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信谣不传谣 讲文明树新风 网络安全
首页 卫计·健康 医界快讯

医闹 加剧医患关系恶化的毒瘤

2014-05-12 10:57 来源:驻马店网 责任编辑:lidong
发送短信 zmdsjb 10658300 即可订阅《驻马店手机报》,每天1毛钱,无GPRS流量费。

摘要: 记者 高君瑞 花圈、横幅堵在医院门前,严重破坏了正常的就医环境。 患者尸体通常被当作要挟医院的工具。 哭泣的亲人、惨白的横幅、悲凄的哀乐……这个让人心生无限同情的场景应该出现在殡仪

记者 君瑞

 

花圈、横幅堵在医院门前,严重破坏了正常的就医环境。

 

    患者尸体通常被当作要挟医院的工具。

    哭泣的亲人、惨白的横幅、悲凄的哀乐……这个让人心生无限同情的场景应该出现在殡仪馆,但如果这一幕出现在医院,人们就会平添几分愤怒:看啊,又有庸医把人治死,家属来喊冤了!

    在市中心医院医患关系调解处办公室,记者就看到了厚厚的一摞此类照片。上百张照片看下来,你不免会有疑惑:为何有的患者家属看起来表情很轻松,甚至有人面带微笑?为什么总有那么几个人出现在不同的纠纷事件中?……

    其实,重复出现的那么几个人,已经成为“职业家属”,业内人士叫他们“医闹”。

    市综治委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我市各大医院发生的重大的医疗纠纷事件中,大部分都有医闹组织的参与。“一个医闹组织少的有十余人,多的有上百人,大多是城市周边的无业人员。他们通过恐吓、打架、堵门、设置灵堂等非正常途径,去实现患者想要的赔偿,他们从赔偿数额中抽成。所以,即使过失不在医院,他们也教唆患者或家属向医院讨要赔偿,以达到自己的利益需求。”该工作人员说。

    有关部门的统计显示,近几年我市发生的医疗纠纷事件中,80%是因儿童死亡引起,这类纠纷多为农村男性儿童家庭,一是家庭并不富裕,不注重早期预防,孩子出现危症时才全力投入,但最后是人财两空;二是突发性外伤死亡,这类情况多因家庭成员监护不周,小儿因意外伤害死亡。10%是因老人死亡引起,这类纠纷多因儿女不孝并与医疗费用开支有关,家庭成员试图通过医疗纠纷来减少费用的企图明显。另外10%是因妇女死亡引起,这类纠纷大多为高龄、高危孕妇猝死。

    有关人士分析,我市发生的纠纷事件大体可划分为三种纠纷形式:一是医疗服务性纠纷,这类纠纷一般反映在医疗服务和医疗、护理语言上,纠纷比例占30%;二是患者单方表述性纠纷,这类纠纷是所有纠纷事件中最难缠的一种,多数都被患者家属描述为“来医院时好好的,医生一刀(一针)治死”,死者家属不愿让第三方调解,也不将医院起诉到法院,就是想通过“闹”来获取一定的费用,在整个纠纷事件中占60%。三是医疗技术性纠纷,如治疗方案存在缺陷,治疗过程、部位等存在过失,纠纷比例只占1%

    为什么“医闹”这么有市场?记者分别采访了医生、患者家属和综治部门有关人士。

    “很多患者和家属认为只有把事情闹大了,处理结果才是最满意的。医院的任何说辞,都被他们当作推卸责任。”市中心医院一位医生说,“患者对医疗结果不满意,就通过打砸医院甚至伤害医生的方式,来伸张自己认定的正义,获取自己认定的真相。他们把‘闹’当成了有效的渠道。这一点恰恰正是医闹所想利用的。”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患者家属则坦率地告诉记者:“我们不相信医生、医院和卫生主管部门,出了医疗事故,医院必定护着医生,仲裁机构也必定护着医院,不会向着我们,我们既不懂技术,又没有说理的地方,只有把事情闹大了,医院感到了舆论上的压力,才会有所顾忌,认真考虑我们的诉求。医闹对付医院有经验,又有时间,能帮我们解决问题,也不是没有好处。”

