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信谣不传谣 讲文明树新风 网络安全
首页 文化 乡土文化 老照片

艺术陶瓷价格折翼精品还需大浪淘沙

2015-04-07 11:33 来源:广州日报 责任编辑:xmx
发送短信 zmdsjb 10658300 即可订阅《驻马店手机报》,每天1毛钱,无GPRS流量费。

摘要:原标题:艺术陶瓷价格折翼精品还需大浪淘沙  艺术品市场突围之当代艺术陶瓷篇  许多人可能还对2012年前后当代艺术陶瓷身价飞涨的盛况记忆犹新:不少创作者的身价在短短

原标题:艺术陶瓷价格折翼精品还需大浪淘沙

  艺术品市场突围之当代艺术陶瓷篇

  许多人可能还对2012年前后当代艺术陶瓷身价飞涨的盛况记忆犹新:不少创作者的身价在短短几年内翻了10倍,“国大师”纷纷踏入“百万俱乐部”,甚至出现了超千万元的拍卖记录……令人难以预料的是,仅仅两年之后,飞涨的当代陶瓷就折了翼:许多“国大师”出现在拍场上的作品已经减少了一个“零”,可是仍然难掩流拍的窘状。现当代陶瓷的“冬天”为何来得如此凶猛?创作者和藏家又该如何抱团“过冬”呢?

  紫砂陶瓷艺术鉴赏家 张明强——

  调整期是理顺行业

  沉淀精品的好时机

  艺术陶瓷的收藏,大概从1995年开始慢慢进入人们的收藏视线,在20年的时间里,这个市场一直在急剧扩大。炒作、浮躁也越来越严重。2012年是个转折点,那一年顾景舟的紫砂壶在拍卖市场上连续创造了上千万的天价,那一年景德镇宜兴的陶瓷大师高工头衔可以用钱“买”了。从那时到现在,从事陶瓷工艺的队伍几何级数的发展。我们宜兴紫砂陶瓷的从业人员已经达到了近20万,一年的产量超过明清五百年产量的总和。

  在这个大背景下,从2012年开始,艺术陶瓷市场开始萎缩太正常不过了,这个市场已经给“炒”坏了。现在我们是从最高峰往低谷走——但是远远没有到最低谷,在我看来至少需要经过5~10年的调整。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包括紫砂在内的艺术陶瓷断崖式的下滑。我们宜兴有一些高工大师,一年卖不掉一把壶。不过这些人都是亿万富翁,有没有成交已经没有意义了,只要价格守得住就可以了,想让他们降价没门。但现在有一些促销手段,比如你现在收藏大师的一把壶,他可以送你一把徒弟的壶。

  最近我跑了北京、广州和深圳等地的陶瓷市场,这些市场现在非常冷清。很多头几年囤货的人,两三年内不需要再进货,手里的货能不能出去都是个大问题。所以真正想在这个阶段买陶瓷艺术品的人,我建议你不要跑到原产地去买,不要到拍卖市场上去淘,因为大师是不肯降价的。但你可以到北京买,去那些囤货的人手里买。毕竟他十年前囤积的壶,按照现在的价格打三折也是有赚的。

  调整期对于理顺整个行业是大好事。我相信这个行业会淘汰掉起码百分之八十的从业者,这些人大都少有文化底蕴,也没有艺术天赋,今后,他们好好地做好自己的日用陶瓷就可以了。而剩下的百分之二十,在调整期可以摒弃掉浮躁的心理,脚踏实地做一些创作,从造型、工艺、原料的制备上真正取得突破。我希望在他们当中,能够诞生真正的艺术大师。

  就我个人而言,我不会在这个时候再投资艺术陶瓷,我自己就做紫砂壶,我太知道它值多少钱了。不客气地说,现当代艺术陶瓷,离艺术品很远,也就是工艺品的水平,却硬要卖出艺术品的价格。紫砂如果没有文人的参与,就是个日用器。我看到一个现象或者趋势:现在很多文人、画家也参与到紫砂陶瓷的设计、创作中来。但因为现在市场的浮躁情绪并未褪尽,所以还是炒作为多,作秀成分很大。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李文跃——

  对艺术家而言调整期蕴藏着突破的可能性

  今年头几个月,陶瓷艺术品市场非常冷清。不过我们业内有句话叫“七死八活九翻身”,市场在上半年表现清淡是正常现象,下半年可能会好很多。

  但我不否认现当代陶瓷目前进入了一个“调整期”。任何事物都不可能一直高位运行,更何况在整个国民经济进入调整期的大背景下。在我看来,进入调整期是非常自然的现象,也是一个机遇。艺术家可以在调整期,放慢节奏、调整自我,静下心来思考很多“白天”没有时间思考的问题:关于如何创新、如何拓展艺术形式、发现性的工艺材料以及把新的艺术融入到自己的创作中来。“调整”也好“休息”也罢,看上去是沉寂,是低谷,但蕴藏着取得更大突破的可能性。

  所以对这个“调整期”,我怀有一颗平常心,没有什么危机感。我的每件作品都是心血的结晶,是艺术、工艺和造化相结合的产物。我现在不为生计发愁,所以不会着急降价出售。我也相信,真正的精品不会受“调整期”影响。前段时间美国一个拍卖行,珠山八友的一件四条屏拍出了两千多万的高价即为明证。因为有这样的信心,所以在这个调整期,我真正想做的事情不是琢磨如何“促销”,而是静下心来创作更多有艺术含量、能够真正流传下去的艺术精品,这才是我们这代陶瓷人的历史使命。

