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信谣不传谣 讲文明树新风 网络安全
首页 文化 历史 遗迹

牌坊刘村力挺“孝”文化

2014-11-12 15:16 来源:驻马店网 责任编辑:ldm
发送短信 zmdsjb 10658300 即可订阅《驻马店手机报》,每天1毛钱,无GPRS流量费。

摘要: 牌坊刘村的贞节牌坊于2005年被列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宇宙奇妙又浩瀚,万物生灵人主揽;人来世上莫忘本,父母恩德重如山;十月怀胎娘遭难,生儿如过鬼门关&hell

\"luf1409284.jpg" 

牌坊刘村的贞节牌坊于2005年被列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宇宙奇妙又浩瀚,万物生灵人主揽;人来世上莫忘本,父母恩德重如山;十月怀胎娘遭难,生儿如过鬼门关……养育之恩功德重,割肉舍命难报还;你孝父母儿孝你,老天绝不亏待咱;真心实意孝双亲,万事如意常平安!”这是一首流传于上蔡县东岸乡中小学的《崇孝歌》。

 

□晚报记者      景中原  / 

 

《崇孝歌》的作者

 

这首朗朗上口的《崇孝歌》,共504字。它来自上蔡县东岸乡牌坊刘村英杰民办小学,歌词作者名叫刘太平,原任牌坊刘村小学校长。10年前,刘太平创作了这首《崇孝歌》,并在其创办的英杰小学推广传唱。去年春天,他与东岸民间文化研究会会长王泮明联合,把此歌自费印了1万份,派人在集镇和庙会上散发。二人又驱车前往全乡26所中小学校,把此歌分送到各中小学师生手中。

一个长期处在基层的普通教育工作者,为何要创作这首《崇孝歌》呢?

带着这个疑问,记者95专程深入东岸乡英杰民办小学采访了刘太平。只见他身着灰色衬衣,性格温和,谈吐文雅。

“《崇孝歌》以我们村的一座节孝牌坊所反映的孝道故事为创作蓝本。故事的主人公曾得到嘉庆皇帝的褒奖。”正说着,放学铃响了,看到同学们排着队唱着该歌走出校门,刘太平一脸兴奋地说:“对英杰学校的孩子,我们注重的是品德教育和养成教育。”

刘太平自幼生活在牌坊刘村。他所创办的英杰小学,就在村子的正中央。在和刘太平交谈中,他像诉说自己的家事一样,向记者聊了许多牌坊刘的故事。

 

孝心感动嘉庆皇帝

 

据刘太平介绍,牌坊刘原名叫小刘庄,后因嘉庆皇帝赐建苏氏节孝牌坊而得名。

乾隆年间,村里有个叫刘自然的村民,娶了16岁的苏氏为妻。在苏氏22岁那年,刘自然暴病身亡,撇下其久病卧床的父亲、其妻苏氏和一个不满6岁的儿子。

为了支撑这个家,年轻的苏氏白天替人干活,晚上还要在油灯下纺花织布,督促儿子温习功课。她拼命挣钱,给公爹看病拿药,供孩子上学。炎热夏季,她给公爹扇扇子驱蚊虫;冬天,她总是先将公爹的被窝暖热后,再回到自己的床上睡。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她给公爹熬药做饭、端屎倒尿,毫无怨言,直到公爹去世。

在苏氏的孝心感召下,她的儿子刘庆三发奋努力考取了功名,在朝中做了官。苏氏恪尽孝道善待老人、教子有方的事迹在当地广为流传。

苏氏去世后,当时上蔡县的县令为苏氏颁了匾,并把她的节孝事迹写成奏章上报朝廷。

嘉庆皇帝接到奏章甚为感动,命令户部用上等石料精心打造了这座节孝牌坊。此后,她所在的小刘庄便更名为牌坊刘。

牌坊始建于清嘉庆十二年(1807年)冬,2005年被列入河南省第五批“文物保护单位”。这也是上蔡境内唯一的“省保护古建筑”。

苏氏的事迹,被省戏剧家协会会员陈玉德编成了6场古装剧《孝感龙心》。市文化局局长对该剧给予很高的评价。现该剧已被驻马店市戏剧研究所审定为省戏剧大赛参赛剧目。上蔡豫剧团即将排演该剧

牌坊坐北朝南位于村子的正中央,东西长5.12,南北宽1.75,高5.2,三门四柱;中间两尊方柱楷书一副对联:“妇德代夫功德孝逾金石,母仪兼父教节凛冰霜。” 两边两柱雕刻有“双天官把门”图案,高雅威严,栩栩如生。

