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信谣不传谣 讲文明树新风 网络安全
首页 三农 新农村

平舆县新农村建设巧打“组合拳”

2014-05-08 12:14 来源:驻马店日报 责任编辑:lidong
发送短信 zmdsjb 10658300 即可订阅《驻马店手机报》,每天1毛钱,无GPRS流量费。

摘要: 通讯员 赵 哲 王凌云 文/图平舆县东皇庙乡五里村的蔬菜种植闻名遐迩、李屯乡前岗村农民的文化生活有滋有味、射桥镇单老村的小集市建设雏形初现、高杨店乡陈刘村村民自治“织”出一片艳阳天……眼下在平舆

通讯员     王凌云  文/图

平舆县东皇庙乡五里村的蔬菜种植闻名遐迩、李屯乡前岗村农民的文化生活有滋有味、射桥镇单老村的小集市建设雏形初现、高杨店乡陈刘村村民自治“织”出一片艳阳天……眼下在平舆县,新农村建设如火如荼、方兴未艾。

近年来,平舆县把新农村建设作为该县的一项重点工作,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结合该县实际,从群众最关心和亟待解决的生产生活问题入手,以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素质、改善村容村貌等为重点,加快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机制。全县农村呈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农民收入持续增长、村容村貌加快改变、农村乡风日益文明、党群干群关系和谐的良好局面。

2007年,该县粮食生产总产达7.3亿公斤,连续4年获得大丰收;畜牧业规模化、专业化程度明显提高,全县已建成标准化养殖小区65个,畜牧业总产值12.7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42.3%;农业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新打机井800眼,建桥400座,完成水利示范园区建设16万亩;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形成以百缘面业、康博汇鑫等企业为重点的农畜产品精深加工支柱产业,带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城乡互助促和谐

近日,平舆县西洋店镇大陈村的陈红举利用多年打工所得,在县城一处繁华路段购买了一套120平方米的住房,把家安在了县城。眼下,该县已有近万名农民工实现了多年来的城市“住房梦”。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这是广大农民的追求,也是我们的工作目标。实践证明,新农村建设不能仅仅就农业论农业、就农村论农村。加快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机制靠什么?关键还是工业化、城镇化。我们靠工业化促进农民向二、三产业转移,靠城镇化促进农民向城市和城镇集聚。从某种角度讲,就是通过工业化、城镇化的‘双轮驱动’,促进农民跳出‘三农’兴‘三农’,通过‘减少农民’实现‘富裕农民’的目标。”平舆县委书记刘汝生说。

近年来,平舆县着力拓展城镇发展空间、提高人居环境,以此引导企业向城镇集聚,农民居住向城镇集中,为农村劳动力转移搭建载体和平台。该县通过采取政策引导、完善工业集聚区、建设标准厂房筑巢引凤、优化发展环境、实施“回归工程”等措施大力发展民营经济,使得大批外来企业先后落户平舆,“扎地生根”,就地安置农村劳动力1.2万人;通过将全县19个乡镇、办事处机关所在地建成当地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已使近5万农民跳出农门就地转移到二、三产业,实现了他们“离土不离乡,务工经商奔小康”的愿望。

同时,该县把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和大力发展基础教育和农村职业技术教育有机结合,从根本上提高农民素质技能和就业能力;发挥“平舆建筑防水之乡”品牌优势,引导外出务工人员向优势产业集中,加强对外出务工人员的组织管理、服务协调,维护外出农民工的合法权益。2007年,该县农民人均纯收入3317元,增长17.9%,外出务工农民平均年收入1.4万元。

特色农业竞风流

“小蒜片飘洋过海到日韩,俺农民腰包鼓囊囊”。平舆县射桥镇单老村红利食品有限公司是一家村办企业,然而在当地却是出了名的响亮:其所生产的脱水蒜片如今畅销日本、韩国。像红利食品这样的村办企业,单老村还有几家,如脱水菜厂、木材加工厂和大型养猪场等,已成为当地农民增收的“钱袋子”。

