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县区 确山县

竹沟“绿色三宝”

2014-06-23 14:38 来源:驻马店新闻网 wind
发送短信 zmdsjb 10658300 即可订阅《驻马店手机报》,每天1毛钱,无GPRS流量费。

摘要: 确山县竹沟镇的红薯甘甜、味正,让人赞口不绝;烟叶被业内人士称之为“黄金叶”;中药材成为客商的抢手货。这三大农副产品号称——竹沟“绿色三宝”记者 胡海清素以“小延

确山县竹沟镇的红薯甘甜、味正,让人赞口不绝;烟叶被业内人士称之为“黄金叶”;中药材成为客商的抢手货。这三大农副产品号称——

竹沟“绿色三宝”

记者 胡海清

素以“小延安”之称的位于确山县西部山区的竹沟镇,以其“红色基地”而闻名天下,是因为她曾经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共中央中原局和河南省委所在地,从这里走出去的3000多名军政干部和新四军二师一部、四师、五师官兵奋战在黄淮大平原上,战功卓著,威震敌胆,成为我国8年抗战史上的中坚力量。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在这里修建了竹沟革命纪念馆和竹沟革命烈士陵园,以供人们瞻仰革命前辈、缅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成为神州大地有名的革命传统教育基地之一,是青少年学生和广大游客经常光顾的红色旅游之地。

竹沟除有她的红色珍宝外,还有她依据自然资源和传统优势而形成的“绿色三宝”,即红薯、烟叶和中药材。说其为“绿色三宝”,一是因为它们的叶子均为青绿色,具备所有天然植物的特性;二是没有污染,不使用剧毒农药,远离工业废水、废气、废渣源地,使用传统的耕作种植方式。所以,对竹沟的“绿色三宝”产品,商家放心、用者放心。

竹沟的红薯甘甜、味正,让人赞口不绝

在驻马店市内,红薯的嗜好者,提起瓦岗红薯都津津乐道:甘甜、味正,口感好。谈起竹沟红薯,则知之者甚少。这里有个误区,即只知瓦岗红薯,不知竹沟地瓜。其实,确山西部的瓦岗、竹沟、石滚河3个镇同属伏牛山、桐柏山余脉,土壤成分大致相同,生产出来的农产品和山货品质相差无几,红薯也如此。每年我在市区的大华市场选购红薯时,常常会遇到这样一种尴尬局面:凭自己的经验,专挑那带有瓦灰色皮的圆蛋子红薯,自认为它就是瓦岗红薯。这时商贩往往告诉我,这种红薯不仅瓦岗产,竹沟、石滚河也产。有时,走在大街上遇到推架子车卖红薯的农民,他们会直言不讳地告诉你:“俺是竹沟某村的,这种皮为瓦灰色的红薯就是俺家地里产的,好吃着呢!干面、沙砾砾的。不信的话,你买点儿尝尝。”

竹沟镇的土地含沙量高,有人做检验测定含沙量高达40%,当地人称之为沙土地。沙土地有个特点,夏季白天吸热快,夜晚降温也快。这种昼夜温差的大变化,很利于以块茎生长为主的红薯对糖分的积累。所以竹沟的红薯要比京广铁路以东平原地区产的红薯含糖高,吃起来甘甜可口。好吃就有人买,买家多了竹沟人就能赚钱。竹沟人看准这一商机,多种红薯赚大钱的农户不在少数。

庚寅年立夏前夕,记者者随团去竹沟采风时发现,竹沟的红薯还有紫皮紫心沙瓤品种。其紫不是纯粹的紫,而是紫里透红,红里含紫,看一眼就能勾起人的食欲。餐桌上,主人特意上了一盘紫心红薯让大家品尝。我一向对红薯情有独钟,一盘红薯我一人就吃了一半,既饱了眼福,又饱了口福,甚感快哉。

今天已不再是“红薯汤,红薯馍,离了红薯不能活”的饥荒年代。现在的人吃红薯是对生活的一种调剂,是人们在吃腻了大鱼大肉之后,对传统生活习惯的一种追忆,是人们保健长寿的一种生活需求。

竹沟的烟叶被业内人士称之为“黄金叶”

烟叶是生产香烟的必需品,是香烟产业赖以生存的基础。全国有很多烟叶生产基地,我市的铜山烟叶堪称上等佳品,是全国闻名的云烟客商的抢手货源,被烟业圈内称之为“黄金叶”。竹沟位于铜山烟叶的生产区域内,尤以西部山村生产的烟叶为上乘佳品。

竹沟位于亚热带与暖温带交会处,四季分明,适宜烟叶生长,历史上人们就有种植烟叶的生产习惯。过去,人们种烟小打小闹,沟旁路边种上几棵,一是满足自家主人抽旱烟的习惯,不上街买烟省几个钱儿;二是把多余的烟叶拿到市场上销售,赚几个零花钱,打点儿酱油买点儿盐。沟旁路边不占耕地之举,得来点儿意外收获,也就心满意足。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烟叶的行情看涨,烟叶的税收比较高,种植烟叶的生产收入远远高于一般的农田。这时人们才把目光盯在种烟上。当地政府和农户的共同心愿推动了烟叶生产的健康发展。

由于竹沟人有传统的烟叶生产经验,技术过硬,烤出来的烟叶着色好、品质佳,被全国烟草行业定为全国高香烟叶开发基地。在当地政府的倡导下,广大农户纷纷加入烟叶生产行列。2009年,全镇种植烟叶7548亩,实现税收263万元,占全镇财政收入的半壁江山。亩均效益2000元以上,全镇烟叶总收益1500多万元,人均500多元,占全年人均纯收入的10%以上。