牌坊中间是浮雕“丹凤朝阳”和“二龙戏珠”,其刀法自然纯熟。最上方是一长方形石龛,嘉庆皇帝御赐的汉白玉圣旨镶嵌在上面。

牌坊的背面,也有一副对联:上联是“廿二七三天地志”,下联是“双八孤六圣贤心”,巧妙地概括了苏氏艰难困苦、顽强打拼的一生。

如此珍贵的文物古迹,十年浩劫期间遭到破坏。精美的石件被抛到河沟里,汉白玉圣旨被倒卖。

每提及此事,牌坊刘村人无不感到惋惜和痛心。

 

拯救文物  尽心竭力

 

“看到弥足珍贵的文物残缺不全,我心里很难过。如果牌坊不能修复,我觉得愧对后人。”自小生活在这里的老校长、市级优秀教师,现为县炎黄文化研究会理事的刘太平,对记者说。

刘太平说,为还文物原貌,多年来,他和牌坊刘村人一直在努力。

20093月,他召集刘新国、刘长命、刘存、刘闹等人拿着铁锨、拉着架子车到沟里、河里找。8天时间,他们跑遍了牌坊刘、张庄、柴庄、小苏庄等附近四五个自然村,共找到了26块原牌坊上的石块,为牌坊的重修奠定了基础。

20101月, 刘太平带头捐款2000元。他又动员两个儿子各捐500元钱。在他的宣传和主持下,牌坊刘村掀起了拯救文物、重修“苏氏节孝坊”的行动。

在新疆以承包土地为业的刘东一人捐款3万元,原驻马店市政府秘书刘学林 、南京国家硬币厂厂长刘廷贵等有识之士也踊跃出资。五保老人刘存把自己从牙缝里挤出来的500元钱拿了出来。半年多的时间,大家共捐了10万多元钱。

不少人曾说:“办啥事凑钱,也没有咱这次修牌坊交得齐。”可见孝在人们心目中的位置。

2010916,中秋节刚过去没几天,当装运牌坊构件的大货车冒雨来到村南的公路上时,牌坊刘村上至七旬老人,下至幼小的孩子, 像过年一样高兴,不约而同地来到公路上,开始装运石件。

石件小的上百斤,大的数吨重。雨哗哗下着,路面湿滑,有人不慎滑倒了,站起来继续干,雨水汗水交织在一起,村民们却没有一个退缩的。

从公路到牌坊沿途200多米的路上,车来车往,人头攒动。笑声、号子声、机器的隆隆声汇成了一首美妙的交响曲。大家冒雨忙碌了大半天,直到把牌坊石件全部装运完毕。

施工开始了,在技术工人的指挥下,大家竞相参加义务劳动。

年轻人刘新士刚做了手术3天,忍着痛干。村民刘友的机动三轮车运石件时坏了,几百元的修理费他自掏腰包……这也是中国孝文化的魅力所在。

经过6天的紧张施工,具有200多年历史、被人为破坏42年的节孝牌坊终于焕发异彩、尊威再现。

驻马店市政府秘书张宏宗,不但捐款500元,还为功德碑撰写了碑文。

牌坊重修后,包括美联社记者在内的诸多媒体和参观者络绎不绝,牌坊刘村也因此出了名。

 

节孝牌坊的作用与影响

 

牌坊刘自然村现有124763 口人。“牌坊刘村人为拥有这座节孝牌坊而感到自豪。”刘太平对记者说,朴实善良的牌坊刘人不论男女老少,都将苏氏作为尊老爱幼的榜样。淳朴厚道、和谐和睦的民风由此而形成。

村民刘长顺与爱人刘艳霞,床前床后精心侍候因患脑血栓卧病在床的母亲6年,没有半句怨言,直到老人去世。

本村的刘天顺弟兄5人,争着赡养拉扯他们长大成人的父亲;刘启云兄弟二人,对父母百般孝顺,对小叔争着赡养……有人说,现在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了,传统文化的精髓越来越被人淡化 了。但在牌坊刘村,孝为先的传统文化不但没有被冷落,而且越来越受到尊崇。

孝与爱是中国的传统美德,也是社会所需要的。

 

责任编辑:ldm

(原标题:驻马店网)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 点赞

  • 高兴

  • 羡慕

  • 愤怒

  • 震惊

  • 难过

  • 流泪

  • 无奈

  • 枪稿

  • 标题党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