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薯大王”叶启营 欲打造“红薯联合国”
摘要: □晚报记者 王建成 刘永奇 正阳县“梅营”系列红薯由于品种优良,加上营养价值高,目前已在全国建立2个万亩示范基地,100个千亩示范基地,拥有4000多个科技示范户,种植面积达800多万亩。比普通
□晚报记者 王建成 刘永奇
正阳县“梅营”系列红薯由于品种优良,加上营养价值高,目前已在全国建立2个万亩示范基地,100个千亩示范基地,拥有4000多个科技示范户,种植面积达800多万亩。比普通红薯每年增收24亿多元。这是正阳县真阳镇“红薯大王”叶启营14年培育红薯的成果。
目前,“梅营”系列红薯已走出国门,在泰国、越南和缅甸等国生根发芽。叶启营正琢磨打造他的“红薯联合国”。
由“土老帽”到“红薯大王”
在正阳县真阳镇乐堂村,提起“红薯大王”叶启营无人不晓。说起他14年精心培育的“梅营”系列红薯,乐堂村民伸出大拇指说:“别看人家是典型的‘土老帽’,可人家会琢磨,研究出的‘梅营’系列红薯不仅红遍中国,连外国人也喜欢!”
叶启营是正阳县真阳镇乐堂村人,别看他貌不惊人,在全国红薯新品种研究方面,却是个响当当的人物。
据42岁的叶启营介绍,由于家里穷,他于1982年放弃高考机会,回家务农。“这期间我经过商,跑过运输,但都以失败告终。”叶启营说,最惨的经历要数1992年,那年他为了帮当地160多户村民签订种植推广包销合同。但由于天旱,产量低,加之红薯品质不好,最后赔了18万元。
1993年冬天,叶启营到县电视台办事,看到电视台门口有人在卖烤红薯,等他出来后竟发现一筐红薯已经卖完了。“当时我突发奇想,萌发了搞红薯良种繁育的念头。”叶启营说,回家后他凑了380元钱,从许昌市引进了“红心王”红薯新品种。没想到,当年种植的10多亩红薯喜获丰收,除去成本赚了5万多元。
尝到甜头的叶启营次年又将目光锁定在产量更高的红薯新品种上。1994年,叶启营大胆尝试用“868”变异株品种作母本,用“万斤白”变异株品种作父本,进行红薯杂交栽培试验。他说,在引进红薯新品种的前两年,由于收获季节多雨,红薯烂在地里。加之栽培知识的匮乏,往往赚钱。
叶启营说,他从1993年开始攻关红薯育种科研项目,经过5年的不懈努力,于1998年经杂交组合培育出一个性状表现较好、被专家誉为食用型和加工型最理想的红薯新品种“梅营1号”。“梅营1号”红薯经大田示范,一般亩产在3500~7500公斤,最高突破1万公斤。当年,在驻马店举行的全国东西合作洽谈会上,叶启营与客商签订了5万多株种苗合同。
1998年秋,在北京大型新技术、新成果专利洽谈会上,被评为中国最新专利与实用技术成果奖,叶启营也被誉为全国“红薯制种土专家”。
令他激动的是,“梅营1号”红薯在1999~2000年河南省科技成果交易会上分别荣获金奖,并以单株93.5公斤的重量,荣获“全国红薯之王”的殊荣。“梅营1号”以高产、高淀粉、高糖分,被评为全国“红薯之王”,叶启营也获得了新技术成果奖。
除此之外,“梅营1号”还获得河南省科技成果金奖,注册了“梅营牌”商标,并连续11年参展全国东西合作会。
打造“红薯世博园”
“我投资25万元用于扩大建设和承包了80亩土地,把种植面积扩大到100亩,其中每年育种苗50亩,向社会提供种苗最少200万棵,仅红薯苗一项,年收入就达10万元以上。2000年我创办了‘梅营’新优良种研究繁育示范中心,经省科委审核定为河南省科技良种扶贫推广基地。基地拥有专业技术人员9名,聘请6名红薯专家。”
叶启营说,2005年10月,他投资25万元把“梅营1号”红薯种植面积扩大到100亩,其中每年育种苗面积50亩。
近年来,“梅营”牌红薯已推广到山东、湖北、江西等10多个省200多个县市,免费赠送农民的红薯种苗累计有500多万棵,价值30多万元,带富了全国100多个县的500多名贫困农民。为解决边远老区群众缺种薯的难题,他投资16万元建起三座容量20万公斤的保鲜库,年贮藏薯块500万公斤以上。
2006年,叶启营开通了科普信息网站,利用网络推广“梅营”牌红薯,每年靠网上销售红薯苗达10万元。到目前,共建立“梅营1号”系列红薯示范基地180多个,推广面积800万亩。