烟叶生产的普及涌现了像冯纪章、杨根才等一大批种烟能手,他们在镇政府的支持下,利用自己多年种植烟叶的经验,大面积种植烟叶,为富民强村走出了一条致富路,也让广大群众得到了实在的效益。2009年,冯纪章种烟175亩,收入35万元,杨根才种烟70亩,收入14万元,他们的收入让村民羡慕不已。冯纪章、杨根才等种烟大户很重视科学种烟,把科学种植和技术管理贯穿于烟叶生产的各个环节,他们严格按照烟叶生产技术员的要求进行操作。烟叶育苗的关键时期,他们吃住在大棚旁,有效防止了病虫害的发生,育出的烟苗苗齐、苗壮,为移栽大田奠定了坚实基础。烟叶生产期,他们根据烟叶的生长态势进行水肥管理,使烟叶长势良好。烟叶烘烤阶段,他们利用在培训班上学到的技术,采取新式烘烤技术,烤出来的烟叶质量好、等级高,受到烟叶收购商的青睐。

为做大做强烟叶这一富民强镇产业,竹沟镇出台了从烟叶育苗、田间管理、烟叶烘烤到烟叶收购等惠民政策,鼓励烟民加大种烟力度。2010年,全镇烟叶面积将突破1万亩,烟叶特产税预计逾越300万元,仅烟叶生产一项人均纯收入可增加到600元。

竹沟的中药材成为客商的抢手货

竹沟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孕育了丰富的物种资源。在繁多的生物资源中,中药材占据重要地位。在河南省入药典的730多种中药材中,竹沟镇拥有499种,约占70%,被医学界称之为中药材资源库。独特珍贵的药用资源吸引了影视界的注目,1979年,国家教育制片厂拍摄的电影《赤脚医生》就在竹沟完成的。土生土长的中药材不仅在给人们治病疗伤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也给竹沟人带来源源不断的财富。

早在1999年,确山县兴建中药材生产基地之初,本人就亲临现场采写了《确山县西三乡建成豫南最大的中药材生产基地》一文,刊登在《驻马店日报》上。当时报道3个乡共种植中药材1.5万亩,年产中药材4500吨,产值近4000万元,成为全国闻名连片种植面积较大的中药材生产基地。文章曾这样写道:在竹沟16.5万亩山地、滩涂上自然生长着数百种中药材,这里的农民历史上就有上山采集和在农田种植中药材的习惯和技术。记得当时,确山县还组织了“竹沟99全国中药材种植观摩暨业务洽谈会”,来自全国各地的几百名药材经销商,饶有兴致地参观了竹沟、瓦岗、石滚河三乡的中药材生产情况后,现货交易89吨,交易额56.8万元;签订书面合同58份,涉及药材38个品种,合同成交372吨价值1100万元;签订意向书96份,涉及药材品种56个,意向销量1086吨价值3500万元。记者当时实地采访,看到会议气氛热烈,药材商对确山县西三乡大规模多品种连片种植中药材很感兴趣、赞不绝口,纷纷表示愿与竹沟等镇合作开发中药材生产。但由于药材商摸透了确山西三乡的药材生产家底,在现货交易或合同销售时,一再压低价格,使药农收入损失不少。在那次观摩洽谈会后,确山县接受由“主动”变“被动”(即主动邀请药材商来此参观,但在销售时却处于被动地位)的教训,“竹沟99全国中药材种植观摩暨业务洽谈会”在办完首届活动后即落下帷幕,没有了下次。随之而来的是一大批农民出身又具有多年销售经验的本地药材经销商应运而生,承担起药材外销的重任。他们主动出击,抛开外地药材商,直销全国各地大型制药厂。少了中间环节,销售费用自然降低,得实惠的是药农和当地药材商人。

稳定中药材生产,保障农民的正常收入,已成为竹沟镇党委、镇政府决策者忠实实践“执政为民”理念的落脚点之一。多年来,竹沟镇的中药材种植面积一直保持在1.5万亩左右,相当于10年前确山县西三乡药材种植面积的总和。种植面积的扩大带来的是药农经济收入的增长。中药材的亩收益大致在2000~4000元之间,仅此一项竹沟镇人均收入就有1500元之多。竹沟镇已成为全国半枝莲、白花蛇舌草和夏枯草的主产区。

竹沟镇党委书记张保红说得好:“竹沟镇发展中药材生产,就是基于地力差、耕层浅这种镇情,如果单靠种粮我们永远赶不上平原地区。种粮不行,我们就种草——药草、烟草。其结果变成了当地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之一。”这真是观念一变天地宽。镇领导思维的转变,带来的是农民群众稳定的经济收益。竹沟镇农民仅药草、烟草两项的年收入一直稳定在2000元以上,占年人均纯收入的50%左右。

红薯、烟叶、中药材——竹沟的“绿色三宝”,在承接大自然精灵给竹沟人带来不菲的收入之外,也给有幸接触“绿色三宝”的人们带来一种享受和安康。但愿竹沟的“绿色三宝”给生活在这片红色热土上的人们带来越来越多的福气和财气。

责任编辑:wind

(原标题:驻马店新闻网)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 点赞

  • 高兴

  • 羡慕

  • 愤怒

  • 震惊

  • 难过

  • 流泪

  • 无奈

  • 枪稿

  • 标题党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