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信谣不传谣 讲文明树新风 网络安全
首页 卫计·健康 天中名医

专家提醒:汤水太多需防“水湿内停”

2015-03-30 10:37 来源:羊城晚报 责任编辑:yss
发送短信 zmdsjb 10658300 即可订阅《驻马店手机报》,每天1毛钱,无GPRS流量费。

摘要: 受访专家/广东省工伤康复医院中医治疗科 童钟博士 文/羊城晚报记者 陈辉 通讯员 黄黎锋 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广东人,一日三餐,汤水必不可少。为了家人的健康,主

    受访专家/广东省工伤康复医院中医治疗科 童钟博士

    文/羊城晚报记者 陈辉 通讯员 黄黎锋

    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广东人,一日三餐,汤水必不可少。为了家人的健康,主妇们每天都会到菜市场去,挑选新鲜的食材和滋补的汤料,再加上精心烹煮,待到吃饭的时候,一家人便可以享用一碗热腾腾的靓汤。广东省工伤康复医院中医治疗科童钟博士提醒说,汤水虽好,但并非多多益善,特别是对于气虚、阳虚、痰湿体质的人,过多饮用汤水易出现“水湿内停”,加重了身体水液代谢的负担,每周喝一两次即可,煲汤的食材还需和自己的体质相适合。

    现代都市人没那么“缺水”

   童钟博士介绍说,我们知道,一碗“靓汤”水分是主要载体。生理学告诉我们,正常成年人,每天消耗水分约2500毫升,普通食物和自身代谢补充的水分约1000毫升,剩下1500毫升水分,需要饮水补充才能“收支平衡”。广州地处亚热带地区,过去人们外出劳作体力消耗大,出汗多,多饮汤水自然是补充体液的最佳选择。但是,随着社会迅速发展,现代人尤其是办公室白领,工作环境普遍较过去舒适,出汗的机会大大减少,体内缺水的情况并不严重,再加上运动的机会很少,身体的水液代谢比较慢。因此过多的饮水,反而容易增加体液负担,产生中医所说的“水湿内停”。

    三种体质人易“水湿内停”

    从中医体质的角度,有三种体质更容易产生“水湿内停”:第一种,气虚质,表现为易疲倦出汗多,口淡不想喝水,舌色淡白色边缘有明显的齿痕;第二种,阳虚质,表现为手脚冰冷,喜热饮食,大便偏烂小便多,舌体胖大边缘有明显的齿痕;第三种,痰湿质,表现为体态丰满,面色黄黯,油脂较多,眼部浮肿,口黏腻发甜,大便黏滞不爽,小便颜色混浊。以上三种体质,本身就有水液代谢失调的倾向,如果这个时候仍然大量汤水“进补”,更加重了身体水液代谢的负担,会使“水湿内停”更加严重,而且汤水中太多营养物质蓄积体内,也超过了人体的需要,反而会化生“湿热”或“痰热”这些病理产物,对人体健康造成更大的伤害。正因如此,单纯性肥胖、糖尿病、痛风等代谢失调方面的疾病,是不宜饮大量汤水。

    每周喝一两次汤水即可

    此外,我国国土辽阔,各地的水土气候不一,饮食习惯各异,尤其外省人的身体素质与广东本地人大不相同。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每年都有大量的外省人来到广东工作生活,他们的饮食习惯便与广东的气候水土相矛盾,时间一长就会出现一些身体的不适。于是,不少人“入乡随俗”,也学会了煲汤进补,对调理身体大有裨益。但如不分季节、不辨寒热,盲目饮用一些和自己的体质不相符的汤水,那反而会影响身体正常的机能,加重水土不服的症状。

    童钟博士建议,其实,对于普通的家庭来讲,一个星期煲一两次的汤水,调节一下口味,就已经足够了。过量的饮用“靓汤”,会对我们的脏腑造成不必要的负担,无疑是得不偿失的。其实,除了良好的饮食与生活习惯,适量的运动配合轻松的心态,三者结合,才是身体健康的真正保障。

责任编辑:yss

(原标题:羊城晚报)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 点赞

  • 高兴

  • 羡慕

  • 愤怒

  • 震惊

  • 难过

  • 流泪

  • 无奈

  • 枪稿

  • 标题党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