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宪伦与《三打乌龙镇》
摘要:晚报记者 王慧玲 栗晨曦 文/图何宪伦小档案 姓名:何宪伦性别 :男民族: 汉族出生日期: 1934年4月2日职业:二级编剧代表作品 :《三打乌龙镇》、《桐柏传奇》、《留取
晚报记者 王慧玲 栗晨曦 文/图
何宪伦小档案
姓名:何宪伦
性别 :男
民族: 汉族
出生日期: 1934年4月2日
职业:二级编剧
代表作品 :《三打乌龙镇》、《桐柏传奇》、《留取丹心照汗青》、《红色竹沟》。
1981年,何宪伦主创的长篇曲艺《三打乌龙镇》,被评书大家刘兰芳、李鹤谦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黄金时段播讲。全国90多家省市电台转播了此评书,听众达1亿人。
1999年,中央电视台又重新录制了刘兰芳的《三打乌龙镇》影像评书,在该台一套和八套黄金时段《空中书场》栏目中演播。
何宪伦(左三)与刘兰芳(右一)在交流。
《三打乌龙镇》系列连环画。
《三打乌龙镇》受热捧
1934年秋,红军长征路过乌龙山区,打击了乌龙镇上的国民党反动派。红军主力转移后,留下几位伤员,在当地党组织领导下,“星星之火”迅速形成燎原之势,一支神出鬼没、令敌人胆战心惊的游击队建立起来。游击队同乌龙镇上的国民党反动派进行了尖锐复杂的斗争,经过母猪峡夺枪、奇袭乌龙镇等一系列较量,终于利用敌人内部矛盾,攻下了乌龙镇。
这是长篇曲艺《三打乌龙镇》中的主要情节。这部在当时引起极大轰动的曲艺作品,至今还广为流传 。就是这部《三打乌龙镇》,填补了我省长篇革命曲艺的空白,还是我国第一部曲艺界演播的长篇现代曲艺作品,而它的主要创作者就是我市曲坛奠基人何宪伦。
4月7日,带着万分崇敬的心情,记者到何宪伦老师家里进行了采访。
何老师虽然已81岁,但他面色红润、精神矍铄。看到记者到来,他非常高兴,热情地给记者倒上茶水后,便打开了话匣子。“你看这是《山坪脱险》,这是《红枪会》,这两本都是《三打乌龙镇》系列连环画。《三打乌龙镇》系列连环画共6册,我只收藏了两册。这套连环画在当时很受年轻人的喜爱,至今,我还会时常翻看这些连环画。”何老师说。
这套连环画1981年第一次出版,随后几年多次再版,总发行量达50万册。《三打乌龙镇》是中国经典连环画,由名家绘编,颇具收藏价值。品相好的彩色版《三打乌龙镇》连环画更为珍贵,直到现在,其交易价格还在连年上升。
从《三打乌龙镇》连环画的热销,可以看出当时大家对何宪伦的长篇曲艺《三打乌龙镇》的追捧热度。那么,《三打乌龙镇》为什么会带来轰动效应?
何老师告诉记者,老一代革命家刘少奇、董必武、李先念、徐向前、杨靖宇等都曾在确山县一带战斗过。这里的红军主力长征以后,除红二十八军在大别山区坚持斗争外,在桐柏山区还创建了一支红军游击队,开辟了以确山县竹沟镇为中心的革命根据地,为革命事业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为了传播该地的革命故事,何宪伦和张华荣开始了创作之路。他们在搜集这些故事的基础上,进行再创作,并塑造了一批个性鲜明、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情节紧张、刺激。
经过何宪伦的4次修改,这部23万字的长篇曲艺终于在1980年10月由河南省人民出版社出版。 该书发行后,因其情节环环相扣、人物塑造成功,迅速受到众人热捧。
马街书会上巧遇评书大家刘兰芳
随着《三打乌龙镇》深受大家喜爱,主创何宪伦名声大震,但他没想到该作品会迅速走红全国。马街书会是全国曲艺行业的交流盛会,已有近700年的历史,每年农历正月十一到十三为会期。 为了让更多人知道《三打乌龙镇》,1983年,何宪伦带着这部长篇曲艺到平顶山市宝丰县参加了马街书会。
在马街书会上,评书大家刘兰芳一眼看中该书。她像得到宝贝一样,回到自己所在的鞍山市曲艺团后,用18天时间将《三打乌龙镇》录制成评书,并迅速在东三省播放,反响非常强烈。随后,评书大家李鹤谦也将其进行录制。
此后,刘兰芳和李鹤谦的评书《三打乌龙镇》,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黄金时段开始播讲,全国90多家省市电台转播。
“当年,刘兰芳的评书《三打乌龙镇》最受欢迎。每天中午12时,只要有收音机或喇叭的地方,都会有不少人。”何宪伦说。
因为评书《三打乌龙镇》在全国风靡,该书被多次再版。1986年,该书被河南出版社评为优秀文艺作品,参加香港国际书展。
