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信谣不传谣 讲文明树新风 网络安全
首页 金融 投资理财 信用卡

银行卡清算全面开放不等于低门槛

2015-04-23 16:10 来源:新华网 责任编辑:wq
发送短信 zmdsjb 10658300 即可订阅《驻马店手机报》,每天1毛钱,无GPRS流量费。

摘要:银行卡清算将打破“一家独大” 全面开放不等于低门槛  新华网北京4月22日电(记者吴雨 刘铮)随着22日《国务院关于实施银行卡清算机构准入管理的决定》的

银行卡清算将打破“一家独大” 全面开放不等于低门槛

  新华网北京4月22日电(记者吴雨 刘铮)随着22日《国务院关于实施银行卡清算机构准入管理的决定》的正式印发,我国银行卡清算市场正在迎来全面开放,此前中国银联“一家独大”的局面即将打破,摩拳擦掌的国际品牌可来“打擂”,一直等待机会的民营资本也可进入。而在有序开放的同时,不少专家呼吁加强银行卡清算市场的金融安全和监管。

  打破“专营”限制诚邀“打擂”

  目前中国支付服务市场是全球最开放的市场之一,民营和外资的参与程度都较高,但银行卡清算市场却一直未达到与之相适应的开放程度。

  人民银行于2002年批准成立的中国银联股份有限公司,是目前国内唯一一家运营银行卡人民币交易处理和资金清算系统的专营性机构。而美国的维萨、万事达等境外银行卡清算机构尽管已在中国设立代表处近20年,但受政策制约,这些国际品牌在中国银行卡市场的参与度十分有限。

  “较之欧美等发达国家银行卡产业六十多年的发展,我国十多年的银行卡清算市场需要通过市场竞争来提升服务水平,促进产业持续、稳健发展。”武汉大学金融发展和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黄宪说。

  去年10月2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放开银行卡清算市场,符合条件的内外资企业,均可申请在我国境内设立银行卡清算机构。此次决定从银行卡清算标准体系、基础设施、内控制度管理等方面提出明确的准入要求。

  中国支付清算协会秘书长蔡洪波认为,“不同竞争者的参与,提供不同的银行卡清算品牌和服务,为产业各方开辟更多的合作机会,给予消费者更多的选择空间,促进市场良性竞争和规范运行。”

  银行卡清算市场广阔不惧竞争

  尽管中国银联长期处于“垄断”地位,但对于促进中国银行卡产业跨越式发展功不可没。截至2014年底,具有“银联”标示的银行卡已经达到近50亿张,银行卡的渗透率接近50%。

  面对竞争,中国银联坦然表示,将通过“二次创业”,结合“一带一路”、互联网+等国家战略给中国银行卡产业带来的新机遇,积极开展境内外合作,努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开放式综合支付服务平台。

  可见,中国银联之所以不惧竞争,是看到了海外清算市场更广阔的潜力。“伴随人民币国际化、资本和金融项目开放的步伐不断加快,包括卡组织在内的支付清算设施,也必然走向国际化,而这块‘大蛋糕’将为各方带来前所未有的合作机遇。”中国社科院金融所所长助理杨涛说。

  与此同时,不少收单机构也紧盯国内市场积极准备。2014年全国共发生银行卡业务595.73亿笔,金额449.9万亿元,银行卡消费金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2002年的4.7%提高至2014年的47.7%。

  已经在国内收单市场浸润多年的汇付天下,对未来银行卡清算市场表示出浓厚的兴趣。“未来中国支付清算市场更加开放、合作,中国银行卡产业将更具有国际竞争力。”汇付天下高级副总裁穆海洁说。

  全面开放不等于低门槛

  “尽管支持全面开放,但是准入门槛并不低。”一位央行内部人士告诉记者,鉴于金融信息安全、银行间清算秩序、支付体系的稳定运行等方面考虑,监管层必须确保具备专业资质、稳健经营能力的企业进入市场。

  此次决定对外资和内资银行卡清算机构在设立条件和程序、业务管理要求等方面作出了相同的规定,并要求申请成为银行卡清算机构注册资本不低于10亿元人民币;至少具有符合规定条件的持股20%以上的单一主要出资人,或者符合规定条件的合计持股25%以上的多个主要出资人;且提出申请前应当连续从事银行、支付或者清算等业务5年以上。

  “银行卡交易数据包含大量的居民消费信息和金融信息,为保证本国居民的信息安全和维护国家金融稳定性,国内银行卡市场在开放的同时,必须采取审慎性监管。”黄宪表示,“我国银行卡产业整体仍处于粗放型发展阶段的情况下,更应加强防范银行卡支付风险,维护我国支付体系安全稳定运行。”

  “决定的出台并不意味着相关改革已经完全到位,以银行卡清算市场为抓手,需进一步推动相关制度与规则的完善,围绕移动支付等带来的跨行业监管需要,努力构建央行主导的新型国家支付体系监管模式和协调机制。”杨涛说。

责任编辑:wq

(原标题:新华网)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 点赞

  • 高兴

  • 羡慕

  • 愤怒

  • 震惊

  • 难过

  • 流泪

  • 无奈

  • 枪稿

  • 标题党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