“搞好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民增收,要充分挖掘农业内部的增收潜力。把农业作为工业的‘第一车间’来经营,把工业设在田间地头里,这是平舆县农业数年来始终坚持的发展理念。”平舆县县长贾国印说。

该县东皇庙乡张庙村的白芝麻畅销全国、李屯乡普照寺村的稀有树苗全省出名、十字路乡冯庄村的黄花菜香飘四溢……每一个特色产品的背后都有一个或多个龙头企业,每一家龙头企业都有自己的拳头产品和原料基地。如今,遍地开花的特色农产品使该县形成了规模庞大的“农字号”工业原料基地。

该县以工业理念经营农业,引进百缘面业、汇诚食品等食品加工企业,着力培育壮大康博汇鑫油脂、鑫鑫麦制品等农副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拉长产业链条,带动农产品加工业向纵深发展,进一步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如今“一村一品、一业一企”的产业化布局让平舆的农产品资源优势转化成区域经济强势。

该县立足白芝麻资源优势,依托康博汇鑫油脂有限公司,进行精深加工,形成白芝麻拳头产品;立足瓜菜资源优势,依托嘉元脱水食品有限公司,走“公司+基地+农户”路子,积极发展订单农业;立足畜禽养殖资源优势,以华源畜禽发展有限公司为龙头,在各乡镇建立畜禽养殖生产基地,形成了畜禽产品养殖、加工、批发产业链条。如今,这些农产品远销北京、上海、南京、武汉、郑州等20多个大中城市。

农副产品加工企业的发展壮大让该县总为销路愁的农产品变成了俏销市场的新商品,剩余产品商品化率在85%以上,传统农业正在“增值车间”的助力下发生质的飞跃。农企铺路,链条生金。在各类农副产品加工体系的助力下,全县年农业总产值30亿元左右,农民人均纯收入3317元。

农民乐品“文化餐”

“不打麻将不捣乱,文化大院转一转”。 每到傍晚,干完农活的平舆县李屯乡前岗村的村民三五成群、扶老携幼从四面八方聚集到村文化大院,踩起了高跷、扭起了秧歌、敲响了盘鼓、舞起了龙狮。文化大院已成为该村农民自演、自画、自娱、自乐和愉悦身心的“乐园”。

“独生子女双女户,人到六十有补助”,“女儿也是传家宝”……走进平舆县农村,墙壁上书写、绘制的文明标语、图案让人耳目一新。

近年来,该县以乡风文明建设为着力点,以提高农民素质、培育新型农民为根本,以完善文化设施为突破口,以开展创评活动、实施结对帮扶为抓手,全面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深入开展;以农村文化阵地为平台,积极开展科普知识和生产技能培训,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扎实开展“三村四户一标兵”活动,深入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活跃农村文化生活,不断满足农民群众的精神需求;抓好农村文化大院和新农村书屋建设,努力打造一批特色鲜明的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示范点。

同时,该县投入财力、物力、人力,培养一大批读报员、讲解员、板报员和宣传员,打造了文明长廊、景观长廊、书画长廊等一批适合农民口味的墙壁文化长廊。

该县农民自办农家书屋,自发组织农村个体电影放映队、农民文艺表演队等文化活动日益增多。该村培养的读报员、板报员还结合村里的变化,收集整理创作了不少脍炙人口的快板书、顺口溜,奏响了发展农村先进文化的前进序曲。

该县广大农民用最朴实的顺口溜,诠释了他们对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理解:“挣得起钱(就业路子广),学得到艺(有专门的农民培训机构),养得起老(老了有人管),看得起病(农村医疗保障制度健全),上得起学(孩子有书读),睡得好觉(社会治安好),走得好路(农村实施‘村村通’),吃得上水(有干净的自来水),观得到景(农村环境优美),做得到主(民主管理制度落实)。”

生态家园“绿”中藏

布局小巧玲珑,街道干净整洁、一尘不染,平舆县射桥镇单老村陈玉皇庙集,仿佛是一夜之间,昔日的简易房不见了,取之而来的是三横四纵七条道路,座座整洁漂亮的两层小楼镶嵌其中,把玉皇庙集打扮得像梳妆待嫁的新娘。

