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坚守新闻路
摘要:通讯员 徐晶晶 弘扬社会正能量 1986年初春,正值风华正茂的冯华豫调到泌阳县委宣传部,开始了新闻报道生涯。冯华豫第一次新闻采访是从采写泌阳县纪委干部刘万富开始的。当时
冯华豫,是泌阳县委宣传部干部,现已退休。他,30年甘守清贫,勤奋笔耕,曾多次婉拒提拔重用和有权有利的“肥差”,用他手中的笔和照相机,从平凡的大众生活中挖掘鲜活的新闻,用心血和汗水写下一篇篇感人肺腑的稿件,把宝贵的青春献给了新闻宣传事业。
通讯员 徐晶晶
弘扬社会正能量
1986年初春,正值风华正茂的冯华豫调到泌阳县委宣传部,开始了新闻报道生涯。
冯华豫第一次新闻采访是从采写泌阳县纪委干部刘万富开始的。当时,年过半百的刘万富已经在县纪委默默工作了多年,他清正廉洁,顶着压力秉公办案,不怕得罪权贵,曾因不徇私情被近亲谩骂,也曾把案件当事人送到家中的礼品掂到县纪委办公室,然后打电话通知送礼人到纪检会认领……采访中,初出茅庐的冯华豫被刘万富的精神所感动,光素材就搜集了一大本。然后熬了三个通宵,写出了长篇人物通讯《胸中自有党性在》,并在《河南日报》显著位置刊发,接着《驻马店日报》一版头题转载。文章发表后,引起了泌阳县委、县政府和原驻马店地委领导的高度重视,刘万富当年被评为地、县两级优秀纪检干部,县委还特地为他分了一套三室一厅住房,县政府专门拿出一个农转非指标为刘万富妻子转了商品粮户口,原驻马店地委还把采写刘万富的稿件编入《廉政之歌》一书。初战告捷,冯华豫不仅坚定了写稿的信心,更为刘万富因新闻报道得到应有的回报而感到莫大欣慰。
新闻人的“三只眼”
冯华豫常说,新闻工作者必须像传说中的二郎神那样,有“三只眼”,能够发现常人没有发现的东西,能够在平凡琐事中挖出重大新闻。这里所谓的“三只眼”,实际上是冯华豫综合素质的体现。他像一只勤劳的蜜蜂,不分昼夜地域,到处采撷花蕊,酿造醉人之蜜。每次采访,他不仅勤奋认真,而且善于开动脑筋,抓住关键细节,向深处开掘。有一次,冯华豫参加团县委组织的演讲比赛采访,他按照领导安排及时写好了比赛的消息稿。稿件发出后,冯华豫心中久久不能平静,总觉得还有一个重要新闻没有挖出。经仔细琢磨才发现,是被县人民法院的一篇反映少年审判庭庭长李其宏先进事迹的演讲稿深深打动。这位刚过而立之年的女干部,以一颗博大的爱心与毅力,十几年如一日,倾注于教育、感化、挽救未成年人。李其宏不仅使被判刑的334名少年犯无一人重新犯罪,而且使多名犯罪的未成年人在她的教育、感化下浪子回头,挽救了许多未成年人及其家庭。为加强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李其宏同少年审判庭的同志们一起,先后在全县中小学组织了22期法制教育培训班,使上万名家长、学生受到了法制教育。她们还结合少年审判工作实践,编写出《法制教育读本》4000余册发给学生,深受全县师生喜爱。
演讲赛结束后,冯华豫多次深入泌阳县人民法院,从单位领导到同事,对李其宏进行了全面细致的采访,撰写出长篇通讯《她的荣誉当之无愧》,在《驻马店宣传》、《驻马店日报》、《人民法院报》上发表,引起了多家新闻媒体的关注,先后有新华社、中央电视台、法制日报社、河南日报社、河南电视台、驻马店电视台等20多家新闻记者来泌阳采访报道李其宏的事迹。一时间,李其宏的名字响遍全国。她先后受到驻马店市委和河南省委的表彰,被最高人民法院命名为“人民满意的好法官”,并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
深厚的农民情结
冯华豫出生在世代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之家,祖祖辈辈靠种地养家。因此,他一直对农村和农民有着深厚感情,曾多次深入田间炕头,一边吸着老农的旱烟袋,一边促膝谈心,了解农民的所期所盼,然后以通俗朴实的文字讴歌农村新事、反映农民呼声,采写发表了《大乔庄换“神”记》、《一个农民和一万期黑板报的故事》、《泌阳农民“蛇吞象”》、《“飞”来的女儿“飞”来的情》、《农民办教育 一鸣惊全县》等一系列重头稿件。
禹锐——这个喝着山泉水长大的泌水镇农民,自上世纪90年代初,他培育的“菊花心白菜”以早熟、高产、营养丰富、绿色环保而名扬全县,亩产在
