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泌阳县新型城镇化引领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摘要: 产城融合释放发展活力——对泌阳县新型城镇化引领发展的调查与思考市委专题调研组近年来,泌阳县积极发挥新型城镇化的引领作用,实施生态立县、特色富县、工业强县、科教兴县发展战略,坚持以城促产
产城融合释放发展活力
——对泌阳县新型城镇化引领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市委专题调研组
近年来,泌阳县积极发挥新型城镇化的引领作用,实施生态立县、特色富县、工业强县、科教兴县发展战略,坚持以城促产、以产兴城,着力增强县城的承载承接能力,初步探索出一条以新型城镇化为引领、加快“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路子,带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受到郭庚茂省长的充分肯定。
一、发展态势
泌阳县属典型的浅山丘陵区,境内山川秀美、水源充沛,有“五山一水四分田”之称。农畜产品和矿产资源丰富,泌阳花菇、夏南牛等农畜产品驰名中外,矿藏30多种。该县立足传统山区农区的实际,以新型城镇化为引领,破解经济社会发展难题,建好县城新区和产业集聚区,快速拉大城市框架,提供大批就业岗位,吸引农民进城,膨胀城区人口,为“三化”协调发展创造条件、提供空间,经济社会呈现增长较快、势头强劲的良好发展态势。在全省县域经济综合实力排序中5年提高29位。近年来,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幅均居全市前列。去年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5亿元,居全市9县第2位。县城建成区面积5年扩大一倍多,达到23.5平方公里;县城人口增加近一倍,达到20万人;城镇化率提高14个百分点。先后荣获国家卫生县城、省级文明县城、省级园林县城等称号,初步形成了生态立城、以城促产、以产兴城、产城融合、新型城镇化引领“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良好格局。
二、呈现特征
泌阳县通过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放大生态优势,为工业发展提供载体,为产业升级提供动力,为农民进城创造条件,城镇化与产业化互促共进,新型城镇化的引领作用初步显现。
1.产城融合能量剧增。泌阳县把产业集聚区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实行“三规合一”,建成工业路等7条区内主干道,在产业集聚区内建设保障性住房33.7万平方米,配套了职工服务中心、超市、医院、学校等公共服务设施,住房、路水电气等基础设施建设与县城融为一体,实现了互通互联、无缝对接。目前产业集聚区已建成7平方公里,入住巨龙科技、懿丰油脂、恒都食品等81家企业,累计完成项目建设资金119亿元,形成了农产品加工业和轻工制造业两大主导产业。工业经济实现了从无到有、由弱到强的转变,初步形成以产业集聚区为龙头,以春水、象河石材区,马谷田铁矿开采区为龙身的三大工业板块。2011年,产业集聚区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6.7亿元,利税8.6亿元,被授予省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模范试点集聚区,在黄淮四市产业集聚区评比中位居第2名。
2.县城规模加速扩张。几年来,该县充分发挥优势,采取多种融资渠道筹措大量资金,有效破解土地、资金两大瓶颈,快速推进了县城新区和产业集聚区建设步伐。5年来先后投入30多亿元,贯通北环一路等4条环城公路,实施了泌水河、梁河等大桥工程建设,修建车站路等23条城区道路,形成了城区内“九横十纵”道路网络,建设泌水河带状公园等21座公园和小游园,建成泌水河三级橡胶坝和梁河上游钢坝。先后引进河南懿丰置地、浙江华厦等12家房地产公司前来投资,开发建设了懿丰盛景新城、碧水江南等30多个房地产项目。优惠的政策、先天的自然环境、宽松的发展环境、较充足的建设用地资源和资金,使城区规模迅速扩大,城市新区框架基本成型。昔日泌阳县城这座闭塞的深山小镇,如今是塔吊林立,建筑工地热火朝天,呈现一派如火如荼的景象。
3.农民进城稳步扎根。泌阳县以城市功能的完善,促进产业的集聚与发展,带动人口向城镇集中。目前产业集聚区安排近3万个就业岗位,保障性住房、职工宿舍餐厅等服务设施有效解决了员工的吃住行问题。企业生产规模的扩大和县城人口的膨胀,带动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5万多个就业岗位,吸引大量农村人口到县城经商、创业、务工。几年来改扩建高初中学校17所,新建6所中小学校和5所民办公助学校,建成年培训1万人豫南最大的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优质的教育资源,吸引大量师资力量和农村生源涌入县城就教就读,目前县城在校生7.2万人,农村生源占到40%。优美的居住环境、较为完善的社会事业,吸引大批外出务工有成人员返乡创业,大量农民为子女教育也纷纷到县城购房居住,近年来有近10万农村人口向县城转移。
