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必过度阐释奥巴马“亲自”打伞
摘要: □肖余恨 对奥巴马“亲自”打伞的照片,网友之所以愿意过度解读,只是对我们身边一些官员的习惯性做派不满,借此发泄一下情绪而已。在实际生活中,中国官员亲自打伞的多了去了。11月15日晚,奥巴马乘坐美国“
□肖余恨
对奥巴马“亲自”打伞的照片,网友之所以愿意过度解读,只是对我们身边一些官员的习惯性做派不满,借此发泄一下情绪而已。在实际生活中,中国官员亲自打伞的多了去了。
于是,关于奥巴马总统亲自打伞的各类阐释就多起来了。在网上,抨击中国一些官员官不大架子不小的各类图片,也被奥巴马总统的这个“亲自”由头串起来了。咱们身边的确有少数官员越来越不接地气,与群众的距离越来越远,难怪网友对这张打伞照片这么在意。
其实,咱们身边的情况,并不像有的网友想的那么严重,网友之所以愿意过度解读这张照片,只是对身边一些官员的习惯性做派不满,借此发泄一下情绪而已。在实际生活中,中国官员亲自打伞的多了去了,而有些别人替官员打伞的情况,往往也可能事出有因,不一定是官员非让别人给自己打伞不可,但将这样的照片串在一起,则可能会对公众产生误导。其实,光从打伞这个细节,也不一定能看出一个官员的全部作风。当然,确有部分官员并没有意识到这些细节可能会让老百姓反感。
为总统打伞正常,但总统亲自打伞也没有什么不正常的,关键是看你怎么看,关键是看你怎么想。如果需要,如果别人替他打伞有利于向外界传递某种信息,奥巴马总统肯定会“被打伞”的。美国人更讲究细节的成败,既然奥巴马给外界的是平民总统的形象,对打伞的细节,也就不必过度阐释了。
当然,面对网民表现出的心态和情绪,咱们身边一些官员也有必要多一点反思,最好不要动不动就打官腔,不要摆架子,凡事还是多“亲自”的好,尽管有时候,“亲自”被下属和过度热情的其他人给架空了,也别太得意,要知道,很可能因此你就失去了在公众面前的得分呢。
打伞只是一个小小的细节,公众都盯着,那么,你在做其他事情的时候,公众也在看着,只要你的能见度够高,你就会很透明,装不得,也马虎不得。更重要的是,当公众有权给官员打分,并且可以决定官运的时候,哪个官员还敢随便马虎,轻易地“被亲自”了呢?
责任编辑:guanli
(原标题:驻马店新闻网)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