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3日 星期四
不信谣不传谣 讲文明树新风 网络安全
首页 文化 历史 人物

“我两次见到了李先念”

2014-11-30 20:22 来源:驻马店网 责任编辑:fl
发送短信 zmdsjb 10658300 即可订阅《驻马店手机报》,每天1毛钱,无GPRS流量费。

摘要:□晚报记者 郑刚 朱晔/文 侯飞 /图 女儿给张四戴上奖章。在遂平县槐树乡大文庄,有位90岁高龄的老人,记忆力惊人、精神矍铄,他,就是张四,参加过新四军,扛过枪

□晚报记者  郑刚   朱晔/   侯飞 /   

\"luf1408297.jpg" 

女儿给张四戴上奖章。

在遂平县槐树乡大文庄,有位90岁高龄的老人,记忆力惊人、精神矍铄,他,就是张四,参加过新四军,扛过枪、抗过日。

如今,那段苦难又难忘的岁月已经过去了近70年,但是永远地留在了老人的记忆里。近日,记者有幸在张四老人的家里,聆听他讲述了战火纷飞年代的故事。

1944年加入新四军

1944年,是张四人生的一个分水岭。

在张四的记忆中,童年家庭贫寒。在张四很小的时候,他的父亲就因病去世。张四兄妹三人靠母亲耕种家中的三亩薄地维持生活。

虽然过去了这么多年,但是张四对童年那段苦难的生活记忆犹新:没有吃过一顿饱饭,没有穿过一件新衣服,无论刮风下雨,酷暑严寒,他都要外出乞讨。

在张四9岁那年的冬天,他又外出要饭,可是一天下来,没能要到饭。又冷又饿的张四昏死在路边,幸亏后来被路过的本村人发现把他抱了回家。“幸亏遇见了同村人,我才捡了一条性命。”张四告诉记者。

1944年秋天,张四流浪讨饭的途中,听说有一支队伍叫新四军,是穷人的队伍,就驻扎在西山的李兴楼。张四还听说,加入这支队伍就有饭吃,还可以上学,也不交学费。不仅如此,这支队伍还是穷人的大救星,打土豪分田地,打日本鬼子。

张四听说后,打听到了部队的驻扎地址,只身一人赶到李兴楼,报名参加了新四军。

“我记得参军后,部队让我先到胜桥王家祠堂新四军军政干校学习。在学校,我学习识字、打仗、唱歌,过上了与以前完全不同的生活。“张四对记者说,学习结束后,张四被分配到新四军遂平县独立团当战士。

\"luf1408302.jpg"

面对镜头,老人笑得很开心。

两次见到李先念

部队的生活,对张四来说,既新奇又兴奋。

“最让我难忘的是,我两次见到了李先念。”张四说。

第一次见到李先念,是在1945年初秋。那个时候,张四和几千名战友驻扎在李兴楼袁庄南河。

一天,张四和战友们正在拉练,忽然听说李先念来看望战士们。大家激动不已,呼啦一下都跑到了李先念住的地方。

“我记得很清,李先念头上戴着用树枝编的帽子,坐在背包上。”张四回忆,看到战士们,李先念非常高兴,站了起来,和战士们交谈。

张四印象最深的是,李先念问大家:“你们知道我们五师有多少人吗?”几千名战士一起回答:“不知道。”李先念接着说:“我们五师的兵力加地方武装已有10万人。我们五师革命根据地的老百姓人口超过200万。现在抗日战争胜利了,蒋介石要下山抢桃子吃,我们五师全体官兵和根据地的老百姓是坚决不答应的。”

“第二次见到李先念师长,是我在独立旅七团三营七连当战士,当时部队驻扎在大别山革命根据地。”张四告诉记者。

张四的描述,仿佛又把他拉回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岁月。当时,五师在冲击国民党平汉铁路封锁线时,山包上几个碉堡挡住了战士们的去路。

“我方的重机枪嘎嘎响个不停,把敌人的碉堡打得直冒白烟。可就在这时,我们的连长中弹牺牲了,战士们有些慌乱,也停止了进攻。就在这时,李先念骑着马与当时的团长张海坡一起来到我们连。李先念看到大家停止了进攻,就说:重机枪已经封锁了敌人火力,你们为什么不冲锋?说完,李先念才发现,原来七连连长刚刚中弹牺牲。”张四告诉记者。

张四回忆,当时,李先念仔细观察了地形,当即命令战士们从山梁上撤下来,从山沟侧背往上冲。冲锋前,李先念鼓励大家说:“冲过平汉铁路就等于冲破了国民党的第二道封锁线!”