4.生态宜居魅力彰显。泌阳县立足于国家级生态示范区、蓄水量4亿立方米的水资源优势,做好“水”文章,在泌水河、梁河上修建拦河坝,用“泌水倒流”等景观构成泌阳的“水之韵”;做活“山”文章,升级改造铜山、白云山、盘古山等旅游景区,修建通往景区快速通道,密切县城与景区的联系,用“铜峰积翠”等自然景观构成泌阳的“山之魂”。(上接第一版)在县城修建公园、小游园,建设“一河两岸”生态景观风光带,形成市民休闲娱乐的生态长廊。良好的生态环境,有力提升了泌阳生态宜居城的魅力,吸引了客商前来投资、吸引了农民进城居住、吸引了国内外游客来旅游观光。今日的泌阳生态美景更多,城市形象更靓,发展势头更盛,正焕发着只争朝夕、创业奋进的时代风采。
三、主要做法
泌阳县立足自身实际,积极创新方法,在以新型城镇化引领发展的实践中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促进了城市建设的较快推进和经济实力的明显提升。
1.转变观念,探索城市发展新路径。该县立足传统山区农区实际,正视长期以来是农业大县、工业小县、财政穷县,但有生态、矿产等资源禀赋优势的县情,着力以新理念、新思路、新优势推进新发展。他们突破传统农区先工业化后城镇化的思维定式,提升新型城镇化引领传统山区农区县域发展的认知和实践高度,牢固树立“建设城市就是培育产业、提升城市水平就是提升经济实力、扩张城市就是转移农民”的发展理念,把实体产业作为新型城镇化的重要内容。以新型城镇化引领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以产业集聚区支撑县城经济发展,以第三产业发展和产业集聚提供就业岗位,吸引农民向县城转移,初步形成了以产兴城、产城融合、产城互动、统筹城乡、有序转移农民进城的发展新格局,探索出传统山区农区以新型城镇化引导资源变活、引导产业集聚、引导农民进城的发展路子。
2.主动运作,有效破解发展难题。泌阳县主动运作,创新举措,重点解决城市建设中存在的用地困难、资金不足等难题。一方面,采取清查、规范、整理三管齐下,有效解决城市建设用地难题。开展房产清查,对多年沉积的房地产不规范行为集中清理,杜绝独家小院建设,引导居民进入社区,节约土地资源;规范用地行为,制定出台了《城乡规划实施细则》、《土地登记实施办法》和《房屋所有权登记实施细则》,实行规划证、土地证、房权证“三证” 网上办理审批,有效规范了土地交易和房地产开发、建设、交易行为;综合整理土地,每年通过土地开发平整项目整理土地2万亩,用于产业集聚区和城市建设。另一方面,运用“BT”模式加大融资力度,有效解决城市建设资金难题。该县积极借鉴外地经验,探索试行“BT”融资模式,融资20多亿元,对城东新区、泌水湖公园西段生态工程、梁河生态工程等4个项目进行开发建设。对做成的“熟地”进行招拍挂,先后引进十几家房地产开发公司,加快城市综合体建设。如华厦房地产公司在开发房产时,累计投入1.3亿元实施梁河生态项目治理,昔日的臭水沟变成了如今的“赛江南”。
3.产业支撑,增强城市经济实力。该县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以产业集聚区建设为抓手,促进产业做大做强。一是以统规共建实现产城无缝对接。把城市建设和产业集聚区统一规划、统一建设,产业集聚区主干道与县城道路互通互联,供排水、供电供气、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与县城融为一体,廉租房、公租房和产业集聚区建在一起,并启动入住6000人的安置社区建设。二是以专业招商做大做强主导产业。依托县城生态宜居吸引力和产业集聚区平台,大力开展专业招商、产业链招商,并注重招商选资和固定资产投资强度。培育壮大了电子、食品、鞋服加工等主导产业,其中巨龙科技由台商投资20多亿元,一期工程已建成投产,年生产网络变压器3亿个,占全国市场份额的40%。三是以品牌带动形成产业特色。依托菌、牧等资源优势,大力引进精深加工企业,拉长产业链条,做大特色产业。既放大了泌阳花菇等品牌效应,也加快了夏南牛由“第一品种”向“第一品牌”的转变。目前,恒都食品投资11亿元,正在建设夏南牛生产加工基地,年屠宰15万头、加工系列产品10万吨以上,肉制品直供麦当劳、肯德基等国际快餐知名企业。
4.完善机制,为农民进城创造条件。泌阳县委、县政府坚持生计为先、就业为本,着力完善机制,构建保障体系,积极为农民进城创造条件。一是完善就业创业保障机制。一方面通过大力发展产业促就业,如巨龙科技二期建成投产后,将新增就业人员1万多人。另一方面,依托职业培训基地优势,大力开展农民工技能培训,确保进城农民每户至少有一人能够稳定就业或创业。二是完善就学就医保障机制。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引导优秀师资力量向县城集中,以县城优质教育资源吸引大量农村生源。降低农村学生在县城入学门槛,取消择校费,落实“贫困生补助”等政策,确保城乡学生同等待遇。对参加新农合的进城农民,实行城乡就医“一卡通”,提供高效便捷服务;根据自愿原则,允许加入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确保享受平等的医疗服务。三是完善安居落户保障机制。加大商品房、职工公寓、公租房建设力度,满足进城农民的居住需求,3年新增建筑面积近300万平方米,其中64%由农村居民购买。针对城市建设中被拆迁的失地农民,出台保障措施,确保每人住房面积不少于40平方米、商业用房不少于10平方米。积极发展集体经济,使失地农民能够就业、入股、分红,不断提高收入和生活水平。
