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信谣不传谣 讲文明树新风 网络安全
首页 卫计·健康 天中名医

眼科医生家的孩子如何护眼

2015-04-03 10:38 来源:健康报 责任编辑:yss
发送短信 zmdsjb 10658300 即可订阅《驻马店手机报》,每天1毛钱,无GPRS流量费。

摘要: 近年来,以iPad为代表的电子产品让成年人着迷,更让很多孩子如痴如醉。虽然不少家长知道孩子沉迷于这些电子产品对健康不利,但是这些高新玩意儿实在让孩子们诱惑难挡。

    近年来,以iPad为代表的电子产品让成年人着迷,更让很多孩子如痴如醉。虽然不少家长知道孩子沉迷于这些电子产品对健康不利,但是这些高新玩意儿实在让孩子们诱惑难挡。既然电子产品不可避免被孩子接触,那么如何让孩子正确地使用电子产品呢?

    玩ipad时戴上“学习镜”

    对孩子们来说,即便是一本书,如果长时间、近距离地看,都会严重伤害到他们的视力,何况是电子产品呢?门诊的时候我常遇到有些家长为了减轻孩子的眼负担,给iPad贴防辐射膜,殊不知这些对于孩子视力的保护几乎无济于事。因为在成长过程中,他们的视力是从一个远视慢慢往正常视力变化的,如果长时间地玩电子产品,会导致孩子的“远视储备”过快地消耗完,通俗地说就是视力“成长”过头了便成了近视。

    作为眼科医生,我们也会遇到和很多家长一样的问题,我家的女儿也玩ipad,不让玩就闹腾。眼科医生都明白,孩子的前臂比成人短,他们在玩时,距离眼睛会更近,视力损伤也就更加严重。

    我女儿五年前就开始接触电子产品了,我们给女儿玩电子产品的时候要求她必须戴上“学习镜”才能玩,而且每次玩的时间不让超过1个小时。学习镜的专业叫法是“棱凸透镜”,戴上这种眼镜之后,孩子看近处的物体如同望远处一样。

    家长最好将电子产品的亮度调节到感觉较舒适的程度,比如,调出相对电子产品的光稍弱一些的背景光。除了亮度之外,使用电子产品的距离和持续时间也要控制,使用电脑和手机等电子产品,保持40~60厘米左右是比较合适的阅读距离,看电视时则最好距离3米以上。

    不要让孩子总坐前排

    很多家长总是希望自己的孩子上课靠前坐,觉得这样更利于学习和听讲。我却不这么看。一直坐前排的学生视力相对于座位靠后的学生而言更容易近视。因为对眼前5~6米以外的物体反射出来的光线,眼睛不需要调节就可以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物象,这时调节眼睛的神经和肌肉是舒张的,但如果要看清5米以内的物体,调节眼睛的肌肉必须有不同程度地收缩。眼睛所看到的物体越近,收缩的程度越高,眼睛也就越疲劳,而长时间近距离用眼容易诱发近视。因此,近视眼学生不宜坐前排,坐在距离黑板5~6米处才是最佳位置。万一孩子只是假性近视,刻意调到前排,反而可能变成真性近视。即使眼睛暂时不近视的学生也最好不要长时间坐前排。比较理想的办法是教室的前中后排轮换着坐。

    此外,最好在孩子3岁以后给他(她)的眼睛建立一个健康档案。我们曾经在2009年~2012年期间做过一个试验,将200名孩子分为两组。结果发现,建立档案的这一组近视发生率降低了近一半,而且即便出现了近视,度数也明显比没有进行干预的孩子低得多。

    孩子握笔姿势也影响视力

    除了经常接触电子产品和长时间近距离用眼等因素之外,视力好坏还与孩子们握笔的姿势正确与否有关。正确握笔写字的姿势,应是大拇指与食指捏住笔,握笔的支点落在中指第一指节拇指侧。根据物理学原理,支点到笔尖的距离约3厘米是阻力臂,拇指和食指与笔接触点到支点距离约0.5厘米是动力臂。阻力臂/动力臂=6倍。从这个意义上说,正确的握笔应为费力杠杆,对孩子来说是个吃力的活儿。

    所以,绝大多孩子会用不正确的握笔姿势,具体表现为握笔支点靠前(减少阻力臂)和用靠近拇指根的包绕握笔(增加动力)。这种握笔的姿势一旦形成,就会使儿童为看清笔尖,头部自然左倾,而且双眼距离纸面更近,为近视埋下了隐患。我们将其称之为“近视握笔法”,而有7成孩子都在使用这种握笔方法。解决这一问题的唯一办法就是家长和老师在孩子身旁监督并及时纠正。

责任编辑:yss

(原标题:健康报)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 点赞

  • 高兴

  • 羡慕

  • 愤怒

  • 震惊

  • 难过

  • 流泪

  • 无奈

  • 枪稿

  • 标题党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