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信谣不传谣 讲文明树新风 网络安全
首页 旅游 旅游资讯

地铁“禁食”同时也要解决“进食”难题

2014-05-12 13:43 来源:北京青年报 责任编辑:zmdxw
发送短信 zmdsjb 10658300 即可订阅《驻马店手机报》,每天1毛钱,无GPRS流量费。

摘要:  葱油饼、烤串、韭菜饺子……这些在封闭空间内难免让人不悦的食物或将告别上海地铁。近日提交上海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审议的《上海市轨道交通管理条例(修订草案)》中首次将“车厢内

 葱油饼、烤串、韭菜饺子……这些在封闭空间内难免让人不悦的食物或将告别上海地铁。近日提交上海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审议的《上海市轨道交通管理条例(修订草案)》中首次将“车厢内饮食”与吸烟、随地吐痰、便溺等行为一同列入禁止行为。违反者将“由轨交企业责令改正,处警告或者50元以上500元以下罚款”。

  津津有味地啜着豆浆,气定神闲剥着茶叶蛋,大口吞着油条和包子,此景不仅地铁有,高铁、公交车上皆有之。印象最深的是前几年去武汉出差,随意坐上一辆公交车,都能看见有人或站,或坐,手端热干面吃得正香,俨然成一方特色。

  有人说“车厢内饮食”是将自己的享受建立在别人痛苦之上的自私行为,这话不是没有道理。遇上有人一边吃着重口味的食品,一边打着饱嗝,对周围人来说,绝对是一种煎熬。不过,谁都知道,车厢不管从哪个角度看都不是一个理想的吃饭场所,人多空气浊,还时有颠簸,在这里吃饭无论如何都够不上享受二字。若不是为了安抚那个亮起红灯的胃,我想没有多少人愿意在这种环境下“就餐”。

  可以说“车厢内饮食”是一件损人不利己的事情,这也是“禁食令”传出后能赢得那么多叫好声的主要原因。但是同时也要看到,车厢内禁食也有其无奈之处。常坐公共交通工具的人都知道,“车厢内饮食”的高峰期是早晨,也就是说很多人是将早点搬到了车上吃,过了这段时间,就很少见到“公交快餐族”了。

  如果再深入一些,注意观察一下我们身边的那些早餐点就会发现,很多“放心早餐”其实就是在路边摆上几个桌椅。地方小不说,食客还要忍受往来车辆释放的尾气、扬起的沙尘。这还不是条件最差的,有些早餐点连个坐的地方都没有,对于上班族来说,总不能买了早点拿到单位吃吧?那样不仅胃抗议,领导也不允许啊。所以,很多人只能买来早点,边走边吃,吃不完就带上车吃,一节节车厢也就成了流动餐厅。

  要彻底杜绝车厢内进食,单靠“禁食令”肯定不够,而是要从源头抓起,从完善市民吃早餐的软硬件入手。所谓硬件就是要给广大市民提供安全、卫生的吃早餐场所,收编马路游击队,多扶持建设一批正规的餐饮点,让人有坐下吃饭的信心和欲望。而软件就是推广早餐文化,从早餐中可以看出一个城市的底蕴。据我观察,越是历史悠久的城市,在吃的方面越讲究,早餐品种越丰富,引得人食欲大开。而在一些新兴城市,早餐除了油条就是稀饭,吃着没味,也就能起到果腹的作用而已。只有当市民将吃早餐作为一种休闲和享受,他们才会不拿早餐当快餐,不将早餐带到车厢内随意打发。如果只谈“禁食”,却忽视市民早起的“进食”难题,不仅少了人性化,效果也将大打折扣。

  于静(山东 职员)

责任编辑:zmdxw

(原标题:北京青年报)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 点赞

  • 高兴

  • 羡慕

  • 愤怒

  • 震惊

  • 难过

  • 流泪

  • 无奈

  • 枪稿

  • 标题党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