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部发布 儿童跌倒干预指南 要求学校每月检查
摘要: 3岁以下的儿童易从童车、车座坠落;未满9岁者缺乏自控能力,易在玩耍中滑倒;10岁以上学生易因追逐打闹而致碰撞和跌倒。11日,记者从卫生部日前发布的《儿童跌倒干预技术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中获悉,跌
3岁以下的儿童易从童车、车座坠落;未满9岁者缺乏自控能力,易在玩耍中滑倒;10岁以上学生易因追逐打闹而致碰撞和跌倒。11日,记者从卫生部日前发布的《儿童跌倒干预技术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中获悉,跌倒已成为儿童伤害的主要原因。作为儿童跌倒高发场所,学校应每月检查学校房屋和场地安全,并制定学校安全监督制度和运动及娱乐活动规则。
跌倒成儿童伤害主因
卫生部表示,跌倒是造成我国儿童伤害的主要原因,处于伤害原因构成比的前三位,同时也是0~5岁和13~15岁孩子的第一伤害原因。
监测数据显示,1岁以下婴儿跌倒死亡率最高。同时,跌倒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男性远高于女性。
2005年,我国0~19岁男孩、女孩跌倒死亡率分别为1.78/10万和0.82/10万,男女比例为2.2比1。
此外,就不同年龄段儿童的跌倒特点而言,婴儿由于头部重量相对较大,易从童车、童床、车座或楼梯上坠落。
1~3岁的儿童,运动和平衡能力较差,更易从楼梯、台阶、学步车、家具或游戏器械上坠落,也容易坠入打桩孔和建筑物缝隙等成人意想不到的地方。
5~9岁的儿童,刚脱离成人照看,独自外出活动,缺乏安全与危险的体验,容易从运动器械上坠落或被别人推倒。
10岁以上在校儿童的跌倒多发生在运动娱乐时,如课间休息时与同学追逐打闹造成碰撞、跌倒,在体育课上跑步时滑倒、被撞倒,滑冰时摔倒等。
定期检查运动场地
《指南》明确指出,作为儿童跌倒的主要发生场所,为预防托幼机构和学校内发生的跌倒,主要措施应包括强化制度和规定、改善环境以及行为调整三方面的内容。其中,在排除物理危险因素中,包括室内应使用安全玻璃或将玻璃贴上防碎膜、清除运动器械下面的沥青、使运动场地表平整(填平孔洞和车辙)等。
同时,卫生部要求,学校要成立安全组织,制定学校安全监督制度,并做好伤害监测报告,指定专人收集和查看填写的伤害报表,根据伤害报告,制定全校范围的安全措施。还要强化规则,特别是为运动和娱乐活动制定规则,并每月检查学校的房屋和场地安全,主要是娱乐区,以预防和减少儿童跌倒情况的发生。
此外,学校应在课间休息和娱乐时间,增加对学生的看管,在上下楼梯处设警示牌,避免拥挤,并将学校场地安全性教育纳入学生的课程。
据新华社
责任编辑:guanli
(原标题:新华社)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