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平县大铜器
摘要:西平县大铜器是流传于西平民间的一种风格独特的闹年打击乐,主要乐器有大铙、大镲(又称钹)、大鼓等。特点是音色铿锵、粗犷豪放,演奏时配以造型舞蹈。传统技巧及绝活有传
西平县大铜器是流传于西平民间的一种风格独特的闹年打击乐,主要乐器有大铙、大镲(又称钹)、大鼓等。特点是音色铿锵、粗犷豪放,演奏时配以造型舞蹈。传统技巧及绝活有传、撂、翻铙镲、对击和闷击等。其主要用于闹年、拜年、贺寿、镇宅、祭祀、祈福,以及为民间舞蹈表演时的伴奏等。每个表演班队15人~60人不等,传承曲牌有149首,每班队常用曲牌50多首。
西平县大铜器属隋唐燕乐遗音,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隋书·音乐志下》、《通典》、《旧唐书》等均有记载。西平清《康熙志·风俗篇》、民国《西平县志·风俗篇》都对西平县大铜器演奏活动有所表述。
西平县大铜器传承久远,风格独特。其研究涉及音乐史、乐器史、民族迁徙史、中外文化交流史等。同时对研究民俗学、社会学、民间舞蹈等都有较珍贵的参考价值。其曲牌中有佛教文化、中华民族的图腾以及劝善、助人、恩爱、励志等内容,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自强不息精神的艺术反映,是传统文化的活化石。
大铜器节奏明快,结构严谨,曲牌众多,技巧多变,指挥语言丰富、独特,音乐形象生动,富于表演性和观赏性。是烘托场景、张扬气氛不可多得的民族民间传统打击乐。在农村,凡大铜器表演活动好的地方,人们的生活相对充实,乐观向上,赌博斗殴现象少,邻里关系融洽,社会和谐,已成为当地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文化载体。
2007年2月,西平县大铜器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河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08年6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西平县大铜器主要分布于县城以西的乡村,也传播到与之接壤的遂平县、舞钢市、郾城县及漯河市等。
2010年6月,芦庙乡高槐树村刘青云被河南省文化厅公布为代表性传承人。 (邹冬梅 辑)
责任编辑:xmx
(原标题:驻马店网)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