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信谣不传谣 讲文明树新风 网络安全
首页 文化 历史 人物

精神永存:将军的风骨代代相传

2015-02-27 09:23 来源:驻马店网 责任编辑:lyx
发送短信 zmdsjb 10658300 即可订阅《驻马店手机报》,每天1毛钱,无GPRS流量费。

摘要:□晚报记者 李 杨 杨靖宇将军后代合影。后排左起:将军二孙马继志、三孙媳王小芳、二孙媳程春、三孙马继民、二孙女马继传、儿媳方秀云、二孙婿常百顺、大孙媳王君、大孙

□晚报记者     

jish150221.jpg

 

杨靖宇将军后代合影。后排左起:将军二孙马继志、三孙媳王小芳、二孙媳程春、三孙马继民、二孙女马继传、儿媳方秀云、二孙婿常百顺、大孙媳王君、大孙马继光、大孙女马继先、大孙婿谢长青。

前排左起:曾孙马铖明、谢昊、马铖君、曾孙女常青、常慧、曾孙马琪瑞、马晨。

 

jish150220.jpg 

闲时,张雪梅爱翻看《杨靖宇将军诞辰95周年纪念册》。

 

“红旗招展枪刀闪烁,我军向西征。大军浩荡人人英勇,日匪心胆惊。纪律严明到处宣传,群众俱欢迎。创造新区号召人民,为祖国战争……”这几句铿锵有力的歌词,来自一首名叫《西征胜利歌》的歌曲。也许这首歌很多人没有听过,然而这首歌的作者却是家喻户晓,他就是著名的抗日民族英雄、东北抗日联军的主要领导人杨靖宇将军。

“这首歌是我外公1936年创作的,当时为了同北上抗日的红军取得联系,他派部队进行了第一次西征。为了鼓舞士气,他创作了这首歌曲。”218,农历大年三十,在市十三香路干休所家属院,50岁的张雪梅向记者声情并茂地讲起从未见过面的外公的感人故事,“外公已经牺牲75年了,但他一直活在我们心中。”

很意外:“大英雄”是外公

1928年,23岁的马尚德(化名杨靖宇)离开确山老家外出参加革命。1940年,化名杨靖宇的马尚德在东北壮烈牺牲。马尚德走时,儿子两岁,女儿出生仅一个月。他留给妻子的是临死也无法释怀的苦苦等待,留给世人的是光照千秋的浩然正气。

张雪梅1965年出生。在上小学之前,她并不知道自己是杨靖宇将军的后人。但从连环画里,她早就对那个“高个子大英雄”非常熟悉和敬佩了。当时,张雪梅的母亲马锦云拉扯他们兄妹7个,生活十分困难,一个月也吃不上一顿有肉的饭菜。

有一次,张雪梅嫌饭菜不好吃,闹着向母亲要“好吃的”,母亲忍不住批评她说:“当年你外公和抗联的战士就是靠啃树皮、吃草根活着的,而你却在这儿挑三拣四。”

张雪梅这才知道,连环画里面的“高个子大英雄”杨靖宇,竟然是自己的外公。

张雪梅说:“外公马尚德育有21女,大儿子5岁病故。次子马从云,也就是自己的舅舅,育有32女。女儿马锦云,也就是自己的母亲,育有25女。”

“舅舅的5个孩子都在郑州铁路局工作,居住在郑州。我们兄妹7人居住在驻马店。从我记事起,‘严要求,重责任,懂知足’,就是我们的家风。”张雪梅说。

马从云和马锦云经常告诫孩子们说:“咱是抗日英雄的后代,咱家可不能出孬种,更不能躺在爷爷的功劳簿上向政府提要求。”

很惊讶:不知他们是英雄后代

对于母亲的另一个名字“马躲”,张雪梅向记者讲述了其来源。

1929年,马尚德奉命去东北从事党的地下工作。此时,他的儿子马从云只有2岁,女儿马锦云出生仅一个月。和妻子郭莲分别时,马尚德只说出去工作,可到哪里工作,他并没有说,只留下一张照片就走了。马尚德走后,出于安全考虑,郭莲带着儿子和女儿四处躲藏,因此女儿马锦云多了一个名子,叫“马躲”。

马从云和马锦云小时候,母亲总是拿出一张照片,对他们说:“等红军打回来的时候,拿这个去找你爹。”1943年,郭莲去世,在此之前,她没有等到丈夫的任何消息。

1950年,杨靖宇的战友杨一辰在《河南日报》上发表纪念杨靖宇的文章。之后不久,杨一辰找到了马从云和马锦云,给他们家办理了烈士家属手续。杨一辰问马从云:“想为咱们的新中国做点什么?”马从云说:“我想开火车。”就这样,马从云来到了郑州铁路局做了一名火车司机。

张雪梅兄妹从小就受到严格的家教,从上学到工作,从没对周围的人炫耀过他们是杨靖宇的后代,同事们从其他途径知道后,惊讶地问:“这么大的事,你怎么不早说?”张雪梅说:“外公的功绩是我们的骄傲,却不是我们的。我们只有在岗位上好好工作,多为人民服务,才对得起外公。”

很争气:

将军的风骨代代相传

 “杨靖宇的名字,曾经在东北战场上使日伪军闻之丧胆;而在东北的人民群众中,这3个字却成了抗日的旗帜。的确,外公的一生是短暂的,但他所走过的道路却是曲折漫长的,也是不平凡和辉煌的……”张雪梅说。

1966年,确山县政府对杨靖宇将军故居进行修缮,并把已经嫁到确山县三里河乡的马锦云及家人接到李湾村,负责管理杨靖宇将军故居纪念馆。

198610月,马锦云去世,时年59岁。

在说到家人近况时,张雪梅说,大姐张富荣家就在李湾村,务农。在杨靖宇将军的后代中,张富荣是一个从来没有去过东北的人。她有一个夙愿,那就是:“如果有机会,一定要去靖宇县看看外公,给外公扫下墓。”可这个愿望张富荣已经没有机会实现了。5年前,她因病去世。可她的儿子很争气,不仅考上了公派研究生,在德国留学,留学回国后还在北京航天集团工作。

光阴似箭,改革正酣。

伟大的抗日民族英雄杨靖宇将军血沃白山已经73年了,而他的后人却在几十年的风雨沧桑中磨砺、不断成长。身处和平年代,也许他们没有机会像杨靖宇将军那样驰骋疆场、报效祖国,但是,他们用自己勤勤恳恳、默默奉献的精神诠释着英雄之后的拳拳报国情怀。

但愿他们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继承和发扬杨靖宇精神,再接再厉,以实际行动告慰杨靖宇将军的英魂。

 

责任编辑:lyx

(原标题:驻马店网)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 点赞

  • 高兴

  • 羡慕

  • 愤怒

  • 震惊

  • 难过

  • 流泪

  • 无奈

  • 枪稿

  • 标题党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