    业内人士说,有关部门和医院处理问题的方式,在客观上也成为医闹产生的温床。面对一些纠纷,家属闹一下,就给点儿补偿,小闹小给,大闹大给,不闹就不解决,而不是给出公开客观的理由。这种处理不是以公正为主导,而是以维稳为目的。如此只会给人一个“只有闹才能彻底解决问题”的假象。而通过“闹”求得的公正与真相,是以更加恶化医患关系、吞噬医患信任、牺牲医疗正常秩序和事业发展为代价的。

    看病难、看病贵的现状和紧张的医患关系也给医闹提供了可乘之机。记者了解到,在市中心医院、市中医院和解放军第159医院,不少专家一上午要看几十个病号,其中很多都是简单的病症,而真正需要专家仔细检查的危重病号往往要等很长时间。“我们就像流水线上的工人,一个病人多问几句,后面就会有很多病人着急催促,”市中医院一位王姓专家无奈地说,“危重患者排了很久的队,花了很多的钱,却没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时,就会产生怨气,并把所有的愤怒都发泄到医生身上。就像我们去饭店吃饭,等了很长时间菜才上来,结果还很难吃,我们第一时间就会把火气撒到服务员身上一样。”

    已脱离医闹生涯的市民王某给记者讲述了自己的故事:起初他是被别人拉来充当死者家属的,每天给100块钱。几次之后他琢磨出了通过医疗纠纷“来钱”的门道。于是,他每天到我市几家大医院溜达,发现有医疗纠纷的现象,就跟在后面打听情况。他经常告诉患者家属:大闹大得,小闹小得,不闹不得。“闹”常用的方法无非是家属哭闹、放鞭炮、摆花圈、点香烛、拉横幅、堵大门等,一番忙乎,他最终能得到赔偿额的三、四成。

    在医患纠纷频繁的大环境里,在潜市场的需求中,在一定利益的驱使下,医闹很快大显身手,并越来越形成规模。

    医闹阻扰正常的就医秩序,不仅给医院正常工作造成了很大干扰,也给其他病人造成了极大危害。

    2012年,一名心脏病患者死在了市里某医院,在医闹组织下,家属将其尸体停放在病房不肯移走,还把病房堵住了。当时,病房里另外一名心脏病人突发急病,由于无法出入,那名病人得不到及时医治死了,造成了真的医疗事故。

    这件事使王某在受到良心谴责的同时也感到后怕,他结束了自己的医闹生涯。“遇到医疗纠纷的时候,双方能理性对待的话,医闹就不会有生存空间。”王某说。

    “如何解决医患关系紧张的局面,这是大家一直在努力。”市第一人民医院外宣办科长邵开运说,“如果能够形成合理的就医格局,看病贵、看病难的情况就能大大缓解、医患关系也就不会那么紧张了。但是,大医院就这么几家,专家也就那么百十个,全市800多万人,很多人连小感冒都要找专家。人一多,看病怎么会不难呢?人一多,各种矛盾也就随之而来。职业医闹再从中煽风点火,医患关系就越来越恶劣。”

    市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一位工作人员说:“要铲除医闹这个毒瘤,解决医患矛盾,需要多方的共同努力。”他认为,首先要进一步改善基层医疗机构的硬件,留住基层医疗机构人才,要通过政策引导群众的就医习惯,着力构建“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就医格局,从而逐步缓解到大医院“看病难、看病贵”的情况;其次,广大医务人员在工作中不能单纯地诊病,要在诊病过程中向老百姓普及医学知识,要让病人知道病情有多重、能治疗到什么程度,使病人能理解医生,并配合医生,这对缓解医患矛盾有很大好处。

    “在医生和患者互不信任的背景下,唯一的赢家就是医闹。”业内人士说,“医闹目的就是激化矛盾,从中牟利,职能部门必须依法给予严厉打击。在医疗纠纷中,患者或家属确实需要帮助,但绝不是依靠医闹,而是通过法律援助,帮助他们了解纠纷的解决途径,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对医院来说,要把价格、服务、技术结合起来,提高各级医疗机构医疗服务水平、有效减少医疗事故,在医患之间要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真正实现医患和谐。”

责任编辑:lidong

(原标题:驻马店网)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 点赞

  • 高兴

  • 羡慕

  • 愤怒

  • 震惊

  • 难过

  • 流泪

  • 无奈

  • 枪稿

  • 标题党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