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信谣不传谣 讲文明树新风 网络安全
首页 文化 乡土文化 老照片

刘家年画有300年历史

2015-03-10 17:10 来源:郑州晚报 责任编辑:xmx
发送短信 zmdsjb 10658300 即可订阅《驻马店手机报》,每天1毛钱,无GPRS流量费。

摘要: 原标题:刘家年画有300年历史 修老屋发现年代久远旧雕版 刘尊林和他的木版年画  刘氏“瑞

原标题:刘家年画有300年历史 修老屋发现年代久远旧雕版
刘尊林和他的木版年画


  刘氏“瑞兴和”木版年画

  一段传统技法的传承之路

  木版年画是中国传统民间艺术形式之一,在过去,每逢过年,人们都把它张贴在门窗或是居室里,使得满室生辉,春意融融。一位古稀之年的老人、一个有着300多年历史的“瑞兴和”木版年画,他们之间有着什么故事?传统木版年画又是怎么制成的?近日,记者来到高新区化工厂家属院,见到了“瑞兴和”木版年画的第十八代传人刘尊林。

  记者 鲁慧 文/图

  “瑞兴和”木版年画

  入选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今年77岁的刘尊林,退休前是郑州高新区的一名教师,曾任学校校长的他,退休后依然在各地讲学授课。但随着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视,他也开始重新认识家族的“瑞兴和”木版年画手艺。

  “原来家里祖传的雕版有100多块,很珍贵,文革时破坏了90多块,现在只剩下10块。”刘尊林说。

  神轴原为古时家族绘制,上有家族列祖列宗先考先妣的画像,供后人祭拜,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个载体。后来神轴中的人物扩展到了神像、历史人物、佛、道教、民间传说故事等,是祭祀、镇宅、祈福的供奉载体,统称为木刻版年画。据现有资料考证,“瑞兴和”神轴画和木雕技艺制作已传承300多年,“瑞兴和”木版年画项目现在已经入选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两年来,刘氏“瑞兴和”后人刘尊林为传承已经濒危的家族技术,奔波各地,搜集、整理文字、图片、录音、视频等各种资料,丰富完善项目内容。“目前尚存明、清雕版10块18面,虽然十分破损,但看上去还很精美,专家初步认定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刘尊林说。

  画龙点睛描眼珠 3岁就开始帮家里做年画

  刘氏“瑞兴和”木版年画,原所在地为新乡市获嘉县南阳屯,地处豫北平原,曾是牧野大战古战场。该地佛、道、儒三教荟萃,寺庙众多,宗教活动频繁。每逢重大节日,人们祭天地、念祖宗、拜神灵,神轴作为人们祭祀神灵、先人的供奉载体,需求者众多,正可谓“家家挂神轴,年年换新装”。因此制作神轴的作坊也得以迅速发展。

  刘尊林回忆了解放前大伯刘运通和父亲刘运和组织家人制作神轴的场面。印刷、上色、加厚、上墙,装裱、定轴、上绫、涂金,全家上下不分男女老少齐上阵,连七八岁的小孩子也要手端盛颜料的碟子,用毛笔为神像画眉毛、打口红。

  “3岁时大伯就安排我描眼珠。大伯说,描眼珠是很重要的一步,描好了能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怎样才算好?那得让不同方向走过来的人都觉得画中人是在盯着自己、朝自己这个方向看。”刘尊林说,大伯是个严厉的人,作为一家之长,他对家人管理很严格,但是又极通人情。

  刘氏年画美名扬 援手带出能工巧匠

  “刘氏‘瑞兴和’木版年画,除在本县被信仰者敬仰外,还成批销到外地各州、府、县。每到年前,本县和外地的老客户总会趁我家制作间隙,前来用我家的雕版成批印制白片,再拿回家上色。大伯不仅不收分文,深夜还让他们和我们家人一块吃加餐饭。大伯要求我们先紧着客人吃,客人吃饱了,家人才能吃。一些家里确实穷困的乡亲,年近时,会前来作坊求制作时淘汰下来有些小毛病的画像,大伯总是慷慨地赠送给他们好的成品。”

