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信谣不传谣 讲文明树新风 网络安全
首页 文化 历史 人物

革命先烈埋忠骨 英烈火种永不灭

——记新四军独立团教导员、革命烈士陈国祥

2015-04-03 07:34 来源:驻马店网 责任编辑:ldm
发送短信 zmdsjb 10658300 即可订阅《驻马店手机报》,每天1毛钱,无GPRS流量费。

摘要: 陈炳武向记者展示父亲的烈士证。 □晚报记者 李玉荣/文 闫宏伟/图 记者去年在开发区关王庙乡政府采访时,遇到几名工作人员。他们正在写乡志,写的是该乡的3名烈士的

 

 

luf150421.jpg 

陈炳武向记者展示父亲的烈士证。

 

□晚报记者   李玉荣/   闫宏伟/

 

记者去年在开发区关王庙乡政府采访时,遇到几名工作人员。他们正在写乡志,写的是该乡的3名烈士的事迹。记者翻阅了他们的资料,发现内容很简单。他们告诉记者,这些烈士的墓都被迁移到竹沟烈士陵园了,烈士的后人在哪儿生活,他们都不知道。之后,这件事情就搁置下来了。直到今年331日,记者联系上了关王庙乡民政所所长游劲松,想让他带领记者采访关王庙乡的3名烈士,游所长爽快地答应了。他告诉记者,该乡还有一位烈士叫陈国祥,他的儿子陈炳武今年76岁,民政部门逢年过节都到他家慰问。

 

1村民眼中的文化人

 

331下午4时许,记者一行来到关王庙乡杜庄村北杨楼,陈国祥的儿子就住在这里。我们走进干净的小院,陈国祥的儿子陈炳武正在屋里换衣服。他说,儿子刚把他从厂里叫回来,听说记者采访,自己很激动。换完衣服,陈炳武搬了几个凳子招呼我们坐下。

提起父亲,陈炳武长长地叹了一口气。“关于父亲的文字记载很少,但是,刚解放我们家就挂上了烈士牌。”陈炳武说着,从屋里拿出一个崭新的烈士证。他告诉记者,这是去年刚换发的。

记者看到烈士证上写着:陈国祥,19156月出生,生前任新四军独立团教导员,1930年在学校入党,牺牲时间为19457月,牺牲地点为遂平县诸市公社盆罐尧。

“父亲牺牲时,我才5岁。”陈炳武说,在他的印象中,父亲很帅,腰里经常别着两把手枪,劈刀打拳全会,大洪拳小洪拳打得非常漂亮。他还记得父亲牺牲时穿的是用灰色绸子做的衣服,依然很帅。父亲很少在家,母亲告诉他父亲在外地上大学。

陈炳武说,他最后一次见父亲是一个亲戚结婚的时候。父亲回来时,身边跟着几名部下。父亲在亲戚家的大门口坐着,他就坐在父亲腿上。讲到这里,陈炳武哭了起来,两手擦拭脸上的泪水。陈炳武说,因为就他一个孩子,父亲特别宠他。他回忆说,自己家的门前有两个大坑,坑里有莲藕。有一天,父亲在坑边乘凉,他趁父亲不注意,从背后一下子把父亲推到坑里了,让父亲给他采藕吃。当时莲藕很小,但是父亲没有责怪他。

“父亲是地下党员,连母亲也不知道。村里人都知道父亲在外地上大学,是个文化人。”陈炳武说,直到父亲牺牲后,村民们才知道他的真实身份。

 

2牺牲时只有30

 

陈炳武说,父亲牺牲后,自己经常听到当地的老年人讲父亲的故事。

1934年秋天,得知运送国民党士兵的一列火车将路过京广铁路线上的关王庙乡余庄村尤河村民组,在李先念的指挥下,父亲带领一队人,把路过尤河村民组的桥拆了。敌人没有防备,一车士兵全部掉进河里,父亲带领人将这些国民党士兵全部歼灭了。

在信阳明港与日本人作战时,父亲为掩护大部队,站在一个山头上,扛着一部机枪向山下的敌人扫射。“父亲刚把子弹打完,我军的大部队就到了。”陈炳武说,父亲的这些壮举,他没有见过,但是自己小时候经常听村里的老人讲,自己感到很自豪。

       “父亲是从西部山区到遂平执行任务时被国民党抓住的,当场就被敌人开枪打死了。”讲到这里,陈炳武泪流不止。那天是农历614,家里得到消息后,就找了一个车去收尸,但被阻止。后来,他们送了礼,才收回了他父亲的尸体。

