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控专家详解埃博拉出血热疫情:可防可控不可怕
摘要: 在西非地区愈演愈烈的埃博拉出血热疫情已致近5000人死亡,引起全球越来越多的关注。埃博拉到底是什么?是否会对我国产生影响?民众该如何防护?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
在西非地区愈演愈烈的埃博拉出血热疫情已致近5000人死亡,引起全球越来越多的关注。埃博拉到底是什么?是否会对我国产生影响?民众该如何防护?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家认为,埃博拉病毒虽然致死率较高,但可防可控,不必恐慌。
中国疾控中心卫生应急中心研究员张彦平介绍,埃博拉出血热是一种由埃博拉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其临床特点通常是经过2天~21天的潜伏期后,突然发病。这种病毒在发病早期症状不典型,容易与普通感冒、伤寒、疟疾等疾病混淆,导致很难被诊断出来。发病5天~7天后病情发展迅速,出现严重出血,伴有剧烈腹泻、呕吐和皮肤淤斑。本次埃博拉疫情是西非历史上最严重的一次埃博拉暴发疫情,导致疫情的病毒是5种型别中病死率最高的扎伊尔型。
“非洲以及全球范围内,尚未发现中国人感染埃博拉病毒。”正在西非进行医疗援助的中国疾控中心副主任高福表示,埃博拉病毒一般在公共卫生体系健全的国家和地区不具备大规模暴发的条件,但在缺医少药、传染病综合防控能力相对较差的非洲,疫情得以蔓延,“所以千万不要把埃博拉病毒妖魔化”。
10月20日,世界卫生组织正式宣布,在经过42天的观察后,非洲第一人口大国尼日利亚正式摆脱埃博拉疫情,此前塞内加尔已被宣布“无埃”。“这也表明,埃博拉是可防可控的。”高福说。
对于埃博拉是否会进入中国,民众又该如何防护等问题,专家表示,自SARS暴发后,我国已建立起一整套公共卫生防控体系,经历禽流感和甲流等重大传染病防控考验,该体系不断完善和发展,并建立了行之有效的联防联控机制,应对新发再发传染病暴发流行的能力大大提高。针对此次埃博拉疫情,国家卫生计生委、中国疾控中心、中国科学院多次部署疫情防控相关技术应对准备工作,从检验检疫到可能的治疗方案、从监测预警到生物安全都有相应的措施,“保证一旦出现疑似病例,有成套的应急方案可以应对”。
专家同时强调,我国已加强口岸检疫,重点是对疫区来的人员跟踪和观察;强化了对留观和疑似病例的监测、排查和管理,对来自疫区的可疑病人,一旦怀疑感染埃博拉,将严格进行跟踪和留观。因此,即使埃博拉进入中国,也不会引起大范围的扩散和传播。
中国疾控中心副主任梁晓峰特别提醒,为了做到埃博拉出血热病例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严防疫情输入,我国在防控方案中除了明确疑似病例、确诊病例的诊断,还制定了留观病例的概念。21天内有疫区旅游史,且体温超过37.3摄氏度的人员,可被诊断为埃博拉出血热留观病例,需要转运至定点医疗机构观察,这比其他国家的防控方案更加严格。
“留观病例不等于疑似病例,更不是确诊病例。”梁晓峰说,我国已对120多例留观病例进行检测,均已排除埃博拉病毒感染。
专家同时提醒,埃博拉病毒主要是通过接触病人的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或者被污染的物品等传播,因此要养成勤洗手的好习惯,遇到可能有危险的病人或物品,要保持距离,不直接接触,做好防护。人们若去过已知存在埃博拉病毒的地区,或与已知或疑似携带埃博拉病毒的人员接触过,当出现症状时,应立即就医。当怀疑病人患有该病时,应当立即向最近的卫生机构报告。及时就医对提高患者的生存率至关重要。
责任编辑:yss
(原标题:健康报)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