叶启营还与中国农业大学、河南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校建立了长期的技术合作关系,聘请全国著名农业专家肖利贞等6人为科技顾问,成功地繁育出“梅营”牌红薯8个品种,还示范推广黑色薯1号至8号等50多种世界珍稀红薯品种。
“梅营”红薯供不应求
“今天真热闹,来俺村的客商突然多了起来,不用问,都是来订购叶启营的红薯的。”11月21日上午,记者来到正阳县真阳镇乐堂村叶启营家,他家大门口两侧各盖起了两间东西宽15米、南北长30多米的红薯大棚。叶启营说,大棚里存有100万公斤“梅营”系列红薯,全是从村民那里收来的新红薯。
来自湖北省当阳县的商户贾连璋顾不上旅途劳累,就从县城乘车来到梅营新优良种研究繁育示范中心,原打算向叶启营订购40万公斤库存“梅营”系列红薯,但被告知,由于订购数量供不应求,看在常年合作的份上,只能给他20万公斤红薯订单。
令他更想不到的是,由于销量大增,库存的100万公斤“梅营”系列红薯已经被全国各地的客户订购完毕。“哎,要是早点儿来订货就好了!”兴冲冲而来的贾连璋急得挠着头皮说。与他一样失望的还有山西客户张尚平,原打算订购30万公斤红薯,但只订到了20万公斤。
“现在国内以及东南亚一些国家的农户只认叶启营的‘梅营’系列红薯品牌。”陪同记者来的正阳县真阳镇党委副书记张新和乐呵呵地说。
张新和说,叶启营和他的“梅营”系列红薯之所以有今天骄人的成绩,完全是靠实力占领国内市场。他说,经过叶启营这几年的科技创新,红薯由一株“单胎”转向一株“多胎”,最多的一株结出47块大小不一的红薯,重约43公斤,产量也年年翻番。
现在国内除了新疆、内蒙古等少数地方不适宜种植“梅营”系列红薯外,国内大部分省市的农户都知道正阳有个名叫叶启营的“红薯大王”。目前“梅营”系列红薯在全国各地总种植面积达到800多万亩。加上东南亚的泰国、越南、新加坡等国大面积推广,“梅营”系列红薯预计比其他红薯增值24亿多元。
建起“农家书屋”
据了解,叶启营在1992年参加正阳县农广校的农技推广专业学习时与同班的吴喜梅结为“科技鸳鸯”。结婚时喜梅没有购置高档嫁妆,而是买来360多册科技图书作为自己的“嫁妆”。
小两口儿除了自己钻研科技知识外,还向乡亲们出借这些图书资料。
这几年,靠“梅营” 科技系列产品红火起来的小两口儿又订阅了《人民日报》、《农民日报》、《农民科技培训》、《农家顾问》等30多种科技刊物,投资25万元建起了“农家书屋”,每天免费供村民阅读。
红薯让村民生活红火
今年春、夏两季,叶启营无偿为附近1000户群众提供3000多亩的红薯种苗,免费进行技术指导和培训,并鼓励村民放下思想包袱,大面积种植“梅营”系列产品红薯。为解除村民的后顾之忧,他还上门与村民签订回收合同,提高了村民种植红薯的积极性。
记者了解到,在真阳镇乐堂、叶园、骆塘、段庄等10多个村,红薯种植面积超过50亩的村民不在少数。在段庄村,今年一下子引种了50亩“梅营7号”夏季红薯的村民王胜利说:“当年老叶上门劝我大面积种植他的红薯新品种时,我很犹豫,后来经不住诱惑种了50亩夏季红薯,没想到喜获丰收。”王胜利说,他和家人刚将红薯刨出来,叶启营就上门照单全收,按每亩3500公斤的产量,共收获17.5万公斤夏季红薯,共盈利11.7万多元。
目前,真阳镇10多个村的夏季红薯喜获丰收,亩产均在3500公斤以上,叶启营按合同全部回收。外地客商争相前来签订明年的购销合同,经济效益十分可观。
看到这种情况后,一些尝到甜头的村民以及观望的村民跃跃欲试,还未等到季节来临,纷纷找上门与叶启营签订明年春夏两季的红薯种植合同。截至目前,叶启营已经与1000多户村民签订了明年4000多亩的红薯种植回收合同。
打造他的“红薯联合国”
眼下,叶启营正雄心勃勃,欲打造他的“红薯联合国”。叶启营介绍,他的“红薯联合国”里生长着来自美国、泰国、越南等7个国家和地区的33种珍稀红薯。
据了解,目前叶启营的“红薯联合国”共有33个成员,共同的优点是产量高、单株重。“这些红薯大部分品种可以在我国南方一年四季皆可种植,经济效益十分可观。”叶启营说,这些红薯的味道、形状、颜色也都别具一格。
“我要将‘梅营’系列推广到更多的国家,让世界人民都吃上咱驻马店人培育出来的的红薯!”叶启营信心十足。
责任编辑:wind
(原标题:驻马店新闻网)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