  正因为此,刘家口碑极好,刘氏“瑞兴和”木版年画也得以广销各地并在一些地方设立小分作坊、店铺。

  “木雕版(古称印版)以花梨木为最好材料,现存雕版多为本地梨木、核桃木、椴木制成雕版,在雕版上涂墨,过去多用棉纸作为底纸(现在均用宣纸)压印成像,贴在案上或墙上,按不同人物的形象、衣着、面孔细描上色、上绫,再按用户要求加厚层,而后装上上下轴、吊线,这样一幅精美的神轴便做成了。”刘尊林说,“年节赶会家庭成员分组上会,将神轴挂在各条街道上,待敬者挑选好,用清漆调和成的铜粉在每一位神像额头上点一金珠—点了金,年画里的人物就成‘神仙’了。”

  刘家生意兴隆,他们曾直接到大户人家制作神像,也曾为县“龙王庙”、“福善寺”等大殿制作、修缮壁画。刘运和制作雕版影响很广,周边不少庙堂寺院顶檩上还写有“画工刘运通、刘运和”的字样。

  新中国成立后,刘运和被县里任命,教授了一大批能工巧匠。

  阁楼暗藏大秘密 年代久远旧雕版面世

  “2010年我听说我家祖传从事很久的‘神轴画’和‘木雕艺术’有可能被认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十分欣喜。可惜的是,100多块常用印版及上千张底纸样,都遭破坏或丢失。不过没想到的是在当年春天老家修盖房子时,我们竟然在老屋楼上又发现了13块年代更加久远、且早已被人遗忘的旧雕版。”刘尊林说,“当年父亲离家时,把通往阁楼的门封上,并用颜料粉刷。楼梯截断后,怎么看都像是一面完整的墙,于是阁楼就成了谁都不知道的秘密。”

  在项目进行专家组评审论证期间,刘尊林举办了“家藏珍品展”,随后又举办了“刘氏‘瑞兴和’木版年画木雕艺术展”。

  “我大伯的儿子、我的堂兄刘尊贤8岁开始雕版及神轴制作,解放后还为当地的一些老人制作神轴,现在还有一些家庭保存着他的作品。”刘尊林说,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时,曾多次找到刘尊贤的后人,可其因意识不到非遗工作的重要性而屡次拒绝。

  “老画匠越来越少,年轻人都不愿意再学,以经济为主导的价值观使得神轴制作失去生存空间。为了传承家族的技艺,我上了业余书画班,希望尽自己的力量进行保护。”刘尊林说不光自己要学精练好,还要举办家庭技术传承班,每年清明节进行比赛。

  “神像画轴反映了人们对先贤名人的崇拜敬仰,对研究中原地区民俗文化、民俗风情及观念、信仰有重要价值。”然而,时代变迁,年画早已被人们淡忘,又有谁还会在一个现代化的客厅里挂一幅“神轴”呢?老物件已经失去了实用性,保护和传承的同时能否注入新的东西延长其生命力?这是刘尊林苦苦思索的。

  新闻1+1

  木版年画这样做成

  说到木版年画的制作,刘尊林说这可是个费时耗力的活。首先,第一步雕版就需要几个月的时间,有时甚至需要一年以上可以完成;雕版、洗版完之后,就可以开始上墨了;先用墨水上色,然后再印刷;印刷时要把纸打直,手要轻快,纸放上后,要用工具把纸推平;纸上墨后,就要上色。

  刘尊林说,没有3年的工夫,是上不好色的。上色完,再经过加厚、上墙,装裱、定轴、上绫、涂金,才算完成。

  刘家年画300年的历史

刘氏家族二世祖刘元于明孝宗弘治10年(公元1497年)肩挑木匠雕刻工具、绘画工具沿途制作,最后定居获嘉县南阳屯。六世祖刘学之后,刘氏木版年画经营规模已经很大。家传的72大全神则为刘学亲手制作。目前家藏的《姜太公钓图》据传也为他所作。清康熙年间,十世祖刘法汤手艺精湛,曾为一大户人家制作嫁妆,工作一年交工时,主家发现其中一张大床的床围上少了一只喜鹊,将刘家告上官府,3年官司下来搞得家破人亡。另一说法是同行陷害。目前,此床仍放在家里。

  清道光、光绪年间,瑞兴和’双川”刘相川、刘大川在当地极负盛名,甚至被外地大户人家聘去做活。二人曾在天津为一大家族作画,得到不少赠品。现家藏的唐伯虎书法一幅即为其所有。

  作者:鲁慧

责任编辑:xmx

(原标题:郑州晚报)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 点赞

  • 高兴

  • 羡慕

  • 愤怒

  • 震惊

  • 难过

  • 流泪

  • 无奈

  • 枪稿

  • 标题党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