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沟"牧羊人"羊城美名扬
摘要: 日送山羊八千只 四棵树村“发羊财”竹沟"牧羊人"羊城美名扬本报讯 (记者 胡殿文 李丹丹 张爱玲 通讯员 李 璞)到北方买羊—在山坳里保养—送广州出售,确山县竹沟镇四棵树村往广州日输送
日送山羊八千只 四棵树村“发羊财”
竹沟"牧羊人"羊城美名扬
本报讯 (记者 胡殿文 李丹丹 张爱玲 通讯员 李 璞)到北方买羊—在山坳里保养—送广州出售,确山县竹沟镇四棵树村往广州日输送山羊8000只,“包圆”了广州人吃的山羊肉。
“亚运会开幕才几天,广州就来了7拨记者,都是来访羊的。”昨日上午,笔者来到四棵树村,只见满山遍野跑的都是羊,临路的大羊圈里也圈满了羊。村支书宋瑞民乐呵呵地说:“在广州,吃羊肉的几乎都知道‘四棵树’!”
广州市统计局的调查表明:自2004年以来,每年的10月至次年的5月,河南省确山县四棵树村每天给广州包送山羊8000只。
“俺‘四棵树’是靠诚信占领了广州羊肉供应市场。”宋瑞民说,“四棵树”是从1992年开始贩羊的。当时,全国各地的羊贩子都去广州卖羊,“四棵树”的羊因不喂含化学添加剂的饲料,膘肥味美,时间长了,买家点名要“四棵树”的羊肉,其他地方的羊肉因在广州市场上越来越滞销,相继退出了广州市场。到2004年,只剩下“四棵树”一家给广州供应鲜活山羊了。
在四棵树村,几乎见不到青年男子。“都去北方买羊去了。”在村口,村民宋付民见笔者采访停下轿车说。像他这样在家乡建羊圈,把买来的羊进行保养,然后再运往广州销售的“牧羊人”有16户。这16户农民定了一个“铁规矩”:每天给广州送去16车羊,每车500只,一只不多,一只不少。村民宋付民说,300多名外出买羊的村民均入了他们16户保养羊的“股”,每年一个人能分到十几万元的红利。
在四棵树村,每人每年至少从羊身上净赚上万元。羊群在“四棵树”歇脚,全国各大羊绒衫生产厂家很快“追”来,住在“四棵树”等着收羊绒。“一只羊身上能梳下来1斤左右的羊绒,一斤羊绒不出村儿卖150元左右。”村民邓书印说。他有两个保养羊圈,仅梳羊绒一项就给帮工的村民每年发工钱50多万元。
“贩羊富了全村,家家农机、高档电器齐全,光村里就有小轿车39辆。”村支书宋瑞民说。如今,四棵树村16户资产近千万的贩羊大户在村头山坳里建起了大规模羊圈。“羊从北方买来,在这儿都要进行科学保养。”邓书印说,“羊在这儿卸车后,先体检,后防疫,每天咋喂,
“教授是镇里从河南农大请来的。”竹沟镇党委办公室主任宋俊杰介绍,“几位教授指导各保养场青储秸秆,按比例搀兑野果和玉米喂羊。”
“‘四棵树’的村民靠贩羊致了富,他们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呵护‘四棵树’这一名牌和声誉。”镇党委书记张保红说。
特色产业的好模式
李丹丹
一个偏僻的小山村,每天却向广州输送8000只山羊;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地方,却树立起一个响亮的品牌,占领了大都市的市场。
去新疆、内蒙古等地精选优质山羊,利用村里的绿色生态环境科学饲养,然后再卖到广州。从传统的家庭散养到规模化、科学化饲养和保养,从个体自担风险到分工合作、入股分红,从单纯卖羊发展到附带出售羊绒,从自家自户小范围饲养到整合本地优质资源做“转口贸易”,四棵树村摸索出这样一条提升农业附加值的致富路,这就是“四棵树模式”。
如何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抗风险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四棵树”人靠实践寻找答案。“四棵树模式”是发展特色农业经济、品牌经营,提升农产品附加值的成功尝试,也是一次传统农业经济转型升级为农业产业化的有益探索。我们有理由相信,四棵树村的成功经验,一定会辐射带动更多的“四棵树”脱颖而出,也一定会有更多的特色产业带动农民增收。
责任编辑:wind
(原标题:驻马店新闻网)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