“下一步,我们将规划设立商业、工业、住宅、饲养、游园等功能完善的小区,用15年时间,把分散在8个自然村的1000多户居民全部迁到新村居住。到那时,单老村就实现城镇化了。”单老村村支书陈红卫信誓旦旦地说。

2007年,前岗村按照“改水、改路、改房、改厕、改圈、改灶”和“交通便利化、村屯绿化美化、厨房标准化、厕所卫生化、生活用能沼气化”的要求,拉开了生态家园建设的序幕:先后投资140万元、协调贷款100万元对十八里庙集进行科学规划,合理设置摊位,并硬化街道4公里;全村新修2700米砖铺路和400米柏油路,实现了所有自然村的“村村通”;投资2万多元,在十八里庙自然村实施“明亮工程”,安装路灯75盏。

今年,围绕新农村建设,该县着力做好村容村貌整洁工作:力争全县1/3的村按规划标准完成建设和整治任务;10个新农村建设重点村达到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齐全,村庄规划科学合理,建筑美观有序,绿化水平较高,居住环境良好,村庄管理水平较高,发展成为农村新社区和社会主义新农村样板;各乡镇驻地村确定为新农村建设示范村,达到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基本配套,村庄区划合理,建筑整齐有序,街道整齐划一,有专业的分类市场,消除马路市场,绿化水平较高,环境卫生状况较好,管理水平明显提高,达到绿化、亮化;剩余的村容村貌整治村,全面推进“清垃圾、清污泥、清路障、清柴垛”工作,整治脏乱差现象。

同时,整合各专项涉农资金,扩大新农村建设投资;县财政拿出500万元的专项资金,对示范村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采取以奖代补的办法进行扶持。通过扶持,力争三年时间有效改善农村环境卫生状况和村容村貌。

村规民约村民说了算

置身平舆县高杨店乡陈刘村,处处能感受到和谐的氛围:“三会一课”、村民议事、村务公开、财务管理制度健全、道德评议协会、红白理事会等群众组织方兴未艾……“村中大小事,村民说了算。”谈起村民自治,大学生“村官”、陈刘村支部副书记张治河满脸自豪。

近年来,平舆县把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作为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以开展三杯竞赛活动为载体,大胆实践,开拓创新,采取难村联合攻关,乱村放手大选,瘫村充实调整,穷村对口支援;坚持整顿后进的软班子,选举群众信任的新班子,建设民主管理的好班子;在用人上,严格“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原则,严把思想政治素质、理论功底、党性修养、文化知识、基层经验五关;通过“两推一选”,把群众、党员、组织满意的人才选拔到乡、村领导班子中来。

村务公开,村民的一本“明白账”:全县221个村(居委会)凡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和村民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都向村民公开;村务、财务每月定时公开一次,如遇特殊情况则采取板报、广播等方式随时公开。村里大小事,村民说了算:现在,村里的重大事情都由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各村还坚持每年对村干部的思想作风、工作实际和廉政情况进行一次民主评议和民主测评,评议和测评的结果在公开栏内予以公布,对评议较差的予以诫勉。村规民约,村民有章可循:通过建立道德评议协会、红白理事会和公益事业协会等群众组织,在农村形成四位一体的道德和法制教育网络。

目前,全县农村违法乱纪的少了,遵纪守法的多了;闲聊无事的少了,劳动致富的多了,干部群众的法制意识、文明意识和道德意识明显增强。

县“三下乡”服务队员为杨埠镇河北村68岁的老汉邢世明义诊。

西洋店镇开通的民情直通车“通”到百姓心坎上。

特色养殖富了古槐街道办事处小杜庄村农民杜国清。

责任编辑:lidong

(原标题:驻马店日报)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 点赞

  • 高兴

  • 羡慕

  • 愤怒

  • 震惊

  • 难过

  • 流泪

  • 无奈

  • 枪稿

  • 标题党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