在炮火连天的战场上,李先念同战士们并肩与敌人战斗。后来,部队跨过了鲜血染红的白河,来到武当山地区。

在随后的岁月里,张四跟随部队先后参加了解放南阳的战斗、淮海战役和解放西南战役。

回忆猫头山战斗

在遂平县槐树乡李兴楼村西南,有一座山峰因形似猫头而得名猫头山。

194510月的一天早晨,驻扎在李兴楼地区的遂平县独立团突然遭到国民党部队的袭击,当时的独立团有七百多人,战士们一边和敌人战斗一边顺着山沟往西南方向撤退。当撤退到猫头山下一个叫五里沟的地方时,战士们发现中了敌人的圈套,在猫头山顶,以及周围所有山头,都有国民党的部队把守。

形势危急,独立团仅占领离猫头山顶三四十米远的一个山洞向敌人还击,这个山洞长十多米,朝着三个方向有四个洞口,是一个天然堡垒。战士们利用山石、树林作掩护隐蔽了起来,但是,他们已没办法组织反击,非常被动。而当时国民党的部队有1万多人,在猫头山精心布置了一个口袋阵,妄想把遂平县独立团消灭在这条山沟中。

战斗一直打到中午,空中突然起了大雾,并下起瓢泼大雨,几步开外什么也看不到。张四告诉记者,独立团当时的团长叫文明章,是一位红军老干部,战斗经验非常丰富。见此情况,文明章与政委吴泽芳、副团长周子郁一起制定了反攻方案,立即组织部队,在向导的带领下,顺着一个叫瓮城的山沟前进,成功地穿过敌人的火力封锁线。又经南斗寺、黄盖、板桥、马谷田、回龙寺,独立团的战士们才彻底摆脱了敌人,冲出敌人的层层包围圈。

此后,独立团又转战明港、广水、邓湾,来到了大别山革命根据地。

“在这次战斗中,只有当时的遂平县县长王文田和十几名战士受伤,新四军利用天时地利,巧妙地冲出敌人的层层包围圈,在当地群众中传为佳话。”回忆起当年那件事,张四仍然非常骄傲。

幸福的晚年生活

1952年,28岁的张四退伍了,当时部队给了他不少安家费和粮食。回到老家,张四很快找了媳妇成了家。

张四和老伴有两个女儿。在小女儿张梅英的记忆中,张四从小就爱给她们讲部队的故事。

张梅英告诉记者,在她小的时候,村里的孩子总爱围着张四,听他讲战争年代的故事,听他讲如何和日本鬼子作斗争的故事。张四老人现在还保存着战争年代的勋章,不时拿出来看看。

张四的大女儿叫张兰英,今年61岁,很多年前,跟随丈夫到了新疆。如今,张兰英也当了奶奶,一双儿女的工作都不错。因为路途遥远,张兰英一家一两年才回老家一次。

虽然回家次数不多,可是,张兰英经常会给老父亲寄东西。张四老人的耳朵在战争年代被炮声震的有点儿聋了。去年,张兰英的儿子回到遂平老家,给姥爷买了一个西门子助听器。

张四的小女儿叫张梅英,今年已经52岁。为了方便照顾父亲,张梅英一直和张四生活在一起。在女儿的精心照顾下,张四的身体一直很好。

“俺爸的身体可好了,现在一顿放还能吃一碗饭、一个馍。没事的时候,他还经常到门前的菜地里种菜、除草。”张梅英说。张梅英的家收拾得很干净,张四老人的房间,被褥整洁,没有一点儿异味。

当听说要给自己照相时,老人特意换了一身新衣服,拿出保存了60多年的奖章,并让女儿给自己戴上。

面对照相机,老人笑逐颜开。“俺村的人都羡慕俺,说俺有福,两个闺女都很孝顺。”张四自豪地说。

“经历了数百次战斗,5次立功受奖,现在国家每月发给我生活补助,四世同堂,我过着幸福安逸的生活。但是,每当回想当年很多战友牺牲时,都是十七八岁的娃娃,我的心里就会非常难受。”在接受采访时,张四老人多次向记者表达了心中的遗憾。

 

责任编辑:fl

(原标题:驻马店网)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 点赞

  • 高兴

  • 羡慕

  • 愤怒

  • 震惊

  • 难过

  • 流泪

  • 无奈

  • 枪稿

  • 标题党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