1999年,中央电视台又重新录制了刘兰芳《三打乌龙镇》的影像评书,在该台一套和八套黄金时段《空中书场》栏目播出,填补了我省长篇革命曲艺的空白。
“要说《三打乌龙镇》有点影响,那完全借助了刘兰芳的名气,那时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刚播完刘兰芳的评书《岳飞传》,社会影响很大。我和刘兰芳只见过三次面,但我们就像老朋友一样。我很感谢她,正是因为她的评书,全国人民才喜欢上了这本书。我和另一创作者张华荣共拿到2000元的稿费。” 何宪伦说。
成为我市曲坛奠基人
《三打乌龙镇》大获成功,其实是必然的,因为在创作此书之前,何宪伦已经成为当地文学爱好者的崇拜者。
从1950年开始,何宪伦开始在确山县瓦岗小学任教。在此期间,他组织师生搞文艺宣传活动,参加了《白毛女》、《小二黑结婚》、《兄妹开荒》等戏剧排演,还编写了很多曲艺节目。
1956年,何宪伦被调到确山县文化馆从事曲艺、戏剧创作。除发表很多曲艺和戏剧作品外,他还负责成立了确山县曲艺社,鼓励老艺人说新书、收徒。
在说新书的过程中,何宪伦做了大量改编工作,还主创了大型革命现代戏《红色竹沟》。他创作的中篇曲艺《平氏镇夺枪》, 1964年秋获得信阳地区一等奖,后又改名为《奇袭平氏镇》。该作品参加1964年冬河南省首届现场曲艺会演,被评为优秀节目。
1965春,县文化主管领导批准,将确山县曲艺社改为确山县曲艺说唱团,同时筹建县文化工作队。
驻马店地区成立后,何宪伦调至驻马店地区文教局工作,组建了驻马店地区曲艺说唱团,并在1973年、1974年连续组织大型曲艺演出,对全省曲艺的复苏起了决定性作用。
改革开放后,地区文艺创作室成立,何宪伦任市文艺创作室副主任兼驻马店地区第一届戏剧家、曲艺家协会主席,不断推出新人、新作,多次获国家级和省级大奖。何宪伦退休后,又推荐了德才兼备的曲艺新人,使市曲协至今人丁兴旺、硕果累累。
1998年,已经退休的何宪伦呕心沥血编辑完成了48万字的《驻马店曲艺志》,为后人留下了大量古今天中曲坛珍贵的历史资料,该书现已成为天中文化艺术的瑰宝。何宪伦被当之无愧地称为我市曲坛奠基人。
“我热爱曲艺事业,所以我愿意奉献自己的一切去做曲艺事业,付出再多我都愿意,但我不图名和利。”提起自己被称为我市曲坛奠基人,何宪伦说。
我市戏曲界的伯乐
在何宪伦家里的沙发上,放着厚厚一沓曲艺剧本。记者翻看这些剧本发现,它们均由我市各县区曲艺工作者创作,其中有曲艺和小品。每天闲暇时,何老师便会仔细查看这些剧本,对其进行批改和指导。
何宪伦曾是市文化局曲艺研究所副所长。退休前,他一直在为曲艺事业忙碌,退休后,他热心帮助业余作者修改作品,使很多已被否定的作品起死回生。他不断发现、帮助、推荐、激励年轻作者。
“要不是何老师,我不会有今天的成绩。”何宪伦的“得意门生”之一盛莉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盛莉是泌阳县文艺创作室主任,目前是我市曲艺作品的高产女作家。近年来,她不断有曲艺、小品在全国及省、市获奖。
在通往文学创作的道路上,正是因为遇见了何宪伦,她的创作事业才走上了巅峰。“何老师是我的恩师,他德艺双馨,在咱们市曲艺界是名望最高的。市里很多有成就的曲艺作者都是他带出来的。80多岁本该享受天伦之乐了,他却一直忙于发现新人。我每次去市里,都会去看何老师。”盛莉说。
泌阳县文化馆馆长刘宝虽然多才多艺,但一直没有施展个人才艺的机会。2009年何老师量体裁衣,根据刘宝的形象和艺术特长专门写了《马大嫂智救伤员》的革命故事,让刘宝赴重庆市参加全国红色故事讲演大赛。
在高手如云的赛场上,刘宝独具特色、声情并茂的表演给评委和观众留下深刻印象,一举夺得优秀文学奖和优秀表演奖。随后,刘宝还登上了中国曲苑杂坛,他现场讲演的录像也多次在10余家电视台播放。2013年,刘宝凭借讲演《马大嫂救治伤员》,与何老师等一起获得河南省第三届曲艺牡丹文学奖和表演奖。
在我市曲坛,被何宪伦这位伯乐相中的千里马还有不少。针对每一个文艺创作者,他都会量体裁衣,逐个指导,使我市戏曲事业人才荟萃。
“我每年都要对100多件作品进行修改,并提出指导性意见。苦些累些我也高兴,为的就是引导一些年轻的文艺创作者,逐步成为我市乃至全省文艺创作骨干,让我市的曲艺事业蓬勃发展。”采访结束时,何宪伦说。
责任编辑:wtt
(原标题:驻马店网)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