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蔡:红薯产业成“甜蜜事业”
摘要: 种“米粮之果” 酿“甜蜜生活”上蔡:红薯产业成“甜蜜事业” 本报讯 (通讯员 董爱国 宋永亮 段淑敏) “这两年红薯价格高、销路好,我这3亩红薯估计收入三四千块不成问题。”10月9日,上蔡县齐海乡柴冀村农
种“米粮之果” 酿“甜蜜生活”
上蔡:红薯产业成“甜蜜事业”
本报讯 (通讯员 董爱国 宋永亮 段淑敏) “这两年红薯价格高、销路好,我这3亩红薯估计收入三四千块不成问题。”10月9日,上蔡县齐海乡柴冀村农民冀国富一边刨着红薯,一边高兴地告诉笔者。今年,冀国富种植的红薯喜获丰收,亩产500多公斤。“你看这红薯个头大、粉质好、含糖高,是餐桌上乘佳品,过去当做‘饲料剂’,现在成了群众改善生活的‘米粮果’!”
这是上蔡县开发“红薯经济”,以红薯产业促农民增收的一个真实写照。据统计,目前该县红薯种植面积5万亩,有11000多户农民发展红薯种植,所带来相关产业产值超过800万元,户均增收3000多元。
近年来,上蔡县针对人们膳食变化和对小杂粮的需求,充分利用当地农民红薯种植以及传统的“三粉”加工优势,大力引导和鼓励群众发展红薯生产,实现了红薯从粮食作物向经济作物的转变,红薯产业真正成为农民的“甜蜜事业”。该县根据当地土壤、气候等条件,因地制宜,指导群众发展产量高、含粉高、含糖量高的优质新品种,先后从外地调入“梅营1号”、“皖薯3号”等新产品,在全县各乡镇进行示范性种植,同时组织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从红薯育苗、高产栽培、施肥等方面进行技术指导,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种植红薯的积极性。目前,该县红薯种植面积由原来的不足万亩发展到21000多亩,品种也由过去的单一型变成高淀粉型、高糖型等6个品种,质量明显提高,产量大幅增加,亩产量增加了400多公斤。
做好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配套服务,提高产品附加值是该县发展“红薯经济”的主要途径。该县从资金、技术上积极引导扶持农民从事红薯深加工和薯产品开发经营,相继建立了种、产、销一体化的龙头企业11家,手工作坊发展到1700多户,年加工能力达7万吨,使红薯产业步入了产业化、集约化的经营轨道。
责任编辑:lidong
(原标题:驻马店新闻网)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