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总理的“内疚”是道严肃考题
摘要: □卢荻秋 温家宝总理于今年教师节前在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听课、看望师生时的讲话中说,“我多次看望钱学森先生,他对科技没谈什么意见,他说你们做得都很好。然后,他转过话题就说,为什么现在我们的学校总是
□卢荻秋
温家宝总理于今年教师节前在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听课、看望师生时的讲话中说,“我多次看望钱学森先生,他对科技没谈什么意见,他说你们做得都很好。然后,他转过话题就说,为什么现在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句话他给我讲过五六遍。每每想到这些,就‘感到很内疚’”(10月12日 《人民日报》)。
温总理之所以感到“内疚”,是因为他觉得按照杰出人才的标准衡量,“我们这些年甚至建国以来培养的人才尤其是杰出人才,确实不能满足国家的需要,还不能说在世界上占到应有的地位。”我们的学生其实都很优秀,在各种国际比赛当中经常名列前茅;广大教师更是兢兢业业,默默耕耘,但确实很少培养出像李四光、钱学森、钱三强那样的世界著名人才。
有优秀的学生和敬业的老师,却培养不出拔尖人才,而且这种状况在新中国成立60年后的今天依然未能得到改善,不能不说是个严重的问题。温总理的“内疚”显然是内心的深刻感受,也体现了他对当今教育问题的焦虑。从某种意义上讲,温总理的“内疚”是一道严肃的考题,需要全社会,特别是教育主管部门来认真解答。
首先还是如何改革管理体制的问题。温总理说,我们需要由大批有真知灼见的教育家来办学,这些人应该树立终身办学的志向,不是干一阵子而是干一辈子,任何名利都引诱不了他。这句话无疑触到了教育行政化管理的病根所在。毋庸讳言,在现今的管理体制下,大学乃至中小学的行政化十分严重,校长的官员身份也非常突出,与“真知灼见的教育家”标准相去甚远。教育主管部门如何改革管理体制,让更多的教育家而非行政官员走上学校的领导岗位,让学校“去行政化”、“去市场化”,就成了破解教育难题的当务之急。
其次,还要革除教育主管部门“长袖善舞”的思维惯性,要像温总理说的那样,“树立先进的教育理念,敢于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在办学体制等方面进行大胆地探索和改革。”这就要求教育主管部门树立“理念引导、理念先行”的观念,摈弃过去整齐划一的高考指挥棒和教学评估严格掌控学校办学的做法,充分尊重和发挥教育家的聪明才智和办学自主权。
再次,1600万教育工作者也要更新观念、自我加压,主动适应教育改革的新形势和新要求。正如温总理所说,从国内外的比较看,中国培养的学生往往书本知识掌握得很好,但是实践能力和创造精神比较缺乏。这说明我们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比较重视认知教育和应试的教学方法,而相对忽视对学生独立思考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因此,教育工作者必须注重启发式教育、互动式教育、自主式教育、研究式教育,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温总理的“内疚”是一道严肃的考题,是对中国教育问题的明确思考,指出了教育家缺乏、教育观念陈旧等问题所在。期待教育主管部门抛弃“中国高校科研能力世界第五”之类自欺欺人的良好感觉,拿出真正的魄力和能力,切实解决“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个难题。
责任编辑:guanli
(原标题:驻马店新闻网)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