说话间,陈炳武从屋里拿出一副眼镜告诉记者:“这就是父亲当年留下的眼镜。父亲所有的东西都被放到棺材里了,除了这副眼镜。”记者看到,厚厚的两个棕色镜片镶嵌在黄色的铜架上,眼镜上还系有一条线。陈炳武告诉记者,这是父亲陈国祥系的。“父亲的眼镜,我一直珍藏着。”陈炳武说。

陈炳武告诉记者,处理父亲的后事时,他的年龄小,甚至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父亲去世后,母亲天天哭,眼睛差点儿哭瞎。后来,父亲的一位战友知道了这件事,就在一天夜里偷偷给母亲送来了一小瓶进口的冰片,让母亲治疗眼睛。用了冰片,母亲的眼睛才慢慢好起来。  

“这就是母亲没有用完的冰片,我也一直珍藏着。”陈炳武从柜子里拿出一个小瓶让记者看。     

 

3母子俩受尽苦难

 

“母亲长得很漂亮,和父亲是天生的一对。”陈炳武说着,拿出母亲的照片让记者看。 他告诉记者,父亲去世时,母亲很年轻,但她总是把自己打扮成一个老太太,脸上经常抹着灰, 衣服鞋子都很破旧,没有再嫁。

“我有4个姑姑,其中四姑为了我和母亲没有嫁人。”陈炳武说,有人到家里给四姑说媒,四姑不答应。她说,为了哥哥,嫂子不再嫁人,她也不嫁,要帮助嫂子把侄子养大。四姑说到做到,一生未嫁。                                

陈炳武说,父亲牺牲后,母亲怕敌人斩草除根,经常抱着他到处躲藏。母亲白天不敢在家,哪里的蒿子深就把他放到哪里。夜里也不敢回家,有一天夜里,母亲实在没办法了,就抱着他到一户村民家想借宿一晚,但对方怕连累,母亲就抱着他在地里坐了一夜。                          

“后来听母亲讲,父亲牺牲后,有父亲的战友到坟旁给父亲烧纸。”陈炳武说,母亲见过几个陌生人来他们村,但不敢搭话。母亲知道他们是共产党员, 她认出了这些人穿的鞋子,那都是她做的。

“父亲牺牲前,母亲没干过农活。”陈炳武说,父亲牺牲后,母亲不但要照顾他,还要到地里干活。母亲在地里干活时,由于脚小经常被庄稼绊倒,吃了很多苦。    

母亲经常鼓励他要好好学习,像父亲一样做个有出息的人。陈炳武没有辜负母亲和四姑的希望,在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经常受到老师的表扬。                                

“上初中时,村里就我一个人上学。”陈炳武说,母亲和四姑不放心,每次把他送到学校门口才回家。放学时,母亲和四姑就在学校附近的路口等他。               

“后来,四姑为了我,就到遂平服装厂当缝纫工。”陈炳武说,四姑每个月发了工资,就会买些好吃的带回来,再把剩下的工资交给母亲。“当时我是村里穿得最好的。”陈炳武说着,从柜子里拿出一件棉袄告诉记者,这就是四姑在1961年给他做的,现在他还珍藏着。

 

4烈士后代过得很好

 

“虽然我的学习成绩很好,但后来没上大学。”陈炳武说,母亲和四姑一生不容易,他放心不下他们,就放弃了上大学的机会选择留在母亲和四姑的身边。

“我从来没有顶撞过母亲。”陈炳武说,说错一句话他就会主动向母亲赔不是。1982年母亲生病瘫痪在床,他和妻子田献梅把母亲侍候得干干净净的,直到母亲93岁去世。在母亲去世100天时,一直和他们生活在一起的四姑也离开了人世。

“母亲生前与父亲在一起的时间少,她去世后,我把母亲与父亲合葬了。”陈炳武说,2013年,民政部门要求把父亲的墓迁到竹沟烈士陵园,他向民政部门要求,让母亲与父亲一起迁往竹沟烈士陵园,让他们永远在一起。每年的清明节,他都带上孩子给父母扫墓。    

陈炳武一共有7个孩子,34女,都已成家。孩子们都很孝顺,他很知足。孩子们家里都盖上了楼房,家里还出了两个大学生。其中一个儿子开办了塑料颗粒加工厂。      

“父亲给我起名叫炳武,就是让我光明威武。”陈炳武说,父亲还给他起了个小名叫富贵,希望他过得富贵美满。如今,他四世同堂,过上了父亲希望的生活。

 

责任编辑:ldm

(原标题:驻马店网)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 点赞

  • 高兴

  • 羡慕

  • 愤怒

  • 震惊

  • 难过

  • 流泪

  • 无奈

  • 枪稿

  • 标题党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