5.优化环境,着力保障推进发展。该县着力创优服务环境,全力助推新型城镇化进程。一是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规范行政审批,建立项目审批工作责任制,杜绝审批项目“多头受理”;成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投资公司和财源投融资公司,为企业提供贷款担保资金7亿多元,支持企业发展。二是营造良好的服务环境。健全完善领导干部重点项目联系制度、联席会议协调制度、项目跟踪服务制度等,对项目动态管理,每周召开现场办公会,每月通报进展情况。按照一个项目、一个领导、一套班子、一套措施、一抓到底的“五个一”模式,全程解决新上项目落地前的手续问题、建设中的协调问题和建成后的服务问题。三是营造良好的企业经营环境。集中开展企业周边治安环境治理,依法严惩扰乱企业生产经营的行为,以安定和谐的社会环境保障企业发展。
四、几点启示
泌阳县推进产城融合,以新型城镇化引领发展的探索,为传统山区农区县域谋求加快发展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1.发挥新型城镇化引领作用是加快“三化”进程的必然选择。对传统山区农区县来说,发展主要靠招商,而招商主要靠的是城市完善的功能和优良的环境。泌阳县通过推进新型城镇化,抓住了影响招商成效的主因,抓住了改变县域落后状况的推手,把新型城镇化变成了城市魅力展放的载体,变成了有力承接产业转移、产业做大做强的舞台,变成了统筹城乡发展、改善民生的举措。实践证明,突出新型城镇化引领作用,是加快“三化”进程的现实选择,是传统山区农区加快发展、摆脱落后的必由之路。
2.产业支撑是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的活力之源。深化产业支撑,是新型城镇化的内在要求。泌阳县城快速扩张、城镇化快速推进的主要原因,就是把发展集聚产业作为推进城镇化的根本和关键,加快建设进度,实现了县城建成区面积与产业集聚区的同步扩张、生产要素和农村人口向县城的同步集聚,大大提高了城镇的综合承载能力。该县通过推进产业集聚、人口集中,为新型城镇化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产业支撑,实现了城镇化与产业发展的良性互动。
3.发挥优势是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关键因素。该县在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中,不仅充分发挥现有优势的作用,而且积极增创新的优势。如不因发展破坏生态,而是全力打造山清水秀园绿、人心向往的生态宜居之城,以此吸引外商投资,积极创新促动机制,激活民间资本参与城市建设,把“踩在脚下都是钱”的城市资源变活等,增强了经济竞争力。实践表明,优势是机遇、是潜力,让优势真正转变为生产力和经济实力,需要主动运作、探索创新、及时利用,这是传统山区农区实现加快发展的重要条件和因素。
4.新型农村社区是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的突破口。泌阳县注重把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作为加快城镇化的突破口,助推了城镇化进程。实践证明,城市新区、产业集聚区、新型农村社区是新型城镇化建设有机联系的主体。以产兴城,产业集聚区的建设为城市新区的建设和发展提供扎实的产业支撑;社区为基,通过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增强集聚功能、服务功能和辐射带动能力,引导和带动农民向社区集中,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为城市和产业集聚区建设提供土地和人力资源等要素保障。
5.改善民生是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的根本目的。泌阳县把民生问题贯穿城镇化和产业集聚区建设的始终,如把土地收益的一部分主动让利于民,保障失地农民的住房和商业用房面积,大力兴办教育保障就学等,从而起到改善民生、推进建设的双赢作用。实践启示我们,一定要注重把握改善民生这个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应有之义和本质之意,切实保护好农民朋友的既得利益和长远利益,使之生计无忧、生活幸福,更多享受城市发展带来的成果。
责任编辑:wind
(原标题:驻马店新闻网)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