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信谣不传谣 讲文明树新风 网络安全
首页 卫计·健康 医界快讯

广州中山大学“以蚊治蚊”新技术有望控制登革热

2014-11-07 18:18 来源:中国新闻网 责任编辑:yss
发送短信 zmdsjb 10658300 即可订阅《驻马店手机报》,每天1毛钱,无GPRS流量费。

摘要:  中新社广州11月6日电 (许青青 蔡珊珊)广州中山大学6日在广州举行“共生菌沃尔巴克体技术控制登革新闻发布会”,由该校奚志勇教授首创的显微胚胎注射沃尔巴克

  中新社广州11月6日电 (许青青 蔡珊珊)广州中山大学6日在广州举行“共生菌沃尔巴克体技术控制登革新闻发布会”,由该校奚志勇教授首创的显微胚胎注射沃尔巴克氏菌控制蚊媒的技术取得突破性的研究进展,该项研究计划于2015年春季在广州现场释放携带沃尔巴克氏雄蚊,广东登革热疫情有望获得控制。

  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疾病,经伊蚊传播的一种急性传染病。2014年,广东登革热流行情况严峻,病例数已超过历史病例数的总和。在登革热防控中,由于缺乏特效抗登革病毒药物,以及无有效的疫苗,目前预防登革热的手段仍以控制传播媒介白纹伊蚊为主。

  而沃尔巴克菌(Wolbachia)是世界上分布最为广泛的共生菌,常见于节肢动物门和部分线虫体内,影响所寄生动物的生殖和发育。2009年开始,科学家发现沃尔巴克氏菌可以阻止登革热病毒在蚊子体内复制增殖。此前,全球科研人员希望用沃尔巴克氏菌来控制疟疾,但一直未能成功,其中难度最大的是要识别出合适的沃尔巴克体菌种,然后将其注入蚊虫的胚胎中,使感染的细菌传给蚊虫后代。

  中山大学——密歇根州立大学热带病虫媒控制联合研究中心主任奚志勇介绍,如今他们利用显微胚胎注射技术,在果蝇、伊蚊和库蚊体内提取沃尔巴克氏体,并成功将其导入到登革热媒介白蚊伊蚊体内,使其与蚊虫形成稳定的共生关系。携带沃尔巴克氏体的雄蚊与自然界非携带沃尔巴克氏体雌蚊交配所产的卵不能发育。通过大量释放携带沃尔巴克氏体的雄蚊,可以使蚊子种群数量降低至不足以引起登革热流行。

  据悉,目前中山大学沃尔巴克氏体控制蚊媒的研究项目已通过中国国内权威专家组的生物安全评估,获得中国农业部的现场测试许可证。中山大学、广州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正联合开展实地释放研究,预计2015年将在广州南沙区现场释放携带沃尔巴克氏雄蚊。

责任编辑:yss

(原标题:中国新闻网)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 点赞

  • 高兴

  • 羡慕

  • 愤怒

  • 震惊

  • 难过

  • 流泪

  • 无奈

  • 枪稿

  • 标题党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