正当禹锐满怀信心准备大展宏图的时候,一些不法商贩暗地打着禹锐的招牌,做起贩卖劣质菜种的勾当。一时间,种子市场鱼龙混杂、真假难辨,客户们纷纷要求退货,搞得禹锐一筹莫展。
冯华豫在采访中了解到这件事后,同县工商局商标广告股同志一起,动员禹锐为自己培育的种子申请注册商标。历经3年曲折奔波,禹锐申请的“民生牌”蔬菜种子商标终于被国家商标总局批准,为禹锐专用,“民生牌”蔬菜种子销往国内外。
冯华豫不仅同县工商局的同志一起为禹锐申请种子商标帮了大忙,还跟踪采访了新闻稿件《一个农民三次申请商标的故事》,在《河南日报》一版头题刊发,接着被《人民日报》、《法制日报》、《中国青年报》、《驻马店日报》等全国15家新闻媒体转载,获当年河南省好新闻奖。
勤奋笔耕结硕果
经过30年的笔耕不辍,冯华豫在新闻宣传上结出了累累硕果。他先后在《人民日报》、《农民日报》、《法制日报》、《中国青年报》、《河南日报》、《党的生活》杂志、《驻马店日报》等20多种地市级以上媒体发表新闻类稿件3000余篇,其中50多篇获得全国、省、市好新闻奖,他本人多次获农民日报、河南日报优秀通讯员,驻马店日报优秀特约记者,驻马店市优秀新闻工作者,泌阳县委机关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干部,泌阳县科技拔尖人才等荣誉称号。
其实,30年来,冯华豫也曾有过多次提拔重用的机遇,只是因为他过于痴迷新闻工作,结果使这些好机遇与他擦肩而过。
冯华豫调到泌阳县委宣传部的当年,县政府成立了计划经济委员会(简称计经委),这在当时连汽油、煤炭、自行车都需要计划分配的年代,无疑是一个令人求之不得的好单位。新上任的县计经委主任看到冯华豫在《河南日报》、《驻马店日报》接连发表的几篇有影响的新闻稿件后,主动找到他,想把他调到县计经委工作,结果被冯华豫婉言谢绝。1996年3月,县委调整乡科级领导班子,这时冯华豫刚在县委新闻科长的位置上干了一年多,泌阳县新闻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县领导想提拔他下乡当乡长,征求意见时,冯华豫认为自己热爱新闻工作,还是在宣传部调整为好,最后县委根据他的工作成绩,提拔他为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兼任新闻科长一职。2004年,县委决定对县直单位领导班子作局部调整,当时想让冯华豫出任县文化局局长,又被他婉言谢绝。
于是,有不少人议论说冯华豫太傻,冯华豫却说:“一个人最大的幸福,莫过于干自己喜欢的工作,办自己喜欢的事情,我实在舍不下自己喜爱的新闻事业。”
新闻人的得与失
冯华豫多年来视新闻如生命,对事业兢兢业业,但同时又失去了很多。他常说,舍得、舍得,有舍才能有得,所有美丽的东西都有残缺。
别看冯华豫平时性格开朗,但在他心灵深处也有脆弱之处。其中,最让他内疚的是对不起自己的女儿和妻子。
在社会人眼里他是个好同志,在年轻新闻人眼中他是个好老师,但在孩子眼中他却是个“坏爸爸”。
“你是一个坏爸爸。”女儿小的时候这样说,责怪他把时间都留给了处理不完的公务,没有时间陪她玩,也没有给她买可口的食品和称心的衣服。
“你是一个坏爸爸。”上初中时被车撞断腿的女儿这样说。那时候,他们家离学校足足
冯华豫妻子说:“也不知道他怎么就那么忙,结婚30多年没做过一次像样的家务,陪我逛街的次数也屈指可数,甚至连我生病住院都没有时间照顾,家对他来说就像是旅馆、饭店。”
有一次,妻子患病在郑州住院,正是需要人照顾和护理的时候,接到单位通知,说县委安排了紧急采访任务,需要他回县参加。一听有任务,冯华豫坐不住了,可妻子又需要人看护,为难之时,妻子看出他的心事,对他说:“你回去吧,让我侄女来看护。”就这样,他挥泪告别妻子,踏上了回县城的路……
30年来,冯华豫失去了无数个节假日和与子女相处的时间,也错过了多次升官发财的良机,收获的是20多本在新闻媒体发表的报刊剪贴本和一大箱荣誉证书,还有凝聚他半生心血的作品集《在这片热土上》……
光阴荏苒,冯华豫非常满足地说:“30年基层新闻工作生涯,使我的满头青丝染上了白发,但我无怨无悔,因为我选择了一个造福于社会的工作,我为泌阳的新闻宣传发出了自己的光和热。”
责任编辑:xmx
(原标题:驻马店网)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