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信谣不传谣 讲文明树新风 网络安全
首页 文化 当代文化 舞蹈

护 蟾

2014-11-20 16:15 来源:驻马店网 责任编辑:wtt
发送短信 zmdsjb 10658300 即可订阅《驻马店手机报》,每天1毛钱,无GPRS流量费。

摘要:民间舞蹈“护蟾”是西平县人和乡土陈村所独有的一项民间舞蹈,它开始于明朝时期,到如今历经400余年,形成了较为独特的民间艺术形式。“护蟾”在表演中

民间舞蹈“护蟾”是西平县人和乡土陈村所独有的一项民间舞蹈,它开始于明朝时期,到如今历经400余年,形成了较为独特的民间艺术形式。

“护蟾”在表演中主要有三个角色:“蟾”、“鸡毛衣人”、“吊死鬼”。“蟾”的外型及特点和生活中的蟾蜍相似,三条腿。据当地许多老年人回忆,这种独特的艺术形式源自一个动人的故事:古时候,当地出现百年一遇的虫灾,如不及时根治,农田将颗粒无收。广大百姓看着成片的良田遭到害虫糟蹋心急如焚,欲哭无泪,却又无计可施。万般无奈之下,只好祈求上苍保佑,也许是百姓的苦难和诚心感动了天帝,果真便有成群的蟾蜍跳入田间消灭了害虫。从此百姓为了感谢它们的义举,把蟾蜍敬作神“蟾”,希望能永保当地村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后来一个“地方鬼” (又称吊死鬼)来攻击“蟾”,就出现一位“鸡毛衣人”来“护蟾”,“护蟾”的故事由此而生。这个故事一方面反映了人与自然的亲密关系,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正义战胜邪恶的美好理想。

近年来,由于受经济大潮以及文化多元化的影响,年轻一代不愿也无心参与这类民间艺术活动,“护蟾”这一流传数百年的民间艺术形式近乎失传。在走访中,许多老艺人显得非常焦急而又无奈。这些老艺人年龄均在70岁左右,因此,继承和保护这一民间文化遗产已成为当务之急。

20104月,“护蟾”被驻马店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缉自市政协文史委《天中记忆·文化卷》)

 

责任编辑:wtt

(原标题:驻马店网)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 点赞

  • 高兴

  • 羡慕

  • 愤怒

  • 震惊

  • 难过

  • 流泪

  • 无奈

  • 枪稿

  • 标题党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