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拓创新水利工作 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
摘要: 市水务局局长 项祥一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水利不兴,农业不稳。特别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农业种植结构的不断优化调整,新的高科技农业对水利的要求更高、依赖更强。可以说没有现代化的水利,就没
市水务局局长 项祥一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水利不兴,农业不稳。特别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农业种植结构的不断优化调整,新的高科技农业对水利的要求更高、依赖更强。可以说没有现代化的水利,就没有现代化的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优先发展水利事业。水的问题解决不好,农村经济就无法快速发展,农民收入就不能有效增加,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没有坚实的基础。《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要加强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和安全饮水、节水灌溉、小水电、农田水利等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搞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和中小河流治理,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个中心任务,近年来,市水务局重点抓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并继续抓紧抓好。
一是加强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市水务局把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作为农村水利工作的中心工作来抓,广泛进行思想发动,不断深化农村小型水利产权制度改革,深入开展“红旗渠精神杯”竞赛活动。市水务局在平原井灌区大力发展井灌溉工程,并对现有机电灌站进行完善配套,巩固提高,实行点面结合,充分发挥灌溉设施的工程效益,增加全市的有效灌溉面积和旱保田面积,确保粮食生产稳步增长。在西部山丘区大力发展拦蓄工程,增加水资源储备,并积极争取大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项目,开工建设了薄山、板桥两大灌区的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项目,两年时间完成投资3000万元。自2006年4月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启动至今,全市新增有效灌溉面积45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8万亩,极大地改善了我市的农业生产条件。市水务局争取到2010年实现全市人均一亩旱保田目标,彻底改变农民种粮靠天吃饭的历史。
二是加快中低产田改造步伐,确保粮食生产安全。由于驻马店市地处北亚热带到暖温带的过渡区和山区向平原的过渡区,特殊的地理特点和气候条件,决定了驻马店市洪涝旱灾交替发生、自然灾害频繁,是全国著名的暴雨中心之一。洪涝旱灾一直是全市人民的心腹大患,严重制约着我市农村经济的发展。特别是东部平舆、新蔡等县地势低洼,几乎年年都发生严重的内涝,目前全市仍有三分之一的耕地属中低产田。因此,提高抗御自然灾害能力,是市水务局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粮食安全、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任务。市水务局把防汛工作当做水利工作的主旋律,认真抓好各项防汛责任、措施的落实,进一步完善各种防汛及抢险预案、方案,切实做到组织、责任、人员、物资到位。抢抓政策性机遇,在全市水利系统开展了“项目建设年”活动,加大防洪工程建设力度,完善防洪工程体系,提高工程防洪标准。开工建设了小洪河近期治理工程和薄山、板桥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以及薄山、宋家场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等一大批重点水利项目。2006年、2007年两年共完成水利工程建设投资计划7.1亿多元,使全市农业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大大增强。市水务局力争在“十一五”期间完成薄山、宋家场等大型水库的除险加固任务,基本完成中小型病险水库的治理任务;全部解决老王坡滞洪区防洪保安问题;对蛟停湖滞洪区的进洪闸和泄洪闸进行维修,加固堤防,全部解决蛟停湖滞洪区群众的防洪安全;杨庄滞洪区按50年一遇标准对迁安工程进行改建和扩建;完成小洪河近期治理工程;对汝河按20年一遇防洪标准、5年一遇除涝标准进行全面治理。加强防汛指挥系统建设,进一步提高科学决策能力,在确保防洪安全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保护和利用雨洪资源。
市水务局加快重点平原洼地治理工程建设步伐,争取“十一五”期间完成重点平原洼地治理工程国家投资9900万元以上。结合平原洼地治理,对小洪河下游支流杨岗河、南马肠河、小清河、戚桥港、柳条港等河道进行治理。完善田间沟系配套和建筑物配套,搞好低洼易涝地区的除涝配套,达到沟沟相通、桥涵配套齐全、沟河无路坝,除涝标准为内涝水能及时排除,不产生涝灾。同时,搞好山区土地平整等田间工程,努力把全市中低产田改造为高产稳产田。
三是加大农村安全饮水投入,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我市是一个农业大市,农村人口占80%以上。据统计,全市饮水不安全人口约272万人。为此,市水务局把农村饮水安全建设作为水利工作的第一要务,切实加强领导,加大工作力度,研究制定了可行的建设方案,并狠抓工作落实。目前,已完成工程投资1.8亿元,使60万人吃上了安全洁净的自来水,但仍有200多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没有得到解决。今后一个时期,市水务局将坚持以人为本,切实抓紧抓好,力争在“十一五”期间解决80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加强对已建饮水工程的管理,按照上级有关要求,结合水利产权制度改革,制定出市、县区农村饮水安全管理办法,确保已建工程发挥应有的效益。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水市场,通过市场化运作,形成多种形式并存的供水体系,力争2010年前全市50%的群众能吃上洁净的自来水。
四是加快农村生态建设步伐,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市水务局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不断提高人们重视水资源、节约水资源、保护水资源的意识,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思想基础。进一步加大了水资源管理力度,加强水环境整治,使水污染严重问题得到明显好转。优先保证农业用水,通过优化配置,较好地解决了农业用水、工业用水、城市用水的矛盾。加快节水型社会建设工程,通过价格的杠杆作用,促进了对水资源的有效节约和保护。加大了水行政执法力度,不断提高执法能力和服务水平,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营造了良好的水事环境。
大力发展节水灌溉。市水务局采取地面移动低压管道输水,渠道硬化防渗节水,半固定式和移动式喷灌,滴灌、渗灌、微灌等多种手段,大力推广应用节水灌溉新技术,提高水的使用效率,为推进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发展高效农业和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提供可靠的保障,力争到2010年全市发展节水灌溉面积40万亩,农业灌溉水利用系数达40%。
加快水土流失治理步伐,因地制宜进行以拦蓄、节制、补源、小流域治理为主的生态水利建设。市水务局以小流域为单元,采取整梯造田、抽槽植树、挖坑建塘、建坝拦蓄等措施,对水土流失进行集中综合治理。这些工程措施,进一步改善了西部山区的生态环境,增加了治理区内农民群众的经济收入,力争到2010年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753平方公里、实施封育面积265平方公里。
五是进一步深化农村水利产权制度改革,努力形成多元化投资体制。市水务局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搞好水利投融资体制改革,逐步建立起国家、集体和个人多渠道、多元化的农村水利投资体制。以“明晰所有权、确定管理权、搞活经营权”为指导思想,按照“谁建设、谁投资、谁受益、谁管理”的原则,利用政策调动、利益驱动,通过拍卖、承包、租赁、股份合作等形式,积极推行单位、集体、个人兴办水利。以机井、自流灌溉工程、小水库为突破口,对现有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和管理制度进行全面改革。2006年,市水务局以机井拍卖为重点,在全市掀起了农村小型水利产权制度改革高潮,用短短2个月的时间完成了全市14万口机井的产权改革,回收资金3700多万元,建立起了小型水利工程长期发挥效益的运行机制,使农村水利建设走上了一条良性发展的新路子。
责任编辑:lidong
(原标题:驻马店日报)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