上吊着许多锡坠,上面缠绕着比头发丝还细的丝线,每两个锡坠一组,编织时,将锡坠前后翻转,竹丝便固定成帘了。
王亮华带笔者来到他的老屋,这里是他制作抄纸竹帘后期工序的场地和成品仓库。屋里摆放着几张大小不一的抄纸竹帘,乌黑发亮,看上去薄如蝉翼,似绸、似绢。若不是亲眼所见,很难相信这些精致的竹帘是用竹子编出来的。“手工制作抄纸竹帘是一项慢工细活,工艺流程十分复杂。”王亮华介绍,首先需要选取3年生左右的苦慈竹,竹筒长,韧性好。然后用苦慈竹起竹篾,再经过“抽刷”流程,把竹篾制成一根根细若毫发的竹丝;第二步是择丝搓线。选择最优质的蚕茧抽丝,将抽出的蚕丝搓成比头发丝还细且粗细均匀的丝线,然后将丝线缠绕在锡坠上备用;第三步是编织,也叫打帘子。用竹丝作纬,丝线作经,丝线交叉缠绕,将竹丝固定成帘;第四步为上漆,需刷3次。王亮华上漆用的是自制的土漆,这样才能保证抄纸竹帘的滤水性好和抄出的纸张平整光洁。上漆时,一边用刷子上漆,一边还要用火盆为竹帘加温,需要控制好温度;后期再经过修边、上框等,就可以用来抄纸了。
王亮华指着一张制作四尺规格书画纸用的竹帘说:“像这样一张抄纸竹帘,要用到上千根竹丝,150多米长的丝线,需要四五天时间。”
传承五代 技艺精湛曾为张大千研制书画纸制帘
王亮华说,他们家算得上是手工制作抄纸竹帘的世家,“传到我这里已是第五代了。”
他拿出两块石头,上面刻有凹槽,形状像蝌蚪文。“这两块石头是制作锡坠的模具。”王亮华说,他爷爷的爷爷最先发现了用这种锡坠来辅助编织竹帘,并制作了这两块浇铸锡坠的模具。锡坠能使编织竹帘更加方便,且编织出来的竹帘紧密均匀。“早年,村里其他人制作抄纸竹帘需要锡坠时,也是来请我们家制作的。如今,我还在使用这两块模具制作锡坠。”
“曾经,我们村全靠这门手艺吃饭。”师坝村村委会主任杨志强说,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师坝村几乎家家户户都在从事制作手工抄纸竹帘相关的工作。生产的竹帘除供应夹江及周边手工造纸之需,还远销山西、甘肃、河北等地。“当然,技术最精湛的还是数王家。”
据夹江“大千纸坊”第四代传承人石利平说,抗日战争时期,张大千在夹江县马村乡石堰村大漕户石子清家与其子改进研发夹江书画纸时,便是请王亮华的曾祖父王天杰制作的抄纸竹帘。从那时起,“大千纸坊”一直使用王家制作的手工抄纸竹帘。
然而,从上世纪90年代起,手工造纸作坊大量减少,市场萎缩厉害,这门手艺生计越做越难,许多村里的匠人都外出打工了。在迎江乡,现在长年制作手工抄纸竹帘的,只剩下王亮华一家了。
今年58岁的王亮华担心自己老了后,这门已传了五代的技艺会在自己手中失传。他说,手工抄纸竹帘制作集篾匠、木匠、漆匠等手艺于一体,在中国有上千年的制作历史,是宝贵的文化遗产。于是他和弟弟王亮银合计后,想通过申请非遗更好地保护和传承这门技艺。
责任编辑:xmx
(原标题:四川日报)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