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炒股买房 别陷入“羊群效应”
摘要:投资者说 在股市持续走强之际,冰冻已久的楼市似乎也迎来“小阳春”。随着房地产调控政策的调整,紧跟着就有舆论放风,称投资者开始抱钱入场、开发商也作势遇
投资者说
在股市持续走强之际,冰冻已久的楼市似乎也迎来“小阳春”。随着房地产调控政策的调整,紧跟着就有舆论放风,称投资者开始抱钱入场、开发商也作势遇涨。无论是大妈在证券营业部门口排队,还是某地区二手房主坐地涨价近十万,这些新闻都仿佛在说明,大家开始再度陷入头脑发热式的全民投资激情之中。
理性投资、积极进行财富的管理与配置,恰恰正在说明我国公众的理财意识正在逐渐提升。但是,对于投资者来说,无论借助房地产新政的“好风”炒楼市还是参与如今一直攀升高点的股市,都不能陷入“羊群效应”。
羊群效应,又称“简单复制原则”,是一种从众心理。羊群本无组织,但一旦群体行动起来,大家会不由自主地朝一个方向跑。“羊群效应”在资本市场屡有发生。比如2005年至2007年的大牛市中,初期股指虽从1000点涨到3000点,但多数股民在熊市思维的桎梏下抱团观望错失良机,相反在后续的狂热期中,又出现了全民炒股景象,高位套牢者不在少数。
楼市与股市一样,公众往往买涨不买跌,房价节节攀升时,大家都蜂拥去抢购,羊群效应就出现了。上世纪80年代,在日元升值狂潮中,日本几乎要“买下整个世界”。但进入90年代后,随着信贷紧缩和地价回落,日本泡沫经济破灭,最典型如日本人在最高价买入的洛克菲勒环球中心,此后却遭遇逾6亿美元亏损,不得不半价转让给原房产所有人。日本经济在楼市泡沫破灭之后一蹶不振,日本时代随之结束。
从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到近8年前的美国次贷危机,历史上多次金融危机的一个共同教训就是绊倒在房地产这一“硬石头”上。
其实,楼市和股市的风险在投资产品的属性中,向来属于高风险的投资。楼市资金“蓄水池”作用随着信贷政策变化、居民理财渠道多元有所弱化,过往库存量依然高企,居民改善型需求受制于多重因素而无法短期释放,以及中央不会坐视房价报复性上涨等因素,都让楼市走向仍不明了。而股市技术面与宏观经济基本面密不可分,市场也可能不断出现阶段性调整甚至短期剧烈震荡,居民投资个股则会担心套现过程中的流动性风险,以及不同投资者因为不同的心理素质、判断标准和操作技巧,带来最终收益差异悬殊的操作性风险。
无论看涨还是看跌,在这个纷繁复杂的市场,都不能因为一时跟风、“天上掉馅饼”的心态作祟,失去了理性的判断力。
□毕舸(财经评论人)
责任编辑:wq
(原标题:中国新闻网)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