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信谣不传谣 讲文明树新风 网络安全
首页 金融 保险之窗 行业要闻

保监会再次警示“贴条险”:不受《保险法》保护

2015-03-31 09:21 来源:人民网 责任编辑:wq
发送短信 zmdsjb 10658300 即可订阅《驻马店手机报》,每天1毛钱,无GPRS流量费。

摘要:  晨报讯(记者 孙春祥)中国保监会昨日在官方网站公布一条风险提示公告,内容是关注和防范“贴条险”的风险。这已经是保监会第二次针对互联网平台“OK车

  晨报讯(记者 孙春祥)中国保监会昨日在官方网站公布一条风险提示公告,内容是关注和防范“贴条险”的风险。这已经是保监会第二次针对互联网平台“OK车险”产品——贴条险提出风险警示,并且这一次风险警示较上一次更加详细。

  保监会在风险提示中提到,近日,一款手机APP推出的“贴条险”服务引发了消费者热议,有消费者因此认为:“我违章被贴条了,由保险买单,真好啊。”事实上,“贴条险”只是打着保险旗号的“李鬼”,与保险并不沾边,很容易误导消费者,请广大消费者务必擦亮双眼,避免不必要风险和损失。

  在具体的风险上,保监会表示,“贴条险”共有四大风险。一是“贴条险”并非保险,并非投保人与被保险人之间的法律关系,不受《保险法》的保护;二是“贴条险”并非保险公司经营行为;三是“贴条险”实质上是减少违法者的违法成本,是一种不良的服务形式,与保险精神不符;四是“贴条险”不保险,容易引起纠纷。

  保监会提示消费者,购买“贴条险”需要消费者提供手机号码、车牌、车主等信息,存在较大的个人信息泄露风险;此外,“贴条险”概念模糊,极易误导消费者,消费纠纷隐患多,消费维权难度大。

  据记者了解,目前OK车险平台上的“贴条险”已经停售。但对于其定性,保监会依然表示,“将对相关情况作进一步调查,及时公布调查结果。”

责任编辑:wq

(原标题:人民网)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 点赞

  • 高兴

  • 羡慕

  • 愤怒

  • 震惊

  • 难过

  • 流泪

  • 无奈

  • 枪稿

  • 标题党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