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员家属从业情况公开的“副作用”
摘要: □潘洪其 广东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朱明国近日在省纪委会议上强调,“干部配偶子女就业情况要上报”,引起了舆论瞩目(10月14日《广州日报》)。 这当然是好事,利于对干部的监督。然而,有一种比较典型
□潘洪其
广东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朱明国近日在省纪委会议上强调,“干部配偶子女就业情况要上报”,引起了舆论瞩目(10月14日《广州日报》)。
这当然是好事,利于对干部的监督。然而,有一种比较典型的意见认为,官员家属从业情况公开弊大于利,甚至会有非常严重的副作用,理由是,“因为在现实生活中,某些人千方百计试图接近官员而往往不得其门,如果某官员的夫人在哪个单位高就、某官员的儿子在哪个地方经商等内容都向社会公开,那么,这些人就能够更加方便地接近官员的配偶、子女,在他们那里打开一个‘缺口’,通过他们向官员表达‘情意’、送礼行贿……”
有才!初一看,这种说法似乎不无道理,再想想,不对呀。首先,对那些下定决心一定要接近某个官员的人而言,找到官员家属,又是什么难事?长期以来官员的家属从业情况并未公开过,也没妨碍“有心人”把官员的妻子儿女甚至丈人泰山一一找到。而那些所谓千方百计试图接近官员而不得其门的人,大多是一些没有背景、没有关系的普通人,就算知道了某官员的夫人在哪个单位高就、某官员的儿子在哪个地方经商,他们也根本和官员的夫人、儿子搭不上话,更不用说通过后者向官员表达“情意”了。
其次,在官员家属从业情况公开之后,虽然人们能够更方便地知晓官员家属在哪儿上班、经商,但在高度发达的公众监督之下,那些别有用心之人即便接近了官员的家属,他们要想“下手”还是难上加难。有一个著名的例子:上世纪80年代,美国经济持续低迷,时任美国总统罗纳德
责任编辑:guanli
(原标题:驻马店新闻网)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