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信谣不传谣 讲文明树新风 网络安全
首页 文化 乡土文化 老照片

老北京的玉器行中回民占70%

2015-01-14 16:34 来源:中国新闻网 责任编辑:xmx
发送短信 zmdsjb 10658300 即可订阅《驻马店手机报》,每天1毛钱,无GPRS流量费。

摘要:明清两代,老北京玉器名闻遐迩,成为全国的加工、贸易中心,影响达于海外。北京玉器业的崛起,与蒙古军团横扫欧亚息息相关。1219年,蒙古大军攻克中亚重镇讹答刺,“内

明清两代,老北京玉器名闻遐迩,成为全国的加工、贸易中心,影响达于海外。北京玉器业的崛起,与蒙古军团横扫欧亚息息相关。

1219年,蒙古大军攻克中亚重镇讹答刺,“内堡和城池被夷为平川”,但“那些刀下余生的庶民和工匠,蒙古人把他们掳掠而去,或者在军中服役,或者从事他们的手艺”。蒙古军队攻克不花刺后,许多人“以佃巧手艺入附,徙置和林”,而攻克玉龙杰赤城后,他们“令技师工匠别聚一所,其从之者,遣送蒙古,皆得免死”,蒙古军“将居民一下子全部驱到野外,从他们中间将十万左右的工匠分出来,(送)到东方去”。南宋灭亡后,又“籍江南民为工匠凡三十万户”,从中挑出十万一千户手艺人入编。

对手工艺匠人高度重视,不惜一切搜罗能工巧匠,让中国北方手工业取得长足进步,形成了诸多重镇,其中哈剌和林(初期的首都)最有代表性,“从契丹往这里送来的工匠,从伊斯兰各地也同样送来匠人……他们在一个短时期内使它成为一座城市”。这里不仅集中了中亚、南宋的工匠,甚至还有巴黎的金匠,他们的精湛技艺令当时在和林的欧洲使者为之倾倒,而江南技艺之人更是被直接称为“巧儿”。

随着政治中心转向大都,北京的玉器业自然成了全国的领头羊,惠及后世。

老北京珠宝玉器行又称红货行,以别于经营黄金白银珠宝的黄白货行。在清代,北京的玉器市场主要在两处,一是前门外廊坊二条玉器街,一是花市东大街一带。前者主要服务于达官贵人,品质较高,后者主要服务于各地商人,款式更多样,规模也更大,而且有加工能力。

一般认为,花市东大街一带是老北京玉器行的精华所在,即所谓“青山居”。青山居是黄酒馆,与对面清茶馆是玉商首选的洽谈生意场所,后因往来人员过多,变成实际意义上的玉石市场。而附近的花市上二、三、四条胡同内则有许多“内局”,没有门脸,现场加工,全靠手艺吃饭。由于技艺超群,高丽、暹罗等地商人亦来采购。

在老北京玉器行中,回民占70%以上,其中许多是中亚匠人的后裔,此外他们善于经商,且洁身自好。传统玉器行收入较高,行动自由,自我管理不严,则很容易沉浸在风月场中,败光资产。此外经营玉器行需要较多资金,彼此联系紧密,可以集腋成裘,迅速发展。

虽然老北京玉器行繁荣了百余年,但它始终建立在手工作坊的基础上,靠压榨人力与手艺获取增长,从而制约了整体的发展规模,而从业人员亦颇辛苦,所谓“上辈子打爹骂娘,这辈子罚作玉器行”,别的行业学徒3年,玉器行要学6年,由于长时间操作,很多人落下残疾,只能被扫地出门、冻饿而死。

本文主要资料引自《北京地方志·人民生活志》

责任编辑:xmx

(原标题:中国新闻网)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 点赞

  • 高兴

  • 羡慕

  • 愤怒

  • 震惊

  • 难过

  • 流泪

  • 无奈

  • 枪稿

  • 标题党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