  正泰瓷社掌门人 杜家玲——

  将艺术陶瓷视为高端消费品 升值只是“意外之喜”

  艺术品市场是国家经济的晴雨表,当代陶瓷作为艺术品市场的一个门类,一定会受到经济周期的影响。在过去很长时间里,人们把陶瓷的投资属性看得过重,现在股市相对更加红火,大量资金流入股市,陶瓷销售的不景气就在所难免。

  从我的门店交易情况来看,人气其实不少,但成交量——特别是高端艺术陶瓷作品成交量确有一些萎缩。顶级陶瓷艺术大家,现在身价动辄几十万、上百万,受众群体本来就小。拿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戴荣华老师作品为例,2008年20多万的作品,到2012年时成交价已近百万。而他的很多藏家因为介入较早,很难接受2012年之后的价位。而且这批收藏主力现在也到了五六十岁,面对高端的艺术陶瓷作品,更是感到心有余力不足。

  尽管如此,我对这批老艺术家创作的经典陶瓷作品还是抱有厚望。因为从创作者的角度来说,这批国家级大师大都年事已高,有的已经过了创作的巅峰期,而真正的藏家数量——尽管在调整期速度比较缓慢,也始终在增长,所以真正的精品价值不会缩水。就拿我们12年底举办的《瓷艺丹青——陆氏创作回顾》为例,展览后的销售量达到了2000多万,而大师陆如的《四季争艳》青花斗彩四屏就卖了680万。因此,无论这个调整期多么漫长,我对当代艺术陶瓷精品都抱有十足的信心。

  从我接触的情况来看,目前10万以下的陶瓷作品关注度和销售量最大。这里面包括一些确有艺术含金量的省大师、中青年艺术家作品,以及一些画家画瓷的作品。比如画家乐荣耀,采用高温颜色釉工艺在瓷上作画。众所周知,运用高温颜色釉创作人物瓷画的鼻祖是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李菊生,他现在的价位上百万。而乐龙耀掌握了高温颜色釉工艺,绘画的艺术性又有保证。目前价位还低,那么市场接受度自然高,而且升值的预期也比较乐观。

  我认为艺术陶瓷经过调整期后,依然会迎来繁荣,但此“繁荣”一定和过去的不同。将来的陶瓷市场会主要依托纯正的个人收藏支撑,跟随所谓的大师名号进行盲目追捧也能盈利的“盛况”不会再现。消费者必须在这个调整期学习如何提高自己的艺术鉴赏力,进行理性消费。

  藏家应该树立一种新的消费观:不像过去一样过于看重陶瓷作为投资的属性,而是将其看做一种高端消费品。我们为什么要收藏一件瓷器?首先是因为它的艺术性能真实地触动我们。而当我们拥有它之后,更不应该将其束之高阁,而是充分利用它的艺术价值和使用价值。用于装点我们的家居,时时带来视觉享受和精神愉悦。当我们用一种平常心,真正地将它视为生活中一个具有美感的器物时,我们的生活质量提高了,心态也平和了。艺术作品在我们的眼里不应该是一支“股票”,让我们天天惦记着它第二天能不能升值。而在寻觅的过程中,我们也应该本着一种艺术欣赏的眼光去选择。这样的瓷器,在生活中相伴左右,我们已经获得了无穷的乐趣。而升值这件事,还是把它视作多年之后也许会出现的“意外之喜”比较恰当。

  陶瓷鉴赏家 孙欣——

  艺术陶瓷市场需

  去泡沫化才能回归本质

  在这个调整期中,受冲击最厉害的莫过于有名无实的“大师”之作。艺术不同于其他领域,它需要沉淀、冷静,才能有所凝练、创造。可是在之前十几年,大量钱味浓、匠气足、艺术水准极低、徒具名号的“大师”之作,受到热烈追捧。

  严格意义上说,虽然现在艺术陶瓷的从业者多,艺术陶瓷的数量多,但其中真正有收藏价值的少。很多“大师”作品是流水线作业的成果,代工、代笔也不罕见。调整期的到来是必然,也是必须,艺术陶瓷市场必须要“去泡沫化”,才能回归艺术本质。

  尽管问题重重,但我对调整之后的未来怀有信心。作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艺术陶瓷是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和风韵的优秀载体,我们没有理由不相信它有一个光明的未来。

  但需要改进的地方也确实很多。首先是创作者应该冷静修炼自己的内功,创造出真正的精品力作才不辱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另外,相关的制度也应建立——比如对大师进行年检、考核。那些以劣作糊弄市场,不按规则出牌的人必须要及时清理出大师队伍。

  我相信,艺术品陶瓷的调整期至少需要5年左右的时间,现在已经过去了两年半。一个浮躁的市场中,精品力作不是没有,但很难碰到。所以我建议,无论是藏家、投资者,还是收藏机构,要瞄准调整后期,沉淀回归之后出现的作品,我相信艺术陶瓷一定会在充分挤出泡沫和浮躁之后,迎来新的艺术高峰。

责任编辑:xmx

(原标题:广州日报)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 点赞

  • 高兴

  • 羡慕

  • 愤怒

  • 震惊

  • 难过

  • 流泪

  • 无奈

  • 枪稿

  • 标题党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