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破解常见保险不赔事
摘要: 随着人们保险意识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愿意花钱为生活买份保障,同时,关于保险理赔的抱怨之声也不绝于耳:在购买保险时产品被销售夸得天花乱坠,出了问题申请理赔
随着人们保险意识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愿意花钱为生活买份保障,同时,关于保险理赔的抱怨之声也不绝于耳:在购买保险时产品被销售夸得天花乱坠,出了问题申请理赔时却感觉无比艰难,甚至被拒绝赔付。以下保险专家就通过两个案例,教您以法律为准绳,巧破常见保险不陪事。
案例一:买车没有及时进行过户
马女士要出国深造,把自己的轿车卖给了朋友陈先生,可由于马女士走得匆忙,没来得及给陈先生办理车辆过户手续。一天,陈先生驾车去上班时,不慎与对面驶来的一辆汽车相撞,最后他支付了修理费3.8万元。陈先生想,虽说修理费花得不少,还好有保险。但没有料到,在他向保险公司申请理赔时,保险公司却以“陈先生不是行驶证载明的实际车主,不具有保险利益”为由,拒绝给予他赔偿。
保险专家破解:
《保险法》司法解释(二)第一条中明确规定:财产保险中,不同投保人就同一保险标的分别投保,保险事故发生后,被保险人在其保险利益范围内依据保险合同主张保险赔偿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案例二:网络投保没标免责条款
张女士喜欢自驾游,经常会自己一个人驾着车去旅行,这次,她准备到一个草原风景区去旅游,在出发之前她决定在网上购买一份短期意外伤害保险。因为着急买,她在网页上填写了相关信息后,便点击付了费。张女士在风景区骑马时不慎从马背跌落,造成摔伤骨折,于是她便向保险公司申请赔偿,不料保险公司却以“张女士从事高危活动,属免责条款”为由,拒绝理赔。
保险专家破解:
《保险法》司法解释(二)第十二条中明确规定:通过网络、电话等方式订立的保险合同,保险人以网页、音频、视频等形式对免除保险人责任条款予以提示和明确说明的,人民法院可以认定其履行了提示和明确说明义务。而在这一案例当中,保险公司并没有尽到免责范围的提示义务,应该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而非免责。
责任编辑:wq
(原标题:人民网)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