垦荒队员的垦荒情:希望建一座“垦荒纪念碑”
摘要:□首席摄影记者 王建成 文/图 纪念青年志愿垦荒队成立六十周年筹备会成员合影。(资料图片) 老战友相见分外高兴。 当年的青年集体农庄还在。 当年的垦荒队队员及子女的
□首席摄影记者 王建成 文/图
纪念青年志愿垦荒队成立六十周年筹备会成员合影。(资料图片)
老战友相见分外高兴。
当年的青年集体农庄还在。
当年的垦荒队队员及子女的合影。(资料图片)
“正阳县青年集体农庄”成立于1955年12月,是当时成立的第一个河南省青年集体农庄。近日,市区一位叫姚恒恩的退休干部找到记者说,他今年已经82岁了,是当年我市首批参加青年志愿垦荒队中的一员。他说,今年是 “正阳县青年集体农庄”成立60周年纪念日,他想在当年垦荒过的地方建一座“青年志愿垦荒纪念碑”。
回首垦荒岁月
3月9日,在市区一栋居民楼里,记者见到了昔日的热血青年、我市当年的垦荒队队员的代表人物——姚恒恩。
谈起60年前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两鬓斑白的姚恒恩依然很激动,滔滔不绝地向记者讲了起来。
1955年,在粮食紧缺的背景下,党中央号召开垦荒原扩大耕地面积发展农业。当时团中央遵照党中央的指示,决定借鉴苏联的经验,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向荒山、荒地、荒滩进军”的活动,有重点地组织青年志愿垦荒队。
姚恒恩介绍,当时,信阳团地委宣传部部长张宾在驻马店人民电影院作动员报告会时宣布,由于种种原因,团中央临时决定,原本报名到北大荒垦荒的驻马店青年志愿垦荒队不去北大荒了,改为近距离开垦荒地,目的地在正阳县熊寨乡。
经过严格筛选后,组织最终批准了来自信阳、驻马店两地的124名热血青年参加第一支青年志愿垦荒队(这其中包括姚恒恩和后来成为他妻子的信阳女孩王庆兰),到正阳县熊寨乡开垦荒地。
姚恒恩向记者提供了一份保存完整的《垦荒队队员批准通知书》,上面写着:“姚恒恩同志:根据国家需要和你本人的垦荒志愿,经团市委研究决定,批准你参加驻马店第一支青年志愿者垦荒队。希望你接到通知后,务于本月19日以前迅速将本人所需的衣物行李和日常生活用品及各种办理的手续准备妥当,听候通知,待令出发,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1955年12月15日”
1955年12月20日,在人们的欢送声中,姚恒恩和124名青年志愿垦荒队员辞别亲人,在信阳明港镇集合。当时团省委书记张学清专程从郑州赶来为他们送行,并赠送两面锦旗,其中一面写有“用劳动的双手把荒田变成富饶的农庄”字样。随后他们乘坐5辆汽车来到当时的正阳县熊寨乡小王庄村,河南省第一个青年集体农庄由此成立。
垦荒中遇重重困难
据了解,青年志愿垦荒队的成立,受到了各方面的高度评价,《河南日报》1955年12月28日头版以《信阳、驻马店青年组织的垦荒队在正阳县建成青年集体农庄》为题进行了专题报道。
信阳地区人民政府、共青团信阳地委均拨款扶持青年志愿垦荒队,信阳专署机关的青年捐献了十多万册图书以及胡琴、口琴、笛子等乐器。正阳县800多名青年义务给他们盖了36间简易住房。正阳县供销社还替他们购买了8头黄牛、8匹骡子和犁、铁锹等劳动工具。
由于当时荒地多,杂草丛生,生活环境极其恶劣,青年志愿垦荒队在垦荒中遇到了重重的困难。
“睡的是大铺,喝的是高粱面稀饭,吃的是玉米面馒头。” 姚恒恩说,他们每天的任务就是铲除杂草、拉犁拉耙、打井挖塘。青年垦荒队员自己盖房子。女垦荒队员经常蒙着头在被窝里偷哭,怕感染了别人,大家会哭成一片。
虽然条件艰苦,但垦荒队队员都坚持了下来,没有出现一个“逃兵”。他们说,如果那个时候掉队或者当了逃兵,就觉得人生有了污点。
经过一年多的努力,他们用双手将曾经的荒野变成了1600亩良田。
正阳县委、县政府对青年志愿垦荒队给予了很大支持。县领导还把青年集体农庄作为培养干部的基地。
1956年5月4日青年节当天,经过县委领导的批准,姚恒恩等10名情投意合的男女青年举行了集体婚礼。
30多名队员离世
从1956年起,青年集体农庄的部分队员被选拔进正阳县政府工作。一年后,青年集体农庄搬到距正阳县10公里远的杨阁村农场。
采访时,记者了解到,当年的垦荒队员和之后的知青一样,他们扎根农村,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勤勤恳恳地在这片土地上耕耘、收获着。但有的垦荒队员又和之后的知青不一样,因为他们在此一待就是一辈子。直到今天,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仍未能回到故乡,一些人甚至已经长眠在了那里。
虽然离开了农场,但姚恒恩始终牵挂着曾经垦荒过的那片土地,还有不少老战友生活在那里。如今,身为市老年书画研究会副秘书长、市老年摄影协会副主席的姚恒恩只要身体允许,就会去看望老战友,一起回忆那段峥嵘岁月。
在姚恒恩家里有一本垦荒队队员花名册,每有一位战友离世,他都要在对应的名字旁打上一个勾。目前已经有30多名垦荒队员离世。
姚恒恩总在思考一件事:青年志愿垦荒队留下的物质财富可以留存,而创造的精神财富怎样才能传承呢?
这几年,姚恒恩收集了不少垦荒队队员的图片和材料,和垦荒队队员举办了多场垦荒座谈会。
“我们把最好的年华献给了那片黄土地,但我们毫不后悔,因为这段经历给我们留下了一辈子受用不尽的精神财富。”姚恒恩说。
想建一座“青年志愿垦荒纪念碑”
今年82岁的姚恒恩身体很健硕,眼不花、耳不聋,思维敏捷,每天步行到市老年大学。
虽然60年过去了,青年集体农庄已不复存在,但在当地的遗址上,农庄大队、农庄小学、农庄公交点仍依稀可见。姚恒恩说,今年是正阳县青年集体农庄成立60周年,他和20多名仍然健在的老垦荒队员连续举办多次垦荒座谈会。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心愿,就是想在他们曾经垦荒过的地方,建一座“青年志愿垦荒纪念亭”和一座“青年志愿垦荒纪念碑”。
姚恒恩说,要想建一座“青年志愿垦荒纪念碑”,选址很重要。为此,他们成立了一个以原青年垦荒队员为班底的筹备组。他说,筹备组成立后,他们多次前往正阳县的集体农庄旧址上考察。“希望在有生之年这一愿望能实现。”姚恒恩说。
责任编辑:fl
(原标题:驻马店网)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