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条险\"系\"伪保险\" 实则打擦边球
摘要:花1元买个保险,一旦违章被贴条可以减免100元?车主小张昨日兴奋地告诉记者,他在某App平台看到一款叫做 “贴条险”的产品,“第一次买只要1元钱,一旦这一年内发生了任何贴条类型违章,都可以在处理违章的时候减免100元。”不过记者昨日发现,上述App平台发布消息称,“贴条险”应有关部门要求已经下架。保监会称上述产品为“伪保险”并发布相关“风险提示”,提醒消费者防范。
“贴条险”原来是“伪保险” 看似创新实则打擦边球
1元钱买保险 违章可赔偿100元?
文 广州日报记者 周慧
花1元买个保险,一旦违章被贴条可以减免100元?车主小张昨日兴奋地告诉记者,他在某App平台看到一款叫做 “贴条险”的产品,“第一次买只要1元钱,一旦这一年内发生了任何贴条类型违章,都可以在处理违章的时候减免100元。”不过记者昨日发现,上述App平台发布消息称,“贴条险”应有关部门要求已经下架。保监会称上述产品为“伪保险”并发布相关“风险提示”,提醒消费者防范。
一款被称为“贴条险”的产品一经上线,便引起了保险圈轩然大波。根据购买过该产品的相关人士介绍,在输入了手机号和相关车辆信息后即可成功注册某App平台,点击“贴条险”一栏,付费1元即可成功购买了该款保障期限为一年期的产品。但昨日记者登录该平台发现,其发布消息称,“贴条险”应有关部门要求已经下架。记者试图点击进入购买,确实已经无法实现。
平台无卖保险产品的资质
根据其产品服务保障说明,用户首次购买“贴条险”需1元钱,自购买次日起一年内首个车辆贴条型违章处理立减100元(手续费除外),使用后立即失效。
据悉,保监会日前表示,根据保监会目前掌握的情况,该销售平台不隶属于任何保险公司。“贴条险”针对违法行为提供赔偿,既违反社会公序良俗,也不符合保险原理,有关机构和人员涉嫌非法经营保险业务,请广大消费者注意防范风险。保监会将对相关情况作进一步调查,及时公布调查结果。
记者查阅相关资料发现,“贴条险”则由一个名为上海保橙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推出,并在一款手机App上售卖。工商局信息显示,该公司并无研发、售卖保险产品的资质。
该公司回应称“贴条险”并不是一款保险产品,而是公司提供的类保险的服务,其作为销售平台并不隶属于任何保险公司,而非首次购买贴条险的用户价格可能上浮,并和贴条频率相关。
看似创新 实则打擦边球
记者发现,该平台可谓因为“贴条险”而一举成名,而事实上,该平台还承担了相关的车险报价、购买服务、汽车借贷以及违章办理等业务。有业内人士昨日坦言,“贴条险”产品本身更多的是属于打监管和法律上的擦边球,用一元钱的成本买个车险的客户资料,“并不符合从保险角度理解的对事故所造成损失的赔偿,所以不能将其定义为保险产品”。更有财产险业内资深人士表示,“尽管产品本身看起来似乎很有互联网思维,但其本质却并未体现互联网核心价值。真正的互联网保险应当是回归人的基本需要,例如如何控制车主自身风险,而不是像“贴条险”一样有纵容违规停车之嫌。不排除平台前期砸钱赚眼球,以此为后期系列车险投保、理赔、违章代办等服务做铺垫。”
律师说法
产品下架也得履行承诺
广强律师事务所律师汤喜友表示,若按照保险产品来理解上述产品,则该平台和消费者签订的就是保险合同,由于并不受到监管层的认可,保险合同本身肯定是不合法的无效合同,所以消费者的权益无法受到保障。“但是如果按照其自身说法,并不是一种保险,而是一种类保险服务,则可以理解为它们是从事交通违章的代办生意,而在进行违章代办时给予车主一定的优惠,名义上优惠在罚款里,事实上是少收代办费。从这个意义上来理解,上述产品本身是一种代办业务优惠,是可以的。”
汤喜友补充,“即使目前产品本身已下架,但并不影响该公司履行之前对消费者的承诺。”
责任编辑:wq
(原标题:人民网)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