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科学家发现“成瘾药物戒断症状形成”新机制
摘要: 新华网上海11月30日电(孙国根、仇逸)复旦大学医学神经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郑平教授带领研究生经过3年多的研究,发现戒断成瘾药物后所产生的痛苦与激活脑内另一个脑区杏仁核多巴胺系统有关,
新华网上海11月30日电(孙国根、仇逸)复旦大学医学神经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郑平教授带领研究生经过3年多的研究,发现戒断成瘾药物后所产生的痛苦与激活脑内另一个脑区杏仁核多巴胺系统有关,提示如果对杏仁核多巴胺系统进行干预,对减少“药物成瘾者”因环境因素导致的“药物复吸”顽症有重要意义。这一成果已发表在11月30日出版的国际权威学术期刊《神经科学杂志》上。
这一研究得到了科技部“97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群体项目等方面的支持资助。据郑平介绍,药物成瘾是全球普遍存在的公共卫生问题,也是危害严重的社会问题。实践证明,药物成瘾者即使“戒毒”后,也会不顾一切地去寻求药物,一是为了享受成瘾药物所带来的“快感”,二是为了消除戒毒后难以忍受的“痛苦”。研究证明,成瘾药物产生的快感和痛苦与环境中的各种线索相互作用后,会使药物成瘾者产生“关联性记忆”,使他们一遇到“相关线索”便会激活“相关记忆”,产生觅药、用药的冲动,从而导致复吸行为发生。但药物成瘾者的快感和痛苦症状是通过何种“神经机制”与环境中的线索相“偶联”的,一直是科学家有待解决的难题。
为了寻觅解开这一难题的钥匙,郑平指导他的研究生将吗啡成瘾鼠放在两个环境不同的盒子中,然后在一个盒子中使成瘾鼠突然戒断吗啡,这时成瘾鼠会产生“痛苦”的戒断症状,并且将这一痛苦与其所处这个盒子的特殊环境“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以后将这个鼠再放到这一环境中,它就会“回想”起当初药物戒断时的痛苦,从而迅速“逃离”这一环境。但是,如果用药物干预的方法,将成瘾鼠杏仁核内的多巴胺D1受体进行抑制后,再将大鼠放入同样盒子中,它会“忘记”先前所受的痛苦,且并不“逃离”这个环境。
研究人员针对上述现象,深入研究了吗啡成瘾鼠脑内杏仁核的变化,发现吗啡使多巴胺对脑内“活性分子”谷氨酸的作用由原来的抑制逆转为兴奋,而这种兴奋是因为吗啡“动员”了杏仁核突触前部位原本“沉默”的多巴胺D1受体,使其介导的信号传导通路功能由“低迷”转为“亢进”,从而逆转了杏仁核内多巴胺对谷氨酸的作用。结果证明,吗啡成瘾鼠脑内杏仁核中多巴胺对谷氨酸作用的逆转,可能是将药物戒断后的“痛苦”症状与周围环境线索“偶联”的重要神经机制,如果对这一成瘾机制进行干预,可能成为减少药物成瘾者因环境因素导致药物复吸的新策略。
责任编辑:guanli